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质量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全面質量管理在實際中的應用
隨著産品的日益豐富,大部分産品已處於買方市場,人們購買商品時越來越挑剔;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購買商品的標準逐步從“價廉”向“物美”轉變。

在這種宏觀環境中,企業要想長久生存,必須把握好産品質量關。

産品質量管理應時對生産過程的全面跟蹤管理。

正如“産品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而是生産出來的”所說,只有做好商品生産的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才能保證産品質量的檢驗合格。

因此對一個企業而言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怎樣才能實現質量管理的全程化,並且爲企業帶來較好的效益呢?
一、認真的貫徹ISO9000系列標準
全面質量管理是指一個組織開展以質量爲中心,以本組織全體成員參與爲基礎的一種管理方式。

它的目標是通過顧客滿意和該組織全體成員和社會受益,以達到長遠成功。

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必須要建立一個質量體系。

一般的說,一個組織能夠爲社會提供産品或者服務,該組織應具備一個質量體系,但這個質量體系通常都是不完善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要健全這個體系,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ISO9000系列標準,從而爲企業有效地進行全面質量管理提供保證。

ISO9000系列標準是人們長期以來在管理活動中的經驗總結,爲企業的生産提供了依據。

企業在生産中有兩種質量不易被協調。

一種是目標質量,即在未考慮生産操作條件的情況下確定的質量;一種是標準質量,即按照設計的要求,充分考慮生産技術條件,並以現有技術在生産製造過程中應該達到的質量。

質量標準會儘量向目標標準靠攏,因此制訂目標標準是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首要任務,而ISO9000系列標準則爲目標標準的制訂提供了一個合理的依據,讓企業減少了
不應有的失誤。

從這不難看出,貫徹ISO9000系列標準是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得一個有效手段。

ISO9000系列標準是對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的一個基本要求,取得認證是産品進入市場的前提條件,但並不能保證産品具有市場競爭力。

因此企業應該在貫徹ISO9000系列標準的情況下進一步展開全面質量管理,以市場用戶需求爲上,全員參與管理進行持續的質量改進,這樣企業才能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質量管理的本質特徵是質量改進,ISO9000系列標準是依據標準進行質量控制,是被動式的,它只告訴你做什麽,並沒告訴你如何去做。

達到ISO9000系列標準是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是企業的義務。

認真貫徹ISO9000系列標準對強化質量體系是必要的。

它爲企業提供了多種質量保證模式,企業可根據供需雙方對風險、成本和利益進行全面的考慮和平衡,系統的考慮産品設計的複雜性、設計成熟程度、製造複雜性、技術性、安全性和經濟性等因素,從中選擇一個合適的質量保證模式,以便實現全面質量管理。

它要求有完整的文件化質量體系,是對全面質量管理的規範化,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對技術和管理提供補充,是産品出口的必要條件。

綜上所述,ISO9000系列標準推動了全面質量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爲企業搶佔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企業只要以貫徹標準爲基礎,以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爲根本,堅持“始於教育,終於教育”的貫標思想,把貫標有效、合理的應用到全面質量管理中去,一定能夠讓企業實現高效益運作。

二、建立有效的質量體系
質量體系是指爲實施質量管理所需的組織結構程式、過程和資源。

企業爲實現其所規定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就需要分解其産品質量形成過程,設置必要
的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制度,配備必要的設備和人員,並採取適當的控制辦法,是影響産品質量的技術、管理和人員的各項因素都得到控制,以減少、清除、特別是預防質量缺陷的産生,所有這些專案的總和就是質量體系,或者說質量體系是所有這些專案的有機綜合體。

從下面圖1中可以看出建立質量體系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任務,離開質量體系,全面質量管理就成了一個空殼。

由此看來,企業建立全面質量體系是必須的,是實現全面質量管理的根本保證。

質量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以質量爲中心,以標準化建設爲重點,建立和實施質量保證體系。

那麽如何才能建立一個好的質量體系,從而實現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

我認爲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重視。

首先,企業必須保證質量體系建立過程的完善。

一個完整的建立程式是建立有效質量體的基本保證,質量體系是在一個動態的環境中穩定存在的,沒有嚴格的制訂程式作爲保障是很難産生這樣的體系的,全面質量管理也就無從談起。

在實踐中質量體系的建立通常有以下幾個步驟:
1、分析質量環。

質量環就是指在質量形成過程中影響産品質量的各個環節,它是質量體系建立的基礎。

在這一階段中必須明確各環節的質量職能,爲全面質量管理在實施過程中確立目標,實現産品質量的全程目標管理。

2、研究具體組織結構。

在第一步的基礎上,企業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各環節的質量要求、採用的具體措施、設備的配備以及人員的安置。

這是質量體系建立過程中最爲重要的一步,它關係到全面質量管理在企業中應用地程度和實施效果。

3、形成文件。

質量體系必須是一個文件體系,這樣才能使質量管理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4、全員培訓。

最高管理者有力而持久的領導和組織全體成員的教育及培訓對於全面質量管理的成功時非常重要的,在質量體系的建立中這一步也是不容忽視的。

5、質量體系審核。

沒有嚴格的審核,就沒有質量體系的有效運作。

監督審核是判斷質量體系文件被貫徹執行好壞的有效途徑,是質量體系建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6、質量體系復審。

質量體系的建立和應用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因此必須通過不斷的復審、反饋資訊,以達到質量體系的不斷改進,更好的貫徹全面質量管理思想。

其次,企業要抓住質量體系的特徵,保證質量體系設立的合理性,使全面質量管理有效的發揮作用。

質量體系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幾點:1、全面性;2、唯一性;3、適用性;4、相容性;5、經濟性。

只有緊緊的圍繞這幾點展開的質量體系,才能讓企業處於健康穩定的發展狀態,讓全面質量管理的效果得以展現。

最後,要保證質量體系在實際生産中得到有效的實施。

再好的質量體系如果得不到應用,等於沒有建立。

質量體系實施的關鍵在於1、領導的高度重視,爲全員參與做好表率作用;2、加強審核,從制度上來保證全員參與和質量目標的實現;3、持之以恒,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長期的方針,只有長期穩定的運行質量體系才能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地步,從而不斷的發展壯大。

相信我們的企業通過認真的貫徹ISO9000系列標準,建立符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質量體系模型,全面的實施全程質量管理方針,一定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企業的高效益發展。

全面質量管理在我國已經推行了近二十年,那麽我國企業的現狀究竟如何
呢?據資料顯示我國的産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的總體水平還不能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如,據今年産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
一、産品合格率爲76.2%;國有企業産品合格率爲82.9%,集體企業爲70.9%,私營企業僅爲50.5%;通過質量體系認證企業的産品合格率爲91.7%,高出平均數15.7個百分點。

二、據資料提供的資料,部分通過質量體系認證企業的質量成本持平的占40%,上升的占8%;市場競爭能力無明顯變化的占20%左右。

三、資料表明,我國每年不良産品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億元人民幣,不合産品造成的損失爲2000億元。

四、據資料表明,近幾年的産品合格率水平徘徊於75%--78%之間。

以上問題充分說明了我國企業在管理觀念上仍然處於較爲落後的狀態,全面質量管理的應用有待進一步推廣,質量體系的持續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只要我們的企業能夠把握好全面質量管理在企業中應用時應該注意的問題,一定可以走上質量效益型發展的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