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 总结17
高中物理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N
(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浮力F 浮=
液
gV 排 ;密度ρ=m V
a 万有引力=向心力:F G
m m r =⋅12
2
G Mm R h m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2
2
24()()()
+=+=+ωπ
b 、近地卫星mg = G
Mm
R 2(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G 2
R Mm -N=mR ω
2
不从心
同步卫星G
2
r Mm =mr ω2
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 2
V=
gR GM R =/
d. 行星密度
=
2
3GT π(T 为近地卫星的周期) V 球=334R π S 球=4πR 2
e. 双星系统 G
m m r 12
2
=m 1R 1ω2
=m 2R 2ω2
(R 1+R 2=r)
F 合=0或F F x y ==⎧⎨
⎩00
F=o 或F x =o F y =o
共面力的平衡 F M 合合,==00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 合 = ma 或a
F
m
=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向心力
F m v R m R ma ===2
2ω向
牛顿第三定律
F F =-'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s vt =
匀变速直线运动
t
v v s as v v at t v s at v v t t t ⋅+==-+
=+=222
102
022
00,, 平均速度:
v s t
=
V t/ 2 =V V t 02
+=
s t
V s/2
= 2
2
2t o v v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
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v s t v v t
t ===+202
②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
()s s s s aT a s s m n T m n 213222
-=-===
--…,初
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时间间隔相同时 S Ⅰ:S Ⅱ:S Ⅲ=1:3: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间隔相同时 T Ⅰ:T Ⅱ:T Ⅲ=1 : ()23(:)12--
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自由落体运动 gh ,v gt h gt v t
t 22
122==
=,
竖直抛体运动 v v gt h v t gt t =±=±
00212
, v v gh t 202
2=± (注意:时间和速度的对称性) 平抛运动
速度: V x = V 0
V y =gt
2
2y
x v v v +=
'
02
0x y
22v gt v v tan 21x
x y x y t v gt -=====β ① 位移: S x = V o t
2
y gt 21s =
轨迹:y g v x =20
22
线速度: V=
t S =T R
π2= R 角速度:=R
v f T t ===ππφ22 S=R θ
向心力: F= ma = m ωm R
v =2
2 R=mv ω= mR 2)2(T π
轨迹:y R x =
-22
W = Fs cos
(恒力做功)
W=Pt (拉力功率不变) W=f S 相对路程 (阻力大小不变)
22222211212
1212121kx mgh mv kx mgh mv ++=++或者E p = E k m 1v 1 + m 2v 2 = m 1 v 1‘
+ m 2v 2’或p 1 =一p 2 或 p 1 +
p 2=O
(1)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 f T
==
λλ
=VT x=vt (适用于一
切波)
(2) I 如果S S 12、同相
①若满足:L L n n 21012-==±±λ(),,,…,则P 点的振动加强。
②若满足:L
L n n 2
1212
012-=
+=±±()()λ
,,,…,则P 点的振动减弱 II 如果S S 12、反相,P 点振动的加强与减弱情况与I 所述正好相
反。
(3)一个周期质点走的路程为4A 半个周期质点走的路程为2A 一个周期波传播的距离为 半个周期波传播的距离为/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