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10*1)
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似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2.伸缩泡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
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4.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的排泄系统。
5.猪带绦虫的虫体分为头节、颈部、节片。
6.刚毛和疣足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7.扁形动物门有牟勒氏幼虫,环节动物门有担轮幼虫,软体动物门有担轮幼虫、面盆幼虫。
8.昆虫纲动物的消化管从前到后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9.甲壳纲动物有2对触角,多足纲动物有1对触角,昆虫纲有1对触角。
10.蜻蜓属于蜻蜓目,蜜蜂属于膜翅目,蝴蝶属于鳞翅目,蝉属于同翅目。
二.单选题(10*1)
1.(D )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A.虾B蜘蛛C蜈蚣D蝗虫
2.( A )具排泄和呼吸功能的呼吸树(或称水肺)
A海参B海蛇尾C海胆D海百合
3.( D )的身体具分节现象。
A涡虫 B 蛔虫C血吸虫D蚂蝗
4.( D )具真体腔。
A涡虫B蛔虫C血吸虫D蚯蚓
5.( C )是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
A排泄孔B排泄管C马氏管D腺细胞
6鹦鹉螺属于( A )
A头足纲B腹足纲C瓣鳃纲D多板纲
7.( A )等繁殖过剩密集在一起时可以使海水变色,称为赤潮。
A夜光虫B草履虫C变形虫D团藻
8.原生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为( C )
A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B孢子生殖和裂体生殖
C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D孢子生殖和接合生殖
9.不同类群的动物均有一些独有的特征,下列结构中,属于棘皮动物特有的是( D ):
A后口B次生体腔C水沟系D管足
10.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列结构中属于中胚层来源的是( B )
A水螅的变形细胞 B 涡虫的肌肉C涡虫的排泄系统
D珊瑚的骨骼
三.多选题(5*3)
1.水螅的内胚层由(ABCF)组成。
A皮肌细胞B腺细胞C感觉细胞
D神经细胞E刺细胞F间细胞
2.(ACEF)等具有中胚层。
A涡虫B水螅C血吸虫D珊瑚
E蚯蚓F蝗虫
3.昆虫的排泄器官有(ABDEF)
A绿腺B颚腺C焰细胞D马氏管
E基节腺F肾管
4.海产无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些幼虫阶段,请将下列幼虫与有关动物类群用线连起来
5.昆虫具有不同的口器,,请将昆虫与有关口器用线连起来
蝗虫刺吸式口器
蝴蝶咀嚼式口器
蚊子虹吸式口器
苍蝇舐吸式口器
四.名词解释(5*4)
1.两囊幼虫
海绵动物的卵细胞受精后的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的表面。
这样,动物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此时称为两囊幼虫。
2.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即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3.外套膜
外套膜为软体动物所特有。
是有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
外套膜常包裹整个内脏团。
4.蜕皮
节肢动物外骨骼的发达,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因而发生蜕皮现象。
蜕皮前动物停止摄食,上皮脱离外骨骼,并开始产生新的外骨骼。
同时又分泌蜕皮液于新外骨骼和旧外骨骼之间。
蜕皮也能将旧外骨骼分解融化,但新外骨骼并不受影响。
旧外骨骼由于分解融化而渐次变薄,并在一定部位破裂,最后动物就从这裂缝中钻出来。
这个过程称为蜕皮。
5裂体生殖
.原生动物孢子纲动物特有的无性繁殖方式,细胞核先分裂后均匀分布于细胞中,以核为中心,细胞质也进行分割,最后形成一个个后代的过程。
如间日疟原虫
五.论述题。
(5*9)
1、环节动物在动物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的进步性特征有哪些?
(1)分节现象: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是动物发展的基础。
5
(2)次生体腔出现:动物结构上的重大发展,为动物体结构的复杂化、机能的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基础。
(3)具有运动器官:刚毛和疣足为动物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其他机能的完善提供了条件。
(4)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提高了营养和氧气的运输能力。
(5)索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集中,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
(6)后肾管排泄:有效地排除机体废物。
2、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坚厚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作用
(2)身体分节和附肢分节:实现运动和支持作用
(3)强健的横纹肌:加强运动的机能
(4)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陆地多变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5)高效的气管呼吸: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6)高效的马氏管排泄:及时有效地排除废物
3、运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论述有害昆虫综合防治的策略。
(1)环境治理:通过改变动物的栖息地来控制害虫。
(2)化学防治:包括化学农药的利用,昆虫信息素的诱杀和干扰繁殖,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利用等。
(3)生物防治:天敌生物的利用,如寄生蜂、寄生蝇、病原微生物等天敌。
(4)遗传防治:培育具有优良抗性的作物品种、培育不育雄虫干扰交配,降低繁殖率。
(5)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射线照射使昆虫不育。
合理利用多种方法防治害虫,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容许危害的
水平以下,是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策略。
4.请论述中胚层的出现对于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重大意义1)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减轻了内外胚层某些机能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并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的分化,为动物体的结
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如:肌肉的复杂化增强了运动机能,取食范围更广,促使消化系统的发达和排泄系
统的形成;
3)另外运动的加强还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端集中);
4)取代了内外胚层的生殖机能,有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管道,同时出现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
要条件)
5)中胚层产生的实质可贮存营养(耐饥饿)和水分(抗干旱)并保护内脏。
扁形动物门最先出现适合于潮湿土壤表层生活的陆生种类。
5.、说明寄生虫对寄生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1)形态上的适应:如身体呈线形、扁平的带状,体表具钩、吸盘、棘,身体的外被为皮层或角质膜。
这些结构增强了寄生虫的固着、保护和吸收营养机能的实现。
(2)生理上的适应:如消化系统退化或消失;厌氧呼吸;神经系统不发达;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等方面。
(3)行为上的适应:大多数寄生虫的生活史复杂,生活史中有更换寄主的现象,这对于寄生虫种群的繁衍是良好的适应性对策。
命题人:刘晶晶2003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