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位爸爸的8条教育经验

一位爸爸的8条教育经验

一位爸爸的8条教育经验,一定要花几分钟看完!
1
“孩子长大成人需要18年
这18年我没有理由缺席”
我应该是没有当过撒手老爸。

从孩子一出生起,因为孩子妈妈有产后感染,儿子比妈妈提前出院,我就当起了奶爸。

从奶爸算起,到现在,儿子一点一点长大,大小事情,我都没有缺席。

儿子小时候,我就是他的大玩具,他骑在我背上玩游戏,我扛着他逛公园,还是他的故事大王。

儿子上学以后,我就是他的大朋友,一起踢球,晚上讨论数学题,假期一家人旅游。

后来他上中学、大学、出国,我就是他的铁哥们,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海扯打游戏。

每一个阶段,孩子都有他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对父母的需求,现在想来,幸好没有缺席他的成长。

要我说,妈妈在养育孩子方面付出较多,而爸爸则应该在教育方面付出更多。

妈妈的气质决定孩子的格调,爸爸的视野决定孩子的格局。

我觉得这是较好的分工。

2
“要是对孩子有所期望
不妨想一想自己该做些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我就经常想象他会长成什么样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家孩子正准备小升初,他说正在努力帮孩子。

当时我的孩子还小,我已经记不清他为孩子小升初具体做哪些努力了,但是这件事却深深的烙在我心里。

我就想,我对孩子有所期望,为了这个期望,我能为他做什么?
我希望孩子身体健康,不能只叮嘱他多运动,我在饮食上是不是要注意合理安排?每周能不能和他一起去踢球?我想让他学习好,上个好学校,他学习上我关注了没有?……然后我再想,我该做点什么。

就是这些小事,对孩子的期望,没有让他独自承担,小时候和他一起携手,上大学以后就默默守望,但是孩子他知道,我和他在一起。

3
“你希望孩子有出息
孩子也希望你有出息”
儿子小学5年级的时候,被选为大队委。

有一次,我和儿子对话,我说希望你好好干,做老师的小助手。

儿子看着我,满脸认真的说,爸爸,你也做个好领导(儿子知道我在单位是个小干部,经常有同事来家玩)。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你对孩子的希望,孩子会原原本本的回给你。

我想让他学习好,他也想象我能工作好;我希望他朋友多,他也想象我朋友遍天下……
认识到这一点,我就不能再做一个含糊老爸。

近点说,我就是他的榜样。

很感谢儿子让我认识到这一点,也促进了我的工作,让我改变了许多,促成了自己的成长。

4
“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
有人奇怪我儿子没有青春期,其实也不是没有,但是我们父子两没有闹过大别扭,都能有事商量,协调解决。

儿子初中的时候,也迷了一阵游戏,我还和他一起打。

他妈妈不干了,要求我带头停下游戏,再淡化儿子的游戏。

这个要求挺合理的,我就和儿子商量,能不能停了这个游戏。

出于先手,我反省了我自己最近的表现,比如说应酬较多,好久没有下厨房了,应妈妈的要
求需要注意一下。

儿子痛快的说,行。

因为我起了个带头作用,积极表现,这些表现儿子也能看在眼里,兵不见血,用规则和相互影响,他自己逐渐从游戏中撤出来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儿子没有青春期,和我们特别是他妈妈很少说教、而是身体力行有关。

他妈妈为了儿子爱读书,自己更爱读。

我们俩手捧书卷的样子,大概也是儿子爱读书的起因吧。

5
“物质上满足精神上富养
这才是正确的富养孩子”
在儿子这一代,物质上已经极大的富裕了,几乎没有什么满足不了的。

这几年时髦的“富养孩子”,我那时候还没有这么流行的概念。

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是知道的。

从儿子记事起,每年一家人都会去远足一趟。

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以及在路途中所见所闻,对孩子的能力锻炼和品格养成,还有思维和视野,非常有益。

小时候是我们带他玩,现在是他带我们玩。

比起旅行的开阔视野,大量读书就像心灵的旅行。

这个大概就不用展开了。

儿子读书面比较广,阅读量也比较大。

除了对他学习有帮助之外,更多的是让他做人做事有准则,能比较快的明确自己的内心。

像他大学选专业、毕业找工作,甚至交朋友,交女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读书比我们对他的帮助更大。

这就是我理解的“富养”。

比起物质生活上的富裕,精神层面上的富养,像知识、见识等的富有,在我们家,要重要的多。

6
“我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了么?”
有人说,我儿子优秀,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一般都会说,其实您家孩子也一样优秀,就看您是怎么认识孩子的。

儿子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开家长会听到他们老师说,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是待雕琢的璞玉。

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

那时候,我也像有的父母一样,对儿子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或者说总是希望他做的更好。

听了老师的话,我突然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换一个角度来看孩子,我发现儿子原来这样优秀。

儿子有的时候,也让我气恼。

这时候,我要不就换角度,要不就换方向,来想想他的好。

他要没考好,我先想他努力的样子,想他进步的空间。

他学习不够好,我觉得他比较帅气,人很懂事有礼貌,足球也踢得好,这样一想,我的儿子还是不错的嘛。

你内心里的想法,自然而然就表现在脸上,孩子他其实和你是心相通的,你表现出来的满意,他也感受到,慢慢自己就超着你更满意的方向走。

这一点,在我家很管用。

7
“孩子是孩子我是我
孩子不是我的影子”
儿子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他当医生的妈妈就特别希望他学医学,但是儿子不喜欢,他学的是国内不怎么被看好的工程设计。

为这个,妈妈不开心了好一阵。

后来,妈妈也相通了,一直以来,我们家自以为民主、开放,尊重孩子,小事上都和他商量,但是到大事上怎么就这么纠结?
和孩子聊了以后,他妈妈知道了孩子的心里想法,他为什么想学设计,将来有什么打算。

最终孩子说服了妈妈,而这个过程中,我尽量站在了儿子这边。

因为在我看来,孩子的未来是他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帮助他选择,但是不能限制他走路。

现在看来,这一步走的非常好,儿子毕业了,
8
“社会再浮躁我也要平静
为了给孩子一个空间”
儿子小升初的时候,是我最焦虑的时候。

每天周围都是各种小道消息,他妈妈更是每天叨叨。

冷静下来想了想,我为什么要追风?我儿子的特点是什么?我希望他长久的发展是什么?
就像周围人都学钢琴而我们选择了踢球一样,小升初我们一家也抗住了压力,进了一所离家近的学校,不是市重点。

但是孩子在这个学校,真正发挥出来孩子的天性,学习成绩保持年级靠前,自信心慢慢的,还抽很多时间参加课外活动。

如果换一个严厉的学校,他可能不会这么自如,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我始终觉得,家就是一个给孩子安全感的港湾,社会上的那些压力,在孩子不能承受的时候,父母就要替他挡住,给他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当他翅膀足够硬了的时候,就是放出去飞翔的时候。

小编看完这个爸爸分享,真是非常感触。

孩子的教育,首先是父母,然后才是学校和社会。

父母用心,孩子何其幸。

转载分享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