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重点、难点
计算机系统构成、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各类进制数间
的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的理解。
3.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教学
8
第一台全电子计算机ENIAC
消耗巨大的电力, 据说当它启动时,整 个费城的电灯都会变 暗。 由于每小时耗电200 千瓦计算机成了烤箱, 不断地烘烤其中的部 件,于是故障不断的 发生。。
14
3.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巨型化: 向高速度、高精度、大容量、功能强方向发展。以满 足尖端科学的需要。代表国家水平。
微型化: 向功能齐全、使用方便、体积微小、价格低方向发展, 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代表普及程度。
网络化: 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 术的结合。
多媒体化: 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处理为一体,使人们面对 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信息环境。
(3) 存储器(Memory):存放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内部存储器
外部存储器
访问速度快 信息暂时性 相对价格高
访问速度慢 信息永久性 相对价格低
23
① 内部存储器
●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 RAM通常指计算机主存(内存),使用动态随机存储器,制作成 内存条形式出现。CPU对它们既可读出又可写入数据。(16M、32M、 64M、128M、256M、512M、1G…)断电时信息丢失。
巨型机: 功能最强、速度最快、价格最贵的计算机。曙光
5000A平均运算速度每秒8万亿次,世界排名第十。
大型机: 大型、通用、较快、较强,通常用于大型数据库系统 中,和大型计算机网络中的主机。
小型机: 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工艺先进、使用 维护简单,适合于中小企事业单位
工作站: 介于PC与小型机之间,高分辨率、大容量内外存, 图形功能较强
智能化: 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并利用计算机程序来 实现这些过程。人们把用计算机模拟人脑力劳动的过
程,称为人工智能。
15
4.当代计算机的主要技术特征
(1) 流水线(Pipeline)技术 ——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 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提高CPU运算速度。
(2) 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技术 —— 指CPU采 用了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应电路单 元处理的技术。提高CPU运行程序的速度。
硬件
运算器
控制器 内存储器(内存)
存储器 外存储器(外存)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主机 外设
22
(1) 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整个计算机其它所有部件协调一致的工 作。
(2) 运算器(Arithmetic Logic Unit,ALU):又称算术逻辑部件,是计算 机进行数据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部件。
20
1.1.4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任何计算机系统都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
硬件 软件
主机
CPU 内存
运算器
控制器 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21
1. 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组成
计算机硬件:构成计算机系统各物理设备的总称。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 基本要求
(1)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2)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
(3) 掌握Windows平台的使用方法 (4) 能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5) 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 (6) 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7) 了解中文Power Point电子文稿演示系统的基本操作 (8) 了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及网络的基本操作。

8
Intel:8080、8085 Motorola:MC6800
APPLEII、System-3
1-2MHz

16 Intel:8086、8088
IBM PC
5-10MHz

32位以上
Intel:80386、80486、80586 Pentium系列
很多种类
16-100MHz 达到2GMHz c 以上
时间 1946~1958
主要元器件 电子管
软件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1959~1964
晶体管
程序设计语言 系统管理程序
应用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工业控制
1965~1971
中小规模 集成电路
操作系统 会话式语言
文字处理 图形处理
1971~至今
大、超大规模集 高级语言、系统软件、网络
成电路
软件、数据库等
社会生活 各个方面
1.1.2 计算机的分类
1. 按处理的数据分类
数字计算机: 处理的数据是离散的 模拟计算机: 处理的数据是连续的 混合计算机: 集以上两种的优点于一身
2. 按用途分类
通用机:通用性强,综合能力强,解决各种问题
专用机:特殊配置,功能单一,解决特定问题
17
3. 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
2010年,我国的“天河一号”排名世 界第五,亚州第一,峰值速度:1266.19 万亿/每秒,实测速度:563.1万亿/每秒。
多媒体技术
19
课堂练习
计算机在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属于()
A) 实时控制
B)人工智能
C) 信息处理
D) 数值计算
答案:A
利用计算机预测天气情况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
A) 科学计算 B)人工智能
C) 数据处理 D)过程控制
答案:A
解析:利用计算机预测天气主要是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科学计 算
1.3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4 软件系统、多媒体及计算机病毒概 念
1. 什么是计算机
本章要解 决的问题
2. 计算机产生的背景、发展、分类 3. 计算机的主要功能 4. 计算机的组成
5.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7
本章课时安排、重点、难点
1.目的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数制的概念,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西文字符的ASCⅡ码表 示,汉字及其编码(国际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 3. 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4.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微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 储存器(ROM、RAM) 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 5.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 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6.多媒体的概念。
IBM公司于1958年制成的1401及后续的 1410/1440系列计算机,是第二代计算机中的代 表,用户在当时可以以每月2500美元的价格租 用IBM 1401。
11
(3) 第三代计算机 “蓝色巨人”
每三代计算机采用的电器元件是中、小 规模集成电路。IBM于1964年研制出计算机 历史上最成功的机型之一IBM S/360。IBM 由于S/360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业界 的地位,“蓝色巨人”IBM几乎成为计算机 的代名词。
★ Powerpoint应用
计算机网络 合计
理论(习题)课 时 2 2
4
实验(上机)课 时
0 0
4
4
4
4
2
2
0
18
6
4
5. 教学要求
(1) 严格考勤,请假除遵守学校和系的有关要求外,必须征得任 课教师同意;课前预习,课后作业 ,按时完成上机实验;
(2) 强化上机操机前按上机实习指导书要求预习,上机严格按实验要求的内 容上机; (4) 通过学习委员或本人随时向老师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上 机出现的问题最好在上机过程中提出。
(4) 第四代计算机
随着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 第四代计算机,计算性能飞速提高,应用范围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 落,计算机对社会生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微处理器的问世和 发展,微型计算机开始普及,计算机逐渐走进普通人家。
12
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大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教育:多媒体教育、远程教育 3. 医药:CAT、MRI、远程医疗 4. 政府:电子政府 5. 娱乐:虚拟现实、电影特技 6. 科研:数据采集、计算分析 7. 家庭:家庭信息化
1. 科学计算 2. 非数值应用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CAD、CAM
信息管理 现代教育 3. 新兴领域
语音字符识别 图形、图像处理 现代化信息检索
(3) 缓存(Cashe)技术——解决CPU与内存之间速度不匹配 的问题,提高CPU的性能。
(4) 并行技术——同一时刻或同一时间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相 同或不同的工作。
(5) 双核技术——在同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制作相互关联的两个功 能相同的处理核心。双核处理器可在特定的时钟周期内执行更多任务。16
微型计算机:小、巧、轻、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中央处理器 (PC机) 采用一个芯片,现在也采用两个芯片。
18
1.1.3 计算机的特点及主要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特点: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工作全自动、可靠性高、逻辑 推理和判断能力强等特点。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应用类型
1. 工商:电子商务、CAD/CAM
3. 教法特点
(1) 理论讲授与实例演示相结合 (2) 注重实验教学,每个知识点安排上机实验 (3) 强化上机操作,每次上机提交实验结果,定期批改
3
4. 课型学时分配
章次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