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生物技术学
Yanofsky & Brener(1961)提出三联体 (triplet): 三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
Nirenberg & Matthai(1963,诺贝尔奖):
破译遗传秘密
无细胞表达系
mRNA + DNA聚合酶 I + dNTP
20种氨基酸
第一次基因重组
Boyer & Cohen (1973):
பைடு நூலகம்
基因组学
生物信息学
1.1 遗传学中心法则
怎样从DNA(基因)到有机体?
DNA RNA 蛋白质 细胞 组织、器官
(自我复制)
系统
有机体
形成 “型”
DNA的结构
化学组成 一级结构 双螺旋结构 DNA的形状、大小 变性与复性
DNA的化学组成与一级结构 单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 戊糖、磷酸和碱基。
DNA的形状、大小和序列
DNA一般为长而无分支的双股线形分子 (dsDNA),但有些为环型,也有少数为单股 (ss)环型。
不同的DNA大小相差悬殊。 SV40含5.1kb, 鸡痘病毒、NDV, PRRSV. HIV 9.1 Kb 南美肺鱼的基因组含102,000,000 kb。
一般而言,复杂的机体需要更多的DNA (但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
融解温度(Tm)
在DNA的热变性过程中,260nm的吸收值缓 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故称为 增色效应 。
吸收值增加的中点称为融解温度(Tm)。 在接近生理条件下,DNA的Tm一般在85-95°C DNA的Tm为多种因素所影响:
G+C含量(G+C含量高,Tm也高);
溶液的离子强度(标准条件是0.18mol/l Na+)
所有生物种的双股DNA中,A和T含量相等, G和C的含量相等.
DNA的碱基组成一般可用其GC含量来表示 G+C ()。
同一物种所有细胞DNA的GC含量都相同, 而种间的差异则很显著:
细菌间,可从0.3-0.7。
高等生物的GC含量一般都小于0.5。
DNA的热变性
DNA的生物功能依赖于其结构。当双螺 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 °C )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 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线团。这一过程叫 DNA的变性(denaturation)或融解。
第一讲 基因分子生物学
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1.1 遗传学中心法则 1.2 三联密码 1.3 基因的种类
2,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2.1 乳糖操作子 2.2 真核基因的表达
分子生物学简史
一、遗传变异物质是 DNA
Avery等(1944年):
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致病力强 S型:DNA 致病力弱 R型
兽医生物技术学
专业学位课程 (3学分)
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基因分子生物学 质粒载体与基因克隆系统 PCR技术与应用 原核表达系统 真核表达系统 抗体生物工程 兽医生物工程产品的 R & D 转基因动物 克隆动物(转基因克隆动物) 基因打靶
DNA双螺旋中,碱基的配对关系是严格的: 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配对, 鸟嘌呤(G)和胞嘧啶(C)配对, 故 A/T=G/C=1 碱基的这种严格配对关系基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形成氢键的基团在空间的取向; 二是碱基对的大小能容纳于双螺旋中。 由于双股链是反平行的,其立体化学取向正
好相反,这就使双螺旋的外形,无论从何端观 察都相同,呈现出二重对称性。
核苷酸通过 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线 型大分子(多核苷酸链)。 多核苷酸链(polynucleotide chain) 是核酸(DNA和RNA)结构的基础。
在核苷酸分子中,戊糖的-半缩醛羟 基与碱基中的氢(嘧啶环1位,嘌呤环9位上的 氢)失水缩合成N-苷键而形成核苷; 核苷 的5’位与磷酸通过酯键形成5’-核苷键。
DNA的双螺旋结构
构成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的磷酸-戊糖骨架 盘旋成直径为2nm的双螺旋,由于脱氧核酸中连 接碱基的C1'并不正好处在螺旋的相对位置上, 故两股链在螺旋轴上的间距并不相等,从而在分 子表面形成宽窄不等的大沟(major groove)和 小沟(minor groove)。
双股多核苷酸链上的碱基则位于螺旋的内部, 大沟垂直于螺旋轴,相邻碱基的间隔为0.34nm; 每一匝螺旋含10bp,其轴向距离为3.4nm。每一匝 螺旋转动360 C,故相邻碱基对间转动36C。
甲酰胺、尿素等可降低Tm
溶液pH值
DNA的复性 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 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
热变性后缓慢冷却的过程叫做退火。
DNA的变性和复性是可逆的。
RNA的结构
1、化学组成 碱基:与DNA的区别是将胸腺嘧啶(T)换
成了尿嘧啶(U); 核糖,而不是DNA的2-脱氧核糖。
不同的核苷酸用碱基第一个字来命名。
核苷酸分子的碱基类似于蛋白质氨基酸的侧链,它们影响着所形 成的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苷酸通过 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线 型大分子(多核苷酸链)。
多核苷酸链(polynucleotide chain) 是核酸(DNA和RNA)结构的基础。
简写:
5’-ATC CTG GAT AAT GGT TGA-3’ (bp) 5’-ATCCTGGATAATGGTTGA-3’
EcoR I 线性DNA
质粒 (EcoR I)
含外源 DNA 质粒
体外复制
提出基因克隆
黄金产业
钻石产业
朝阳产业(Vet.)
动、植物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基因芯片 克隆动物
(克隆人)
兽医生物工程产品:
Vaccine Antibody Interferon
致病力强 S型
引起细菌遗传改变的物质是 DNA
Nature, 1953, 171: 737-738
Watson & 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诺贝尔奖)
DNA自身互补 碱基对原则:A=T, C=G
(遗传信息可精确复制) 预示了DNA复制规律(诺贝尔奖)
20种氨基酸构成蛋白质;4种核苷酸构成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