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保险的前提要素是()A.众人协力B.危险存在C.损失赔付D.风险共担2.下列属于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是()A.受益人B.保险代理人C.投保人D.保险经纪人3.保险合同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并不必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这表明保险合同具有()A.有偿性B.附合性C.双务性D.射幸性4.投保人为订立保险合同而向保险人提出的书面要约是()A.保险单B.暂保单C.投保单D.保险凭证5.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人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A.该免责条款未经法院确认不产生效力B.该免责条款不产生效力C.该免责条款未经投保人确认不产生效力D.依保险法规定确认该免责条款的效力6.人身保险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经过一定时间双方未就复效达成协议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这“一定时间”是指()A.60天B.180天C.一年D.二年7.某终身寿险的被保险人死亡,保险人在办理理赔时发现其投保时的实际年龄为45岁,而其投保时申报的年龄为48岁,按照我国《保险法》的规定,则保险人应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给付额B.减少给付额C.退还多收保费D.收取少交保费8.依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单,转让或质押必须经()A.投保人书面同意B.被保险人书面同意C.受益人书面同意D.保险人书面同意9.保险人按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对下列情况需要赔付的是()A.某甲在一次矿难中下落不明,经法院宣告死亡B.某乙河边玩水,不慎跌入河中,幸被救起,骨折经治疗痊愈,共支付医疗费3000元C.某丙因不堪疾病疼痛而寻求“安乐死”D.某丁散步时心脏病突发,不治死亡10.下列对健康保险合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健康保险合同属于人寿保险合同的一种B.健康保险合同在性质上介于人身保险和损失保险之间C.健康保险属于一种社会保险,不属于商业保险D.我国的健康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由国家承办11.关于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必须在合同订立时存在保险利益B.只要求在合同终止时存在保险利益C.要求从合同订立到合同终止始终存在保险利益D.既可以在合同订立时存在保险利益,也可以在合同终止时存在保险利益12.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成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总额的20%提取保证金,存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银行。
这笔保证金可用于()A.弥补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或者未决赔款责任准备金的不足B.弥补保险公司的实际资产与实际负债的差额低于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数额之间的差额C.保险公司清算时清偿债务D.弥补保险公司经营亏损13.刁某将自有轿车向保险公司投保,其保险合同中含有自燃险险种。
一日,该车在行使中起火,刁某情急之下将一农户晾在公路旁的棉被打湿灭火,但车辆仍有部分损失,棉被也被烧坏。
下列费用中,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A.刁某误工费400元B.刁某乘其他车辆返回的交通费30元C.农户的棉被损失200元D.刁某的医疗费100元14.某栋楼房按账面原值100万元投保,在保险期限内部分被烧毁,受损时重建价值为200万元,受损修复需要费用20万元,没有残值。
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是()A.10万元B.20万元C.100万元D.200万元15.甲为自己投保一份人寿险,指定其妻为受益人。
甲有一子4岁,甲母50岁且自己单独生活。
某日,甲因交通事故身亡。
依照我国《保险法》的规定,该份保险的保险金()A.应作为遗产由甲妻、甲子和甲母共同继承B.应作为遗产由甲妻一人继承C.应作为遗产由甲妻、甲子继承D.应全部支付给甲妻二、多项选择题1.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受益人的说法错误的有()A.若受益人在被保险人之前死亡,则保险合同不复存在,应马上终止保险合同B.若受益人与被保险人死于同一事故中,如不能证明谁先死,则推定被保险人先死C.如果未成年人为受益人,则受益人应转为其监护人D.受益人的第一法定继承人为其子女、父母、配偶,第二法定继承人为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E.如果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则受益权由受益人的法定继承人继承2.以下对意外伤害保险的叙述,正确的有()A.具备储蓄功能B.保险费率的厘定与被保险人年龄无关C.无需以生命表为依据D.保险费率的厘定与被保险人的性别有关E.保险费率的厘定与被保险人的职业有关3.某甲2009年10月向保险公司投保房屋火灾保险,其中约定不得在房间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后保险公司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房屋内存放大量汽油,保险人遂提出解除合同。
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理由不包括()A.投保人违反了告知义务B.投保人违反了保证义务C.投保人违反了出险的通知义务D.投保人违反了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E.投保人违反了积极施救义务4.石某为儿子投保了意外伤害险,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
石某支付首期保险费后,又过了3个月还未支付当期保险费。
有可能引起的后果有()A.保险合同效力中止B.保险合同效力终止C.保险公司有权解除保险合同D.石某可以提出解除保险合同E.由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减少保险金额5.王某于2004年8月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简易人身保险合同,被保险人为其8周岁的儿子甲,保险期限为15年,未指定受益人。
2007年8月,王某已支付了3年的保险费。
当年9月,甲患病住院。
由于医院的重大失误,致使甲终生残疾。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保险公司应向王某支付保险金,并且不得向医院追偿B.王某须先向医院索赔,再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C.由于甲参加了保险,医院无任何责任D.王某可以用诉讼方式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E.若因医院的重大失误致甲死亡,则保险金作为甲的遗产支付给王某三、判断题1.在财产保险中,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已支付了全部保险金额,并且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取得受损保险标的的部分权利。
2.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保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其他权利人退还保险费。
3.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百分之十,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4.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人的授权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行为,由保险人承保责任。
5.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或保险自然人。
6.保险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保险人名义订立合同,使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均无效。
7.只有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需要报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8.保险公司违反《保险法》的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严重危及或者已经危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保险监管机构可以对该保险公司实行接管,被接管的保险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9.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应当包括的若干法定事项之一是保险金额。
10.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健康保险等保险业务。
四、案例分析题1.2011年3月15日,张某以14万元购买了一辆小轿车。
同日,张某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其投保的机动车辆保险险种包括机动车辆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并附加盗抢险,保险金额为140000元,赔偿限额为50000元。
同年4月20日,张某驾驶该车外出游玩途中,该车被三名持刀抢劫犯抢走。
案发后数日,该地公安派出所接到报告发现被劫车辆,遂租用一辆吉普车追击堵截。
罪犯发现被追捕后,加速逃跑时,驾车坠入20米高的大桥下,造成车损人亡。
后经保险公司现场勘验核实,此案中形成如下损失和费用;(1)被保险车辆的直接损失31000元;(2)租用吉普车费用(公安局破案用)1000元;(3)案发后,公安部门为了吊、拖受损机动车辆支出的费用800元。
问:本案中,保险公司应赔偿哪些损失和费用?2.2011年1月17日晚8时左右,大学生吴某由市内返回学校,突然一辆中巴车从后面将他撞倒,吴某当即被送往医院抢救。
经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裁决,此次事故是由于中巴车刹车系统出了故障而导致的,车主负全部责任。
吴某住院期间的医疗费共计27500元,车主已全部承担,吴某由于被撞还落下轻度残疾,车主又另行支付了残疾补助金2万元。
吴某所在的学校在事故发生前已为在校的全体学生投保了学生意外伤害附加医疗保险,每人保额分别为5000元和60000元。
问:(1)在车主已经支付了伤残金和全部的医疗费后,保险公司是否还要履行赔付义务?为什么?(2)假设车主因经济困难而分文未付时,吴某同情车主而承诺对其免于追究,这时保险公司是否还要履行支付义务?为什么?3.某厂女工李某于2006年6月20日征得本人同意后为其婆婆贺某投保10年期简易人身保险15份,经贺某同意指定受益人为贺某之孙即李某之子A,保险费每月从李某的工资中扣交。
交费1年半后,李某与贺某之子B离婚。
法院判决A 随B共同生活,离婚后李某仍自愿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扣交这笔保险费,从未间断。
2009年2月贺某病故,4月李某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保险金。
同时,B提出被保险人是其母亲,指定受益人A又随自己生活,应由他作为监护人领取这笔保险金。
李某则认为投保人是她,交费人也是她,而且她是受益人A的母亲,也是A合法的监护人,故保险金应由她领取。
保险公司则以李某因离婚而对贺某无保险利益为由拒绝给付保险金。
问:(1)该保险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2)保险公司拒付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李某是否有权代领保险金,为什么?(3)依照我国现行保险法有关规定,本案应如何处理?五、简答题1.简述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义务范围。
2.对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