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县众祥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项目实施单位:通许县众祥养殖场项目负责人:席广义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项目实施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第四章市场分析及销售方案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第六章建设期及实施进度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八章效益分析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第十章保障措施第十一章结论2 3 5 8 9 12 13 14 16 18 1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通许县众祥养殖场建设项目二、项目性质:新建三、项目实施单位:通许县众祥养殖场项目负责人:席广义四、项目实施地点:练城乡张百匡村五、项目实施期限:2014年六、项目内容及规模:建设一个500头肉牛养殖场,年出栏肉牛1000头。
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七、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0万元。
八、综合评价本项目是高新技术养殖项目,也是畜牧业产业化项目,项目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资源优势,从畜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来看,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从项目的经济效益来看,合作社财务效益良好,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从项目的社会效益来看,不仅能为市场提供优质肉牛,而且能够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积极培育壮大农村主导产业,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服务。
经分析认为,本项目建设单位具有较好的建设优势,本项目产品为市场所需,建设依据充分,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与时机成熟,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实施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实施背景:我国是肉类产品消费大国,牛肉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肉食品来源之一,2012年全国人均牛肉占有量达到㎏,但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肉食品消费结构的差距和安全优质肉供不应求的矛盾,成为“十二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 号)中指出:“西部地区要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
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
”《河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围绕推进养殖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突出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肉牛、肉羊、瘦肉猪产业带和奶牛养殖基地建设。
”通许县提出“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养殖村组,以此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及社会和谐发展。
”(二)项目实施必要性1、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国家自全球金融危机后制定了“投资拉动,扩大内需,确保增长”的财政经济政策,增加投入,用于弱势产业的发展,补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
通许县是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畜牧业既是通许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弱势产业,这次国家投资政策的调整,将对农村、农业、农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畜牧业的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50%以上。
当前畜牧业生产中,开展规模化养殖是集约化、科技含量、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生产系统。
因此,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肉牛生产,是促进全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3、加快肉牛标准化生产建设的需要近几年,随着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各地相继建成了一批不同经济成份、不同经营方式、较高起点的规模化养猪场,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严格的“优质、安全”的肉牛生产体系,整个育种工作混乱,种牛质量参差不齐,生产体系水平较低,良种牛严重不足。
因此,我区的养牛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将是弱质产业,加强肉牛标准化生产,是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的迫切要求。
篇二:养牛基地项目建议书华亭煤业集团新产业开发公司神峪农场养牛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华亭煤业集团新产业开发公司二0一二年六月- 1 -华亭煤业集团新产业开发公司神峪农场养牛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项目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华亭煤业集团新产业开发公司神峪农场养牛基地建设单位:华煤集团新产业开发公司建设地点:华亭县神峪乡吉家河村建设时间:二o一二年七月建设规模:今年计划一期引进头肉牛100只,再根据养殖发展实际,逐步扩建牛舍,增加养殖规模,引进纯种种牛,实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
配套工程建设方面,新建完成双列式暖棚牛舍1栋(540㎡,),服务区(值班室、防疫室、职工宿舍等8间,每间规格×),危房拆除1115㎡,青储池400立方米,围墙150米。
资金概算: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
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育肥牛购置、饲草料和人工成本等。
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华亭县神峪乡吉家河村,距县城35公里,公路 - 2 -交通较为便捷。
(二)自然特征华亭县属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湿润气候区,境内山川兼有、气候宜人、林丰草茂、植被良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项目区神峪农场山势较为平坦,沟壑错落有序,年平均气温℃,降雨量毫米,年无霜期185天,全年日照总时数2745小时,平均海拔1300米,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三)资源特点华亭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地万亩,草场38万亩,森林覆盖达到%,境内河流交叉纵横,汭河等4条河流源于本县,年总径流量亿立方米,为陇东主要水源涵养基地。
新产业开发公司神峪农场山地地处华亭县神峪乡吉家河村,是典型天然草场,野生牧草品种丰富,配合种植优质牧草200亩,适宜于肉牛繁殖饲养。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可行性1、建设环境好。
当地养牛历史悠久,草场广阔、草质优、气候凉爽,发展养牛业资源环境条件优越。
目前,市、县也出台了一系列肉牛生产的优惠政策,并在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方面实行倾斜,为养牛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秸秆综合利用空间大、前景好。
2、基础条件好。
新产业开发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 - 3 -大力发展养殖业,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而舍饲养牛符合公司发展绿色生态养殖的要求,具有市场前景好、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
项目交通便捷,技术上可以得到县畜牧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的支持,信息上有健全和完备的网络,为舍饲养牛产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3、秸秆资源充足。
当地是玉米主产区,全县玉米总播种面积为万亩,其中双垄沟播玉米万亩,玉米秸秆产量达到万吨。
玉米秸秆资源充足,可以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增殖,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秸秆资源。
4、技术力量好。
新产业开发公司有专业的畜牧防疫技术人员。
同时,公司拟邀请甘肃农业大学养殖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为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并将积极和县畜牧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联系,加强技术沟通,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满足员工对肉产品的需要项目建成后,随着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附加产业的兴起,基本可以满足集团公司职工群众对优质健康的绿色无污染肉质产品的需求,产值将大幅度增加,逐渐参与市场竞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调整公司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力地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中最具活力的优质肉牛生产,将新型产业变 - 4 -为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改变公司产业结构格局。
3、确保市场有效供给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稳步增加。
近年来,全国性的肉牛价格一路攀升,主要原因就是肉牛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低,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低,挫伤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使肉牛市场供求出现不稳定性,从而使牛在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存在较突出的矛盾。
所以,建设以生态型、经济型、优质型发展模式为主的养殖模式,将对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4、提升养牛经济效益的需要虽然近年来当地养牛业发展迅速,但仍属于典型的自然经济型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人们对牛肉的日常需求。
因此,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提高肉牛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就必须走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向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转化,必须加速成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应用,必须加快安全、优质、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建设。
项目的实施,将显着提高牛肉产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满足现代养牛业的生产需求,对华亭县及周边的畜牧业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肉牛综合养殖技术1、牛场选址及牛舍建造牛场应选择交通、水电方便,离交通主干道300-500m,无 - 5 -篇三:xx养殖场项目建议书和硕县塔哈其乡顺利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存栏3000只羊、200头牛养殖项目建议书项目实施单位:和硕县塔哈其乡顺利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负责人:张得才二〇一四年一月一、项目实施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实施背景: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对保障国家禽肉类食物食品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我国制定了《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指出:“1、‘十二五’时期,畜牧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着增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继续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保障,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局面得到遏制。
2、加大“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扶持力度,继续实施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力争扩大项目实施范围,对畜禽养殖优势区域和畜产品主产区的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畜禽圈舍、水电路、畜禽标准养殖档案饲养与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建设。
启动实施草原牧区生产方式转变工程。
通过项目实施,加快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3、在坚持耕地保护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有关用地政策,将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理安排畜禽养殖设施用地,坚持农地农用和集约节约的原则,加强设施农用地用途管制。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鼓励养殖场户在符合土地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利用荒山、荒地、丘陵、滩涂发展畜禽养殖。
”(二)项目实施必要性1.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国家自全球金融危机后制定了“投资拉动,扩大内需,确保增长”的财政经济政策,增加投入,用于弱势产业的发展,弥补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