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态产业集群的基本模式及其构建路径
生态产业集群的基本模式及其构建路径
曩恶篡㈣
生态产业集群的基本模式及其构建路径
■危旭芳
生态产业集群是特定区位内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实行资源循环利用 和综合利用所形成的经济效率高、生态功能强的新型产业集群。从国内外实践可以总结出四种生态产业集 群模式,即主副产业衍生模式、多种产业共生模式、动脉和静脉产业循环模式和外部效应内部化模式。构建 生态产业集群的主要路径包括:对传统产业集群实行生态化改造,通过多种产业互相吸收外部效应来构建生 态产业集群,在改革创新中做好构建生态产业集群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生态产业集群;集群污染;生态产业集群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8)05一叭94—05
危旭芳(1977~),女,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 学。(广东广州
510050)
一、生态产业集群理论的提出 作为一种独特而又广泛存在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 集群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 景下,区域竞争是国际竞争的重要形式,而产业集群作 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而备受关注。 产业集群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马歇尔(Alfred
表l
类别 追求目标 运行规律 资源利用 产业选择
生态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比较
传统产业集群 产值和利润 生态产业集群 综合效益 包括生态规律在内的各种规律 循环型综合型 以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为取舍标准 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整合 充分吸收、盎外部效应不断弱化 绿色、和谐、生机勃勃
强
一般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一次型单一型 以增加总产出为主要取舍标准 突出经济功能 部分吸牧、负外部效应强 灰色、压抑、缺乏活力 弱
再生资鼎 图3
功能结构 外部效应
动脉与静脉产业循环模式
集群景观 持续能力
(四)外部效应内部化模式 单一产业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外部效应,在一定空间 范围内配置某些具有特殊关联性的产业,相互吸收外部
具体而言,生态产业集群的构建应符合以下基本要 求:
7
96砑丽
生态产业集群的基本模式及其构建路径
(一)遵循生态规律,实行“从摇篮到摇篮”的闭合循
图2
多种产业共生集聚模式
广东农垦总局所属的湛江垦区已经初步建立起这 种模式的生态产业集群。该垦区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 雷州半岛,总面积大约1133平方公里,由互利共生的四 大产业构成:一是种植业,主要种植甘蔗、剑麻、橡胶、水 果等南亚热带经济作物;二是养殖业,主出
主副产业衍生模式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就其内部的主副产业关系而 言可视为主副产业衍生模式生态产业集群。该集群有4 个主产业(发电、炼油、制药和石膏制板),从中衍生出一 些以主产业的排放物或副产品作为原料的副产业,包括 养殖、水泥、硫酸、供热等。14l(…。¨我国上海宝钢集团以 钢铁生产为主业,利用炼钢产生的高炉渣、钢渣、粉煤 灰、污泥和粉尘等废弃物经工艺技术处理后生产水泥和 新型建筑材料,同时回收余热发电,使钢铁、建材、电力 等产业配套发展,实现部分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 形成主副衍生型生态产业集群。这种模式通常是先发展 主导产业,以后再通过利用主导产业的各种排放物和相 关资源形成副产业。虽然各种产业之问有主副之分,但 是都具有一定规模,而且配套整合,形成比较完整的资 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体系。 (二)多种产业共生模式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两个以上具有共生关系的产业 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形成这种模式的生态产 业集群。图2反映了该模式结构和资源利用流程:四个 产业共生聚集,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资源输入和产品输 出,同时相互之间利用对方的排放物,实现资源循环利 用和综合利用。
2008.5
牛和家禽等;三是加工业,主要以垦区的农副产品为加 工原料;四是服务业,主要围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发展 配套服务。以甘蔗种植和加工为例,种植甘蔗属于种植 业;甘蔗榨糖,利用蔗渣造纸、发电,利用滤泥生产有机 肥属于加工业;部分蔗苗作为奶牛饲料,猪牛排泄物作 用甘蔗肥料是种植养殖的结合;蔗糖销售则属于服务 业。四大产业具有高度的共生性,构成生态产业集群。… (三)动脉与静脉产业循环模式 动脉产业是指从原料开采到生产、流通、消费、废弃 所形成的产业;静脉产业则是指将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 源所形成的产业。这两类产业紧密结合,构成完整的循 环经济体系。它们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形成一种生 态产业集群模式,即动脉和静脉产业循环模式。图3反 映了这种模式结构和资源循环利用流程:左边是动脉产 业,其产品通过消费后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回收,进入静 脉产业,经过拆解加工转化为再生资源,输送给动脉产 业,并生产部分产品投放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一般静 脉产业处于辅助地位,但它是体现生态产业本质的部 分,在某些国家的部分资源利用中已经具有和动脉产业 同样重要的地位。 日本北九州生态园集中了大量的静脉产业,同周边 的一些动脉产业紧密联系形成一种生态产业集群。其中 静脉产业分为几个加工区,分别对废旧汽车、废旧家用 电器和其他废气物品和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形成 各种再生资源。1998—2003年静脉产业产生的直接经济 效益为1093亿日元,间接经济效益为561亿日元。…(瞄o) 中国青岛新天地生态工业园区是基于山东半岛石化、钢 铁、家电、汽车制造众多产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大量固 体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现状而规划建设的,正在形成由动 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组成的生态产业集群。
Mar.
纵向结构完整、互动联系紧密、创新交互过程活跃、外围 支撑体系健全的有机体。 现有文献中,作为产业集聚原动力的外部性是被较 多关注的问题之一。总体来看,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 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集群所形成的正外部效应方面,如知 识外溢、信息共享、规模经济效益、交易费用降低、树立 区位品牌、集群内外经济联系等,认为它们既是产业集 群形成的原因,又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结果。但是,较少有 人质疑传统产业集群模式的生态效益,缺乏对集群中产 生的集群污染、生态负外部效应等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 和探讨。事实上,正是由于产生上述诸多正外部效应的 传统产业集群所特有的集聚优势和产业同质性,在“资 源一产品一污染”的单向流动和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为 主,低成本扩张的传统模式下。已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 源紧张与集群污染。而且,这一问题正随着产业集群的
shal,1890)关于外部经济和产业区的研究。从不同的角 度看,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的组织内涵。具体而言,从制度 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和科层之 间的中间性体制组织;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产业集 群是一个产业种群生态系统;而从创新经济学的角度 看,产业集群又是一个具有柔性生产性质的地方企业网 络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可见,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 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 (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聚,形成
,舛西丽
生态产业集群的基本模式及其构建路径
日益兴起和广泛实践而日渐突出。 集群污染具有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混合特征,治 理难度大。浙江永康五金、绍兴轻纺、海宁皮革等产业集 群发展“块状经济”带来的环境问题,山东省的造纸业集 群在促进造纸工业规模化、现代化过程中出现资源紧缺 和同类污染加倍问题,环太湖流域化工企业聚集引起的 水污染问题,都带有集群污染性质。121国内传统产业集群 大多数尚未摆脱“高消耗、高产出和高污染”的粗放型增 长方式,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而这种集群内资 源集中消耗和污染集中排放,往往是产业集群地区所难 以承受的,更是未来制约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桎梏。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资源代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滞 留或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破碎或板结,社 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关系上的冲突或失调。而在城市 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这一问题更多地表现为产业 (品)结构不合理、科技支撑能力不适应、相关管理体制
再生资源
效应,从而使外部效应内部化,形成一种生态产业集群, 就是外部效应内部化模式。图4反映了外部效应内部化 模式的基本结构:两个产业互相吸收对方的外部效应。
图4
外部效应内部化模式
这样的实例并不少见。例如,常州第一热电厂原来排 放的烟气含有大量粉尘和硫化物,污染环境,属于负外部 效应;附近一家印染厂则排放碱性废水,也产生负外部效 应,每天要用5—6吨硫酸来处理这些废水。后来热电厂利 用印染厂的废碱液对烟气进行脱硫,将碱性废水引入锅 炉水膜除尘器,在对烟气除尘和脱硫的同时对印染厂的 废水起到脱碱、脱色作用。结果发电厂烟气中50%的硫化 物被脱出;印染厂废水的PH值降为中性,水变清得到再 利用,原来两种外部效应均得到吸收。利用这一原理可以 建设外部效应内部化模式的生态产业集群。【4“…。¨ 以上几种模式可以交叉和相互转化。在一个大型生 态产业集群中,某些产业之间可以是主副衍生的,也可 以是互利共生的;一种模式可以兼具其他模式的某些特 征。随着现实中生态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将会出现更 多的新模式。 三、构建生态产业集群的基本要求 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生态产业集群在追求目标、运 行规律、资源利用、产业选择、功能结构、外部效应、集群 景观和持续能力等方面都有突破(表1),它从本质上颠覆 了传统产业集群的运营模式,革新了传统产业集群的经 营思想,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了传统产业的 生态环境,恢复了传统产业集群的人性尊严,是顺应人类 多层次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
不健全、发展目标不科学。【3】l””’因此,改变传统产业集
群模式,弱化和消除集群负外部效应,建立新型生态产 业集群的理念应受到更多关注。 本文提出的生态产业集群是指特定区位各种社会 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的有机结合,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 综合利用所形成的经济效率高、生态功能强的新型产业 集群。同传统产业集群相比,生态产业集群具有遵循生 态规律,整合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充分吸收外部效 应,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特征。本文拟根据国内外实 践分析生态产业集群的几种模式,探讨构建生态产业集 群的基本要求和路径选择等问题。 二、生态产业集群的四种模式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下四种比较 成熟的生态产业集群模式。 (一)主副产业衍生模式 这种模式的生态产业集群是以一种或多种产业为 主产业,从中衍生出多种副产业,彼此配套,实现资源循 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该模式的结构和资源利用流程见图 l:中心为一个主产业,从中衍生出四个副产业。副产业 l、2利用主产业的排放物,向主产业提供某种再生资源 或向市场提供某种产品;副产业3吸收主产业的排放 物,在向主产业提供再生资源的同时又衍生出副产业 4。集群内部的主产业可以有多个,有些副产业不一定独 立向市场提供产品,主要是把主产业或其他副产业的排 放物转化为再生资源,使之在集群内部重新得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