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月知识题库

安全生产月知识题库

山东恒昌聚材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月”知识题库(双体系)一、填空题1、我公司共排查出119个风险点,其中一级风险点8个均为直接判定(液氨球罐、系统开车、系统停车、受限空间作业、一级以上动火作业、Ⅳ级以上登高作业、一级吊装、10人以上检维修作业),二级风险点12个,三级风险点36个,四级风险点63个。

2、双重预防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4、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5、风险是指某个危险源导致一种或几种事故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6、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7、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8、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9、风险点排查的方法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

10、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11、我公司风险评价方法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

R=L×S ,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12、我公司选取风险评价方法中极其危险的风险度取值为20-25,采用红色颜色进行标识;轻度危险的取值为1-8 ,采用蓝色颜色进行标识。

13、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14、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5、风险分级管控程序主要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6、风险管控措施主要包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五类。

17、公司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18、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19、危险源辨识实施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20、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21、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

22、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23、隐患分类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

25、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26、一般事故隐患的定义: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7、我公司隐患排查方式主要有: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节假日及季节性隐患排查、车间级隐患排查和日常隐患排查等。

28、设备设施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

29、作业活动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

30、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二、选择题1、培育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目的是结合其积累形成的安全生产经验,总结形成一套( C )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经验做法。

A.可模仿B.可复制C.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2、企业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时应全面分析、排查、研判各类安全风险点并实施有效管控,切实解决( B )的问题。

A.可靠性、规范性、系统性B.想不到、管不到、治理不到C.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3、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 A )。

A.管控层级B.管控措施C.风险等级4、( A )是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A.风险控制措施B.风险评价C.风险分级5、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先将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 B )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

A.风险B.危险源C.控制措施6、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 B ),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A.风险点清单B.风险分级管控清单C.隐患排查清单7、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 C ),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A.形式B.场所进行分析C.原因进行分析8、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 A )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A.可接受B.最小的C.一定9、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应按照“( C )”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A.全年、全行业、全方位B.全员、全行业、全方位C.全员、全过程、全方位10、以下属于风险控制措施类别有:( C )A.安全预防措施B.评估调查措施C.工程技术措施11、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和( C )。

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

A.充分性B.有效性C.A和B12、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 C )通报。

A.安监局B.安全生产委员会C.从业人员13、企业应建立( C ),组织全员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

A.制度评审修订制度B.职业卫生评价制度C.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14、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是指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 B ),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

A.安全管理人员B.最高管理者C.分管负责人15、风险点级别的确定按风险点各( C )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A.风险B.隐患C.危险源16、( C )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

A.风险点B.作业活动清单C.设备设施清单17、( B )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

A.风险点B.作业活动清单C.设备设施清单18、企业应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 A )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

A.闭环管理B.全方位C.工作流程1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开展( A )。

A.事故隐患自查自纠B.达标评比C.创先争优活动20、隐患排查是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 C )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A.基础管理类措施B.现场管理类措施C.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三、判断题1、企业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建立后应在一个建设周期内保持风险信息不变。

(×)2、企业应自主建设双重预防体系,不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

(√)3、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经验,其他企业不可简单的复制。

(√)4、企业在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过程中,要定期对体系运行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调整,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5、不同级别的风险其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是不同的,即管控层级不同。

(√)6、风险度变化后不需要对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进行调整。

(×)7、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根据现场管理人员的经验编制,与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无直接的关系。

(×)8、风险点可以是一项作业活动也可以是一台设备设施或是一个区域。

(√)9、风险点划分的原则因企业规模大小不同而不同。

(×)10、风险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和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11、企业应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从业人员,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2、风险与危险源是两个基本相同的概念。

(×)13、常用的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询问、交淡、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

(√)14、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15、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16、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是指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安全分管负责人,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

(×)17、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下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上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

(×)18、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为基础管理类隐患。

(√)19、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但无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20、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四、多选题1、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安全检查表和工作危害分析分别用来分析(AB )A、设备设施;B、作业活动;C、工作环境;D、周边环境2、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

可分为(AB )A、一般隐患; B 、重大隐患;C、较大隐患;D、特大隐患。

3、对风险点现有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主要从(ABCD )四个方面,另外还包括应急处置措施。

A、工程技术措施;B、管理措施;C、培训教育;D、个体防护措施4、对化工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ABCD )和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A、大小适中;B、便于分类;C、功能独立;D、易于管理5、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AB )状态的作业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