招聘陷阱一般找工作金三银十,就是说三月和十月都会有很多公司招聘.1.以征求内勤、办事员为幌子,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
这种类型的骗局很多,各种行业几乎都存在,但保险业尤其突出。
以拉保险为例,公司开始可以是以招聘秘书、行政人员为名目,使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等社会经验不足的求职者加入。
求职者在面试时往往会被招聘人员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当你交了押金或“培训费”后,在上班时,你在发现工作没有底薪、更没有员工福利,根本就是叫你去拉保险。
2.满足求职者的虚荣心。
有些公司的招聘“某某师”,如美容师、电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求职者,他们就宣称培养求职人员为“某某师”,而实际上让求职者先购买美容产品或是选修课程。
公司往往会在求职者缴费后才讲出种种特殊情况或内部规定,以规避其当初的承诺,使求职者花了钱后,赚钱的希望却大大落空。
3.职位、公司和薪酬描述失实。
招聘单位将原本很小的私营企业,说成拥有上亿元资产的大公司,将办公室内勤人员称为文员。
以花言巧语说服求职者,利用马上签订合同和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套牢求职者。
例如,市场上推销员等业务人员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但用人单位需求甚多,于是普通的推荐工作往往被极尽粉饰、包装之能事,求职者往往直到上班的第一天才知道实情。
还有些公司不成规模,职位的工作内容也不明确,但为了吸引较高学历的应聘者,就对应聘者许以很高的薪水或职位,如年薪10万元、市场总监、财务总监等。
有的单位既然打肿脸充胖子付高薪,但高薪的背后常常是超负荷付出,甚至会以金钱和暴力胁迫你做一些非法的事情。
6.薪酬陷阱。
一些招聘人员在求职者的询问下,给出一个含糊的月薪数字,然而在月底兑付时却多半会说你没完成工作量,或工作失误,以此来扣除你的部分薪酬。
7.抵押陷阱。
虽然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
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以便于管理为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抵押身份证。
企业在收取押金或身份证之后,便为所欲为,求职时一定要小心。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在招聘时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钱财,求职者遇到用人单位要求缴纳各种费用,即便对方表示可以出具发票、收据,也千万不能交钱。
另外,求职者一旦发现招聘单位可疑,可要求查看其营业执照。
8.试用陷阱。
有些企业在招聘人员时,规定了试用期,一般是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并且要求求职者交纳一定数额的培训费。
但据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这样一来,求职者交了培训费不说,还给老板白干了几个月。
因为在试用期内,一些老板不给报酬,理由是他提供了让你学习技术的机会,并且你在试用期间,无可避免地损耗了工厂的原材料,没有要你赔他的损失已是万幸了。
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有的用人单位提供一些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高级主管”等头衔,又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而有一些招聘单位则在招聘广告中虽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
这种陷阱的辨别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这些单位对所招聘的职位要求都很简单、很笼统,似乎很多人都适合。
三种“注水”方式招聘岗位名不符实只缺一人,广告上写5人;面试时承诺月薪5000元,其实背后有难于登天的条件等等;招聘岗位名实不符。
还有一些单位在招聘会上设摊,为了在现场造声势、树品牌,便虚设岗位,凭空打出“高薪”旗号,把一次小型的招聘策划成大规模的招聘活动,众多求职者争相前去应聘,简历可能转眼间就被扔进了垃圾箱。
先购买产品后上岗一些公司面试后与求职者约定:必须先购买一批产品,在规定期限内将产品全部推销出去,这样才能证明是“胜任工作”,否则,则不符合招聘要求,产品费用不退。
为了让求职者掏钱购买产品,现场可能会有“资深销售人员”以“月销售10万元”等现身说法,让求职者深信“通过考验即可踏入高薪行列”。
本报曾接到好几位读者的投诉电话,称某咨询公司让他们购买价值300左右的“保健卡”,却根本无法推销出去,最后被辞退,300元无法要回。
试用期永远不合格“对不起,经试用期考核,你不合格,被解聘了。
”这样的“外交辞令”经常被一些公司使用,而这些公司招聘的新人似乎永远不合格。
这类公司在面试后也不与求职者签订任何书面有效的劳动合同,只是口头承诺。
而一些求职者因为不懂相关法律法规,也缺乏维权意识,在试用期领着很少的薪水,辛劳了几个月,最后常常被一句话打发走。
提醒“注水”招聘有破绽“注水”招聘虽然隐蔽,但往往有以下破绽:1、招聘广告过于简单,没有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2、面试极为草率,面试官似乎对你的专业、能力不感兴趣;3、刚面试完即被告知录用,但劳动合同却迟迟不签,被录用的职位与原先应聘的职位不符,对方还会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4、双方口头、书面约定的合同中有明显的不公平条款。
骗子公司11月23日,我去一家名叫"杭州dh电子有限公司"去试用.之前这家公司的有个男人(事后得知,该人姓吴,一个老头子)在09年13日早上打我电话,说在杭州人才网看到我简历,说是外资企业,让我16号去面试.电话里这个男人没有说招什么岗位.我口头答应,疑惑中挂了电话.当天去人才网上看了我的简历"被查看"情况.正是这家公司查看过我的简历,我看了它的招聘岗位是"外贸助理".16号去了这家公司的地址-拱墅区长乐路36号.这里是一个大仓库.面试的人自称"胡" (音).他对我将了工作性质和内容,说要跑市场采购,又要制作单据,又要联系仓管.该人言语中提到"车用香水".听着,我总觉得不对劲,这哪里是招"外贸助理"啊,分明是招业务员吗,上门推销香水的.当时我也没细想,只想着早点找到工作,维持生活.这与该人讲话讲的含蓄,模糊也有关吧.23 日去了该公司.该公司车间工人只有2个中年妇女,一个50多岁的杭州本地女人是负责仓管发货的.办公室一个老头子,60多岁吧,就是打电话"诱骗"我的那个人.一个姓钱的女生,据说再过不久要离开回她老家义乌去了.还有个会计,还有个据说跑采购的,也是个50多岁的老娘们,姓舒的.这个姓吴的老头和那个姓舒的不怎么在办公室的.而那个负责面试的胡某,则从来没见过他待在这公司过.而该公司的老板,即法人代表是个美国佬,中文名字叫"周凯伟".在这家公司的 10多天里,也没见过此人.过了2天,该公司一个姓钱的人拿出一堆香水,让我和另外个男生一起跑市场.当一堆香水放在在我桌面时,我突然想到我以前看到过,是在都市快报上,有人披露有的公司明明招外贸助理,却让你跑外面上门推销香水的事.这钱某就和那个姓胡的一样,话讲的好听,带有很多迷惑性,说什么跑外面,了解市场情况,多和那些车行或是汽配城的人聊天,多问问价格.在外面跑了几天,另外个男生跑了一天就走人了.我想可能该公司考验我也说不定,过了段时间,会让我做单据之类的.过了几天,我质疑该公司的做法,那姓钱的说她也不明白上面领导的意思,反正你按公司的意思去做就行了.而这香水价格2元,5元,10元,包装丑的要命,香味刺鼻,很不好受,就算白送给我个,我也不会要.就这样,跑了一个礼拜,其中也拿着2本该公司"医疗器械"的宣传产品画册,跑医疗器械店.过了几天,那个姓胡的来了.当天来了几个女生来面试的.胡某给那些人面试后,就找我谈话,还是那种讲话方式,讲的遮遮掩掩,晦涩,其实直接点就是要你去推销香水.(恰好这段日子,江苏苏州,南京等好多家乐福超市把这家公司很多香水给退回来了).该人还口口声声地说:"我不是让你去卖香水"."我们公司小,很锻炼人的,我们把你招来,在法人不在的时候,是相当与把你放在总经理这个位置上来培养的"........看看吧,话讲的多么动听,多么晦涩含糊.12月9号, 我的试用生涯"被结束"了.我很坦然,这种公司当初就在欺骗我们,以"外资"为诱人的幌子,以"公司虽然小,但学习到的东西很多很多"为借口.在当天,因为那点钱没拿到,我只能忍住,不要咆哮,免得在发钱时候被卡被刁难.当那个吴老头子"宣布"我的试用结束.我心平气和表示不理解的时候.这个老头子说要打开内销局面,要出去跑.我说那你们招聘时候,没说啊.那干嘛不直接说招"业务员"啊,而非得遮遮掩掩的样子.当天吴老头子信誓旦旦地说17的工资全部结给你的,按1500 元除以一个月30天来算.今天15号去了该公司,拿工钱.等了段时间后,到手只有750元.我当场提出质疑. (心平气和的).那个吴头子"官腔"一开:"经过领导同意,决定给你半月的工资".领导?我在这个公司从没见到过所谓"领导".我把那天这个老头子的话复述了下,这个老头子默不做声了.倒是那个说是在这家公司"实习"的一个小子跳将起来了,这人姓孟.(在这家公司的这段日子,我猜这人是这家公司的和那个美国人合伙的人的儿子.因为我看到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万美圆,7万是美国佬的.所以我在想剩下的3万美圆,应该是这小子的老爸的.还有听到钱某对他"你爸爸......". 而我也看到从05年至今的该骗子公司的地址变迁,从教工路,和睦路到现在的这个地址.经营范围也没有香水之类的东西,只是简单的医疗器械,比如护腰,颈托之类的东西)这小子骂我"闹事".我说"谁闹事拉".这人还嚣张地对会计说"一分钱也不要给他".我说我去政府部门控告你们这家公司,怪不得我以前在哪家报纸见过那事,说不定就是你们这家公司......这小子一副想揍人的死相,真是恶心人啊.拿到750块.我想想自己也不吃亏,虽然离那天那个老头子说的有点差距,但仔细盘算下,也不吃亏.但是吃一堑,长一智.象这家骗子公司"挂羊头买狗肉",以"外贸助理"为幌子,带有诱骗欺诈性质的招徕大学应往届毕业生以及急于想找到工作的青年人.把你找进去后,又不明说,遮遮掩掩.然后以某种借口说你不合适,把你支走,这种骗子公司,不要也罢.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多转转,特别是提醒一下现在在找工作的学生们.揭露骗子老板(和我最类似的经历)首先我是从事石材外贸的,小语种。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08年12月时我开始在人才网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因为是小语种,同时招的有很多家公司,所以我希望可以多看几家,选择一个最好的再决定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