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发酵的小奥秘——酵母学情分析:发酵食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特别是学生接触最多面包、馒头,因此学生对发酵知识已经有了基本了解,能够作出一些简单的解释。
但是馒头发酵中对酵母的使用情况,应该还不够详细、全面。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馒头发酵过程使用酵母;能说出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酵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区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知道酵母发酵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观看视频,知道温度会影响馒头发酵的快慢;通过动手实验,发现馒头发酵的原理,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资料分析,知道酵母发酵的好处和发酵粉的缺点。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课堂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建构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利用酵母的发酵形成科学与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酵快慢的因素”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馒头发酵变松软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合作讨论。
教学年级:八年级。
实验准备:蒸好的馒头两个(一个加酵母、一个不加酵母)、玻璃瓶、气球、尖嘴、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碗(盖中央挖空)、小试管、酵母、蔗糖、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教师:七年级上下册,我们学习了酵母菌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PPT出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生殖和用途。
教师:酵母菌简称酵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馒头中与酵母有关的一些知识。
【情境一】寻找馒头松软的原因出示两种馒头实物,请同学观察。
(一种加酵母,一种不加酵母)问:你能说出哪种馒头是加了酵母学生:左边的馒头。
[板]酵母问: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左边的馒头大点,所以应该是加了酵母。
按压实物馒头:两位学生用手指按压,说出感受。
学生:馒头变得有弹性。
学生:馒头变得松软。
教师:加了酵母后,馒头变大变松软是因为酵母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总结:酵母发酵。
PPT出示问题:加了酵母后,什么因素会影响馒头发酵的快慢学生:温度。
PPT出示: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加个链接,具体看学生回答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介绍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先让学生讲,再让其他学生补充、评价,再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先制作馒头,再进行发酵,观察馒头的体积大小。
学生:将制作好的馒头放在三个不同温度下,让馒头发酵,最后观察馒头体积的大小。
学生:先用水、酵母和面粉制作馒头。
……教师:温度是这个实验中的什么量(若学生说不出来,提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由实验者掌握在性质或数量上可以人为改变的因素(包括可以操作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自变量被看作是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
因变量:是实验中的反应变量(可以显示或表明实验结果的),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但是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个三个不同的温度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相同质量的馒头问:为什么要在相同时间内观察问:馒头发酵快慢如何来判断播放视频:制作馒头1问:面团制作完成后,接下来如何研究与温度的关系学生:将面团分成三块或做三份质量大小一样的面团,放在不同的环境下发酵。
问:具体怎么操作学生:将面团一个放室温,一个放温度高点的地方,一个放温度低点的地方。
PPT大胆猜想:假如馒头发酵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会出现什么现象假如馒头发酵的快慢与温度无关,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温度高的馒头最大,温度低的馒头最小。
播放视频:制作馒头2(将面团一个放室温,一个放冰箱冷藏室,一个放发酵箱)PPT出示发酵前后馒头体积的变化图。
问:根据现象,你能归纳出结论吗学生:温度越高,面团体积越大,馒头发酵越快。
问:馒头发酵时,温度能否过高或过低PPT出示小贴士:高于47℃的温度下,酵母细胞一般不能生长,55—56℃酵母细胞几分钟就被杀死。
-30℃,酵母细胞中的水分结冰,会涨破酵母细胞;-20℃,酵母细胞只能保持休眠状态,并没有失去活性。
酵母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要求有一定的温度范围,一般控制在25—30℃。
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影响发酵速度。
温度过高,虽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但会给杂菌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而影响产品质量。
例如,醋酸菌最适温度35℃,乳酸菌最适温度是37℃,这两种菌生长繁殖快了会提高面包酸度,降低产品质量。
所以,面团发酵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28℃,高于30℃或工艺条件掌握不好,都容易出质量事故。
【情境二】揭秘发酵的馒头松软的原理切开馒头,PPT出示图片。
问:比较两种馒头切开后的内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左边馒头里面有很多小孔。
问:对此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讨论:将问题写在白纸上,展示学生的问题。
学生:这些小孔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形成小孔可能是哪些物质导致学生:如何收集这些气体学生:可以怎样检验这些气体……教师:仔细看问题,说说你的小组能解决哪几个问题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酵母发酵产生气体。
学生:酵母发酵分解物质,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用气球收集气体。
学生:石灰水来检验气体。
教师:酵母发酵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糖类物质,产生气体,有关无氧呼吸知识,我们在九年级会讲,不再展开了。
PPT出示酵母发酵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糖类物质,产生气体。
PPT出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教师:实验室的收集装置,我们在八年级下册再去学习,今天我们就用气球来收集气体。
面团发酵后,膨胀、蓬松,产生蜂窝状的组织结构,此时的气体都被锁在面团里面,收集气体不太方便。
PPT出示如果不加面粉,你认为要实现酵母发酵必须加什么物质学生:糖类物质。
教师:根据提供的器材,说说酵母发酵的装置及操作步骤。
器材:玻璃瓶、一次性筷子、酵母、蔗糖、温水;师生评价后出示装置图。
问: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观察什么学生:气球形状的变化。
学生:液面表面的变化。
问:今天气温不高,实验时,玻璃瓶内水温会逐渐下降,影响酵母的发酵,你有什么办法能维持水温学生:将玻璃瓶放在温水里。
教师:请看具体的操作步骤,看完的小组请举手。
任务一:酵母的发酵操作步骤:①向玻璃瓶中倒入温水,加入蔗糖,用筷子搅拌,再加入酵母,搅拌使其全部溶解,将气球挤扁后套在瓶口,如图所示,静置观察。
②室温下3分钟后,观察玻璃瓶内液体表面变化情况和气球的形状变化。
③再过3分钟后,再观察玻璃瓶内液体表面变化情况和气球的形状变化。
注意:实验时间10分钟,音乐响起时请大家停止实验。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瓶内液体表面浮起一层泡沫。
学生等待气球鼓起来的时候,放下资料。
[板]酵母发酵的好处问:里面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气体小贴士: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气体。
问:怎样操作学生:将收集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仪器,小试管和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塑料瓶。
问:怎样把气球取下,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呢操作中要注意什么温馨提示:从玻璃瓶上取气球时,要就气球颈部稍微扭转几圈,手按住扭转位置,使其不容易漏气。
任务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注意:实验时间5分钟,音乐响起时请大家停止实验。
教师:面团在酵母作用下,糖类物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产生酒精。
因此使得面团具有特殊的香味。
[板]酵母发酵的好处【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练习】探究练习:小明同学听了《馒头发酵的小奥秘》的课后,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1.小明设立实验进行探究,他在一杯温水中加入一勺糖和酵母菌,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扁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一个温暖的环境(约28摄氏度)中,一段时间后,瓶内冒出气泡,气球膨胀(如图所示)问题(1)你推测,瓶内的气体会是什么,用什么检验(2)小明设计的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3)请你完善他的实验步骤:2.小明完成实验后,他想,糖和酵母菌放在水中一起搅拌后,要过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大量气泡,气球才慢慢膨胀;小明猜测酵母菌数量增长快慢可能影响气泡数量的多少;于是他又想探究糖溶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用5%的葡萄糖溶液加新鲜的酵母菌做实验,接着他又按下表完成了自己的探究实验,记录下来的相关实验数据:无菌水(ml)新鲜酵母菌(g)温度(摄氏度)设置编号5%的葡萄糖培养液(ml)A 20 10 1 28B 20 10 1 5C 0 10 1 28C组实验作用是什么(2)如乙图所示,三只试管中,不同时间酵母菌种数量的动态变化图,请你预测一下试管A种6天后,酵母菌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作业】课外查找有关酵母的知识,了解更多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酵母 影响馒头发酵快慢的因素 酵母发酵的好处 发酵的馒头松软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