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热计量培训PPT

供热计量培训PPT


新的节能设计标准、节能验收标准,为热计量设施的设置,提供了保障。 确立了两部制热价的价格体系。 明确每栋建筑要设置热计量总表和散热器自动恒温控制阀,每户用热可采 用多种形式的分摊。
大规模的推进采暖收费制度改革及实行热计量收费的条件,已经具备。
一、背景——定位
适用范围为民用建筑, 包括新建、改扩建及既 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户内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 测量室内温度、楼栋总表供热 量、结合建筑面积进行热量分 摊。不需要改变既有建筑的采 暖系统形式(不破坏原装饰装 修),节省了既有建筑的改造 费用。即适用于既有建筑的采 暖用热量的计量,又适用于新 建建筑的采暖用热量的计量。
三、热计量方式的选择
这种方法解决了: ⑴户间传热问题(与所住位置有关的问题); ⑵与采暖系统形式有关(必须一户一环)的问题; ⑶与采暖水质密切相关的问题; ⑷生命周期与采暖系统不同步问题; ⑸与安装位置有关的问题(传统计量热表装在供水管上,更加速了热表 的损坏,装在回水管上用户可以随意偷水放水); ⑹传统户表及过滤装置阻力的增加造成能量的浪费问题; ⑺楼内各热表计量数值之和不等于贸易表数值的问题; ⑻调整数据带来收费方式不阳光的问题; ⑼校表缴费、拆装漏水问题; ⑽电池更换问题; ⑾抄表繁琐问题。
三、热计量方式的选择
(2)热量分配表法:
每组散热器设置蒸发式或电子式热量分配表(器)通过对散热器散发的热量 的测量,并结合楼栋热量总表测出的供热量进行分摊。
三、热计量方式的选择
(3)户用热量表法:常规的计量 方式
规程的条文说明JGJ173-2009: P34 ……,无论是采用户用热量表 直接计量结算还是再行分摊总热 量,户表的投资高或者故障率高 都是主要问题。户用热表的故障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水质不好易 堵塞,二是仪表运动部件难以满 足供热系统水温高、工作时间长 的使用环境,目前在工程实践中, 户用热量表的故障率较高,这是 近年来推行热计量的一个重要棘 手问题。
3
涉及水质标准、静态水力平衡阀标准、自立式 流量控制阀、自立式压差控制阀、温度法热分 摊装置、散热器恒温阀、散热器分配计等许多 新出台、正在修订和将要制定的标准
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内容
改造内容
依据住建部、财政部[2008]95号文, 供热系统两项内容:
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
改造目的
突发极端天气或极低负荷下,物业系统仅提供部分时段机组运行(如每天四次,每次40分钟 开主机),方便特殊用户,此费用经时间分段计量对正常工作时段、加班时段等功能处理后, 单独计费。
计费过程中,每日对系统日耗(电、水、气)和空调预收费进行对比,并在周进行总结。如 偏差超过3%,下周进行参数修改,并提前将修改意见公示用户。
定位
内容涵盖整个供热系统, 除了计量技术内容之外, 应包括相关调控技术内 容,对热源部分不涉及 热源生产部分;
一、背景——主要特点
1
明确计量结算点必须使用热量表,上游由供热 企业自管,下游由用户选择分摊方式;
特点
2
热计量的前提是必须室温可控可调,而且末端用户的 节能行为一定要反映到热源燃料的节省,因此,要求 达到动态控制的要求。重点强调水力平衡技术、气候 补偿技术、二级泵技术、室内温控技术、水泵调速技 术等控制技术。
• • 《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城[2003] 148号) 《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 》(建城[2005] 220号)

• • •
《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 》(建城[2006] 159号)
《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 28号) 《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6]231号)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国发[2007] 15号)
一、背景——供热计量的政策法规
◆深化供热企业改革,规范供热市场, 引入竞争机制;
◆坚持综合配套,分阶段推进;量力而 行,分步实施;
◆设计安装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的采暖 系统;
◆积极开发经济适用的计量和温控装置; ◆逐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供热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 能力
一、背景——供热计量的政策法规
解决加班空调计费问题。由于低负荷系统运行不经济性,加班空调单位计费远高于正常工作 空调计费。 ?在当季空调使用前,完成不同用户比例、负荷系数、日往年自然条件预计、单 位冷量单位冷量单价、单位小时修正系数等参数数据,制表后通告所有用户,并输入计费计 算机数据平台,暂定为计费标准。
所有用户根据空调使用面积缴纳一定金额维护管理费用,分别用于系统维护、室内防冻、风 口除尘、风盘过滤器清洗等正常维护工作,如出现重大设备正常维修和故障更换(如压缩机 保养、水泵更换等),维修费用平均分摊各用户。所有用户在物业合同中承诺不使用其它方 式满足空调功能。如用户不便使用空调,依然要缴纳维护基金,但不承担维护基金。
一、背景——供热计量的技术标准
• • • • • • • • • • • 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评价标准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验收规范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温度调控,在不降低热舒适度的前提下,要满足室温的可控可调(恒 温阀)。
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内容
2、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 ◆热源指热力站和锅炉房 ⑴输入能量计量; ⑵输出能量计量;
⑶气候补偿;
⑷变频调速。
◆管网平衡改造,要求管网的不平衡率不大于15%。
三、热计量方式的选择
(1)温度面积法:
供热计量
目录

一、背景 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内容 三、热计量方式的选择 四、拓展——空调计量
一、背景——供热计量的政策法规
第五条 新建居住建筑集中采暖系统应使 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 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第八条 设计单位应当依据建设单位的委 托以及节能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保 证建筑节能设计质量。
三、热计量方式的选择
2010年08月01号执行的国标(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JGJ26-2010中除以上三种方式以外,还有时间通断面积法、 流温法、热水表法三种方式。
第5.3.3 条(强条):集中采暖(集中空调) 系统,必须设置住户分 室(户) 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及分户热计量(分户热分摊) 的装置或设收费。
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
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内容
1、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
◆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选择,依据省导则和相关国家标准,因地 制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热计量方式,做到不扰民、少扰 民,充分体现政府的民心工程和暖房工程的目的。

• • • • •
《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07]2200号)
《关于做好建筑设备安装节能工程的通知 》(济建质检站[2007] 23号)07.10.31 《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 》(建城[2008]106号)08.07.01 《北方采暖区既有建筑热计量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财建[2007]957号) 《关于组织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工作的通知》(建城[2008] 58号) 《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区既有建筑热计量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 》(建城[2008]95号)
四、拓展——空调计量
空调计费是现在很多项目运营面临的问题,何种空调计费能实现相 对的合理。目前空调计费有很多方式,面积分摊法、使用电量分摊法、 时间计费法、能量表计费法等。在每一个集中空调系统中,很难讲每个 单体空间的空调系统分的清楚,空调系统往往不是一种计费方式可以实 现的,如冷热源系统产生的水、电、气费用及维护费用,集中新、排风 的运行、维护费用等。
根据使用情况对不同时段采取不同单价参数修正计费,(以初夏 6 月 5 日为例: 8 时至 10 时 0.75, 10 时至 12 时 0.8, 12 时至 14 时 1.2, 14 时至 16时 0.8, 16 时至 18 时 0.7, 18 时至 20 时 1.5, 20 时以后 3;以盛夏 8 月 1 日为例 8 时至 9 时 0.8,9 时至 10 时 0.9 , 10 时至 12 时 1.0, 14 时以前 2.0, 14 时至 15 时 1.2, 15 时至 18 时 1.2, 18 时以后 2.5),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每天主要时段每小时计费标准不同,根据使用 时间进行计费 。
也正因如此,加班空调也是空调合理计费的一个问题。
试行措施
风机盘管增加风盘热计量和入户流量截断装置,采取流量乘温差的方式进行即时量计量,同 时采取时间分段计量,以单位小时为分段,每天 24分段,各数据汇总至当天空调使用计量 小结,并最终形成季度使用总结。
确定用户比例和不同比例下、不同工况下系统负荷。根据用户入住比例,自然条件对负荷的 影响,收集日运行负荷,结合当地能源情况,推算每天负荷单价,
一、背景——供热计量的技术标准
从上述的行业政策及标准的情况来看,有如下特点: • • • • • 1) 国家关于供热行业的改革工作,不断推进,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改革的 时间表已经明确。2005年以后,新的政策、文件出台频率增加。 2) 国家关于采暖热计量收费的政策正在逐步完善,有关的配套标准不断出台。 3)新的节能设计标准、节能验收标准,为热计量设施的设置,提供了保障。 4)确立了两部制热价的价格体系。 5)明确每栋建筑要设置热计量总表和散热器自动恒温控制阀,每户用热可采 用多种形式的分摊。
大规模的推进采暖收费制度改革及实行热计量收费的条件,已经具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