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录片专题策划书

纪录片专题策划书

纪录片专题策划书第一篇:纪录片专题策划书为了能写出更好的策划书,下面好范文推荐一篇优秀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1.监制:陈x2.策划:牟x3.撰稿:孙x陈x4.摄像:唐x白x5.采集:米x万x6.配音:向x7.剪辑制作:白x8.后期合成:唐x9.协调:牟x10.统筹:唐x一.形象片(用记录片的表现型风格展示大通门的形象):沿着西昌顺城街东行,一座古铜色琉璃瓦覆盖的大屋顶中式阁楼,[莲]在秋意十足的榕树叶的掩映下跃入眼帘,它就是大通楼了。

这里没有闪烁的霓虹灯,没有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有的只是那具有悠远历史的古城墙。

老式的红色漆染木门,将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墙藏在这五百多平方米的城楼里。

“八百里河山风风雨雨依还看蓝天白云,两千年往事是是非非试问这红墙绿瓦。

”大通门历经历史沧桑变迁,是西昌六百年历史的见证,大通楼由正厅、耳房、楼厅、檐廓、阳台等部分组成,为重檐歇山式仿明建筑。

城楼上的对联、匾额、石刻、木雕、彩绘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

土红的墙体,朱红的楹柱,灰白的石刻,以及青灰的城垛,使这座古楼显得格外庄重古朴。

迂回在走廊楹柱之间,仿佛回到了过去。

举目环顾,似乎在翻阅一页页积满尘土的史籍。

墙上的诗文,柱上的楹联琳琅满目,无不诉说着西昌的历史,倾注着文人的一腔情怀。

书者虽是今人,仍不乏名家大师。

中国书协副主席何应辉便是其中的代表。

隶书、魏碑、楷书、行草各领风骚,尽显书家的艺术才华。

大通楼高22米,重檐歇山式大屋顶中式建筑,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楹联诗词,石刻斗都拱,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作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西昌大通门成了这座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大通门上的大通楼更是西昌历史文化的象征。

它不仅仅象征着历史,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和高超的艺术品味。

二:专题片(用记录片的纪实型风格表现展示大通门的休闲文化、饮食文化和彝族文化元素)大通门文化之休闲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座城墙已经或多或少地融进了一些现代因素,它不再具有军事防御作用,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它更具有一种休闲旅游的特色!在大通楼上,你可以要一杯清茶,坐在自己喜欢的位置,观赏四周,也可以与亲朋好友打打牌下下棋。

不论是棋牌娱乐,喝茶聊天还是赏花观月,悼古念今,大通门都换上了休闲的外套,不再有战争中弥漫的硝烟!大通门之饮食文化随着大通楼成为一个休闲之所,大通门周围的饮食文化也成为它的一道亮点。

这里除了有出名了名的许锅魁、还有名震西南的城门洞牛肉米粉店,据说,城门洞牛肉米粉这个店名是因为城门洞牛肉名气很大,所以老板决定再利用这个名气开了一家米粉店。

虽说名称来历如此,这家粉店的味道却也名不虚传,因为它用的汤是正宗的牛肉熬制而成。

而许锅魁则是汉源名小吃,老板到这个地方已经经营了也有七八年了。

大通门之彝族文化元素民以食为天,除了好吃的东西,大通门作为西昌的老城区一部分,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精美的彝族服饰,巧夺天工的漆器制品和彝族特色的手工制品在这里随处可见。

就连那古老的打磨银制品也能在街头看到。

彝族人以黑色黄色和红色作为主色,勤劳的彝家女孩在衣料上绣上自己崇拜的颜色的花纹,然而,如今的彝族服饰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手工制作,位于城门下的彝族服饰加工点,已经将现代电脑技术运用到彝族服饰花纹的绣制上。

(镜头) 大通楼不是一座普通的楼,它是一处具有品味的建筑文化。

人们乐登斯楼,大都为着怀古而来,为着感受文化艺术而来。

它所蕴涵的历史文韵必将流芳千古。

第二篇:纪录片策划书格式1.来源:网络、媒体、其他2.3.4.5.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核心内容、事、人、现象思维程度、启迪、诉求背景(社会、人文、历史)6.把握度7.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二、人物1.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2.人物——困难——呈现真相3.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4.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三、拍摄中可行性1.场景表、发生事件2.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3.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4.意外——象征性意义四、情节考虑1.2.3.4.情节转折主要抗争点、矛盾如何平衡关系?态度?拍摄可行性来自书本,呵呵,具体的就要看你自己拍摄的具体情况了。

第三篇:纪录片策划书纪录片《艺考生》策划书类型定位:人文纪录片创作理念:以高三艺术生自己的视角来反映高三的生活、爱情、梦想。

艺考作为一代高三学生考上大学的主要捷径之一,是广大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重要对象。

对高三艺术生群体的纪录是一个反映当今社会发展轨迹、追寻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线索。

基本风格:尽可能以平视的视角,从细微的生活素材中,全面表现高三艺术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尽量不使用旁白和画外音。

拍摄对象:1、艺考的高三学生为主2、周围的其余学生老师为辅拍摄目的:通过对艺术考试高三学习生活的拍摄和纪录,来向艺术考试之外的人展示其最真实的一面,消除原本存在的好奇和误解。

展示部分当代艺考生的学习生活的普遍现状,诠释出当代艺术生在面对未来,梦想的人生抉择时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透视高等教育现状、启发人们思考日益紧迫的教育体制改革问题、反映90一代面对社会剧烈转型的苦闷和彷徨。

具体流程(概况):1、9月份分阶段跟拍高三艺术生的学习生活,例如上专业课、备考、考试。

2、全面长时间纪录某一天内发生的点点滴滴。

3、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拍摄,并有少量的社会交往和其他生活镜头。

4、对部分同学进行采访,录制约半小时的可用素材。

5、对学生的老师、家长进行采访。

6、拍摄一些反映季节变化的空镜头。

7、10月份将所有素材进行整合,采访穿插着学习生活的素材,进行后期剪辑。

8、11月1号——11月20号:听取各方意见修改9、11月20号——12月10号:加字幕、配音、加音乐10、12月10号———12月20号:最后合成、上交b111001074唐煦棋b111001118张志鹏第四篇:人文纪录片策划书人文纪录片《你是哪里人》总体策划一.目的意义我们每每到一个新的陌生环境时,总不乏有人会问及我们,你是哪里人?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你是哪里人?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能看出很多东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例如我的行为举动都告知我是湖南人。

湖南人乐观开朗爱表现的性子是独一无二的。

来到黄冈这座城市,虽然他不是什么一线城市,但是他却汇聚了成千上万来自四面八方的人。

他们都在干什么?有的是入伍参军过来的,有的是来做生意的,有的甚至在摆地摊。

在形形色色的社会里,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选择了远赴他乡。

他们是否惦记家中年事已高的父母和尚未成人的子女。

“你是哪里人?”每当别人问及这个问题时他们心中又是怎样的感想?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还有哪些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乡里人。

是别人的冷眼?还是社会无形中的等级观念?或者只是庸人自扰?其实不管你是哪里人,我们都为了各自的生存和理想聚集在这一方土地,都是凭借自己的汗水让自己生活的更好,都在努力为了目标而前进,都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不管你是哪里人,我们大家都是有梦想的中国人!二.内容策划本片我们定位于人文纪录片,所以就必须考虑到真情实感。

纪录片讲究真实,我们准备其中一部分采取随机拍摄,在人群中随机找一些人,向他提问你是哪里人,谈谈他为何在在外以及在外的感受。

我们也会采取“交友拍摄”,我们先要获得被拍摄者的信任甚至成为朋友,然后再进行拍摄。

这样拍出来的东西自然放松以及真实。

本片的时间大定于五到八分钟,但是不敢确定,依照素材以及现实情况而决定。

三.纪录片分工要拍好纪录片,首先要有明确良好的分工。

各司其职,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们这一组一共有六个组员,我们将会重复多次利用,分别有编导两名、摄像三名、录音一名、字幕一名、剪辑三名。

由于我们还是在学习和掌握拍摄制作纪录片,所以其中的每一个工作我们会让每一位组员进行尝试和操作。

基本分工如下:字幕:周丹、朱守兰录音:周雪剪辑:黄文周雪摄像:王魁黄文主人公::朱守兰麻辣烫老板四.组织拍摄本组将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拍摄。

我们会选择车站、市场、人行道等多个地点进行拍摄。

基本架构为:(1)开场:以主持人问路人:“你是哪里人?”快速转换的镜头开头。

(2)引出主题:用车站人流的来来去去,加上旁白道出人们为何远赴他乡,开门见山引出主题——你是哪里人。

(3)拍摄主题:由大到小,有面到点,本组选择了两个主人公。

来自安徽的麻辣烫老板和在外省来黄冈求学的学生朱守兰。

由于我们记录片时间有限,所以我们采取面面俱到而只是略过的方法。

拍摄两位主人公谈及刚来黄冈的感受以及对今后生活的期待以及对自己的一个定位。

其中会谈及到他们在其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拍摄国庆节大家都回家了,剩下朱守兰一个人在宿舍。

我们还会采取情景再现的方法拍摄。

(4)结尾:以路人的回答自己是哪里人,以及旁白道出:大家都是从五湖四海而来,带着自己的梦想。

虽然有地域的差异,也有在他乡的不适应,但是不管你身在哪里?不管你是哪里人?我们都聚集在了这里,为了自己各自的理想生活而不断努力,不管你是哪里人,我们都是有梦想的中国人。

五.进度表09月06日——09月20日前期策划09月21日——10月10日摄制10月11日——11月15日后期制作第五篇:观看纪录片策划书1.片子说明:这是一份介绍厦门大学“骄阳行动”情况,为广大师生而拍的30分钟长()毫米影片的策划书。

2.背景与需求:xx年以来,“关爱民工子弟,共享一片蓝天”一直是热门话题。

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政府和好心人士的帮助下,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里上学了,而且有的城市的一些公办学校还取消借读费,向民工子女敞开了大门。

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其意义非同小可。

但是,好事如果不用心去办好,也会变成坏事。

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着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实际上却收效甚微。

目前的情况是,民工的子女进城后,有的上了公办学校,更多的却只能在城市私立学校乃至民工自己办的学校上学。

这些学校和公办学校相比,各方面的条件之差,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简陋的校舍,不合格的教师,不健全的教学制度,民工子弟学校本身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较差,学生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而支教、捐助……一些帮助又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使民工子弟上学困难问题得到真正解决,相反,或许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教学工作。

3.主题:这部片子着眼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厦门民工子弟学校——安厦学校“学生兴趣小组”进行义务辅导的“骄阳(joy-young)行动”。

由此,本片将提出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民工子弟学校自身存在哪些问题?面对外来帮助,孩子们是怎么想的?来自社会的关注使民工子弟得到了怎样的帮助,这种“好意”又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困扰?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期望能寻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和形式去帮助他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