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20100313 哈工程摘要: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

而机械设计则是机械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设计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的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这些基础上,科学的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及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关键字:机械设计、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展望“设计"的最初含义是将符号,记号的意思。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设计的内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设计的含义愈来愈深刻和愈来愈先进。

机械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的活动之一,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过程中蕴含着创新和发明的机会。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

如果按其内容来分,可分为: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和理论设计阶段。

两种划分是一一对应的,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每一个阶段在设计理论,方法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

下面论述一下机械设计发展史的三个阶段及中国机械发展。

一、机械设计发展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郑裴李岗等遗址中都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

我国古代经书中,对古代使用,制造机械的情况有许多记载。

《周易》“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服牛乘马,引以致远”。

可见,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已经发明了车,船,农具和许多生活用具。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随处可以看见机械产品和人民生活密切联系。

此外,我国古代在武器,纺织机械船舶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到秦汉时期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世界机械工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古代,机械发明,设计者与制造者是统一的。

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的机械的设计水平。

唐代的时候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贸易频繁,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的一些国家有很大影响。

由于贸易的发展,要求商品增加,从而改进生产设备,使机械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造纸,纺织,农业,矿业,陶瓷,印染,兵器等都有了新的进展,机械设计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步,宋代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学成就,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水平。

在国外,这一时期以16世纪达芬奇的创造活动为顶点,由于作为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力学尚未成熟,因此这一阶段设计最高水平就是达芬奇所构想的齿轮,螺旋,而中国的记里鼓车和秦代出现的齿轮传动则比达芬奇更早的达到这个水平。

世界其他的国家也有不少的机械成果,但这些设计多是凭设计者的经验完成的,缺乏必要的,要有一定精度的理论的计算。

第二阶段近代机械设计17世纪欧洲的航海,纺织,钟表等工业的兴起,提出了许多技术部题,1644年英国组成了“哲学学院”,德国成立了实验研究会和柏林学会,1666年,法国,意大利也成立了研究机构。

在这些机构中工作的意大利人伽里略(1564~1642)发表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还进行过梁的弯曲实验;英国人牛顿提出了到家动的三大定律,1688年,他提出了计算流体黏度阻力的公式,奠定了古典力学的基础;英国人虎克建立了在一定范围内弹性体的应力- 应变成正比的虎克定律;1705年伯努力提出了梁弯曲的微分方程式,在古典力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近代机械设计的理论(也称常规机械设计理论),为18世纪产业革命中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持;1764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气机,为纺织,采矿,冶炼,船舶,食品,铁路等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多种行业对机械的需求,使机械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而机械化使生产力迅速提高,进入了产业革命时代。

这一时期,对机械设计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各种机械的载荷,速度,尺寸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机械设计理论也在古典力学的基础上迅速发展。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力学。

疲劳力学,疲劳强度理论,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等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

在1854年德国学者劳莱克斯发表了著作《机械制造中的设计学》把过去溶在力学中的机械设计学独立出来,建立了以力学和制造为基础的新科学体系,由此放生了“机构学”,“机械零件设计”,成为机械设计中的基本的内容。

在这一基础上,机械设计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在疲劳强度,接触应力,断裂力学,高温蠕变,流体动力润滑,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滚动轴承强度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新工艺,新材科的,新结构的不断涌现没什么机械设计的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机器的尺寸减少,速度增加,性能提高,机械设计的计算方法和数据积累也相应有了很大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特色。

传统设计方法的特征:自工业革命至计算机出现以前,随着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机械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工作能力较为完整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这些方法即为传统设计方法。

在传统设计中,机械的设计方案,即机构的选型和传动系统的布局,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并参考类似的机械设计经验,即通过类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因此存在以下不足:1) 简化,假定及经验公式较多,真正的理论分析欠缺,影响设计质量。

2) 设计工作周期长,效率低,不能满足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的新形势。

3) 设计方案依靠设计者的个人经验和水平,技术设计一班满足于获得一个可用的方案,而不是最佳方案。

综上所述,传统设计方法具有凭直觉设计,类比设计,经验设计,半经验设计等弊病。

第三阶段现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的机械学继续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摩擦学,可靠分析,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运算,尤其是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中迅速推广,使机械设计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大幅的提高。

在机械中广泛运用计算机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是现代设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因此,机械设计在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于过去相比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是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和发展的催化剂。

有人说“21世纪将是设计的世纪”,光有先进的还不一定能在商品竞争中取胜,必须通过先进的设计,是自己的产品丰富有竞争力,才能在商品竞争中取得优胜。

机械设计目前已经不适宜作为机械学的一个分支,而应该认为是与机械学并列的一门技术科学了。

一、以产品的“功能”作为机械计的核心目标。

美国麦尔斯提出了“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的本身,而是产品所具有的功能”,明解地说明了“功能”是产品的本质和灵魂。

这一原理的提出大大地解放了设计师的思想,为了实现某一功能,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原理和结构。

我们可以从近年来的计时装置,文件复制设备,通讯方法等方面的飞速发展看出,设计师的聪明才智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多方面的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二、“人机学”的形成和发展。

机械的工作往往与人是不可分的,如汽车,飞机有些操纵的信号要靠人输入。

必须考虑操纵者的反映速度和能力限制,还必须考虑操纵者和乘客的传舒适性。

如有一些武器设计者已经考虑使用者中,虽然大部分是作右手方便的,但是习惯于用左手的(称为左利手或左撇子)也占有一定的百分率。

虽然许多产品已经向自动化发展,许多民用产品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日益降低(俗称“傻瓜化”)。

但是机械产品竞毕竟是为了人类设计的。

考虑“人机学”是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

实际上“傻瓜化”就是当前处理人机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三、建立系统的“工业设计”学科体系。

工业设计是设计者使产品在外观,色彩,形状,尺寸比例等方面的合理设计,使产品与人,环境更协调,以得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与竞争力。

二、中国机械发展我国机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早期的传统机械;中期的近代机械;发展至今的现代机械。

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

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

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机械进一步得到发展。

在引进国外机械的同时,也能自制不少类型的机械产品。

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自行生产的产品种类有了较大的增加。

在原动机方面能够生产蒸汽机、柴油机等。

在工作机方面能生产刨床,铣床,旋床等。

在农机方面可以生产碾米机、面粉机和灌溉泵等。

此外还能生产化工、纺织、矿山、印刷等方面的不少机械设备。

这时的机械工程教育有了新的发展,许多院校设有机械工程系或专业。

这一时期中国机械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十分薄弱,所办企业没有形成独立的机械工业体系。

中国的机械工业主要还是修理性质的。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机械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

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机械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

我国不但很快能够自行设计和制造飞机、汽车、轮船,机车等现代机械,而且改变了旧中国以修配为主的状态,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械工业体系。

机械工业部门具备了研制和生产重型、大型机械以及精密产品和成套设备的能力。

建国后还建立了机械科学研究院,电器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并陆续建立了机床、工具,通用机械、仪表,电气传动,汽车、轴承、内燃机等一系列专业研究设计机构。

现有六百多个科研院所。

还出现了许多科研成果,解决了不少机械工业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如在钢管轧制理论和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出现了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

我国在机械工业方面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机械工业和机械科技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

机械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正在缩小。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设计在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

然而我国的机械设计虽然起步早,但发展迟缓,如今较之其他国家来说还是相当的落后的。

具体表现为:(1)对客观设计过程研究,了解不够。

尚未很好地掌握设计中的客观规律。

(2)当前设计的优劣主要取缺于设计者的经验。

(3)设计生产效率低。

(4)设计进度与质量不能很好控制。

(5)设计手段与方法有等改进。

(6)尚未形成能为大家接受的,能有效指导设计实践,较为系统的设计理论。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中国的机械设计就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地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些基础上,科学地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