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定位《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

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

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三、课程目标1、职业关键能力目标(1) 认识和了解移动互联网及其发展;(2) 掌握移动智能手机的各种操作系统及其特点;(3) 掌握移动互联网的热点技术;(4) 了解和认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熟悉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5) 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6) 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了解移动互联网企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2、职业专门能力目标(1) 通过完成相关的学习和练习,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2) 通过完成相关的学习和练习,掌握企业移动应用环境的需求分析、设计、推广应用和管理等方法;(3) 通过完成相关的学习和练习,寻找发现问题途径,学会利用新知识新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

3、方法能力目标通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让学生课本知识与市场实际高度结合,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本课程网站资源,在网上和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网络课程学习、自主学习、课后复习、课件下载、作业提交、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1、预备知识学习本课程,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等。

2、核心内容课程重难点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一了解)(技能要求:A—熟练掌握;B_掌握;C一了解)3、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一了解)(技能要求:A—熟练掌握;B_掌握;C一了解)4、学习情境本课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岗位,使得学生能力与职业岗位对接。

5、项目实施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熟悉与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岗位行业守则。

同时,通过协作完成软件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设计过程中,每4-5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团队收集信息,上网查找、答疑或者查阅书资料,问卷调查等完成项目设计详细报告,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五、课程实施条件1、人员条件授课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本科以上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至少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等知识;②熟悉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考核要求,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培养;③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动手能力④具有较好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环境条件本课程需要一间高性能联网的计算机实训室,需满足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及智能手机终端(Android操作系统)或平板电脑。

实训室环境要求配备无线wifi信号覆盖。

六、教学组织与方法1、教学方法结合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学生特点,本课程在重视理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应用多种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性、覆盖面较广的课程,课程内容广泛而又复杂。

因此,根据岗位要求设置教学模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

(1)理论教学的讲授法采用老师引导学生的方式,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以个人移动互联网应用为切入口,让学生从兴趣方面理解和掌握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2) 信息多元化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平台以及微教学系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无忧学习与交流。

(3) 研讨型互动教学法为了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教师在讲授完移动互联网核心知识后,针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定若干自主学习专题,要求学生组成研究小组(每组4-5个同学),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展开某个专题的自主性学习。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报告,教师就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并计入平时成绩。

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案例教学法本课程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

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学手段彻底改变黑板+粉笔+挂图的传统方式,综合运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手段。

(1) 充分利用多媒体实训室和多媒体课件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全部在实训室进行,便于使用投影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开发和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并含有动态演示,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严格考评制度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题作业,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严格检查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作业中反映的问题。

采用定期模拟考试的方法及时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学习的动力。

(3)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资源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本课程网站资源,在网上和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网络课程学习、自主学习、课后复习、课件下载、作业提交、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地进行学习。

七、教学材料1、学材与教材(1)选用教材《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校本教材,主编:关锦文,2014年。

(2)参考书目《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张宏科主编,2010年。

2、软件与网络本课程需要一间高性能联网的计算机实训室,需满足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及智能手机终端(Android操作系统)或平板电脑。

实训室环境要求配备无线wifi信号覆盖。

八、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综合运用各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的养成过程,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学习评价宜以基础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

3、考核方式本课程实施综合考评,注重考核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同时注重学习态度和最终成绩的关联,以全面综合地评定学生的能力。

(1) 平时考核:如能叙述各种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特点、企业用途和使用访求。

布置课堂作业,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作业,均以个人为考核单位,在平时考核和记录。

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完成情况。

占总成绩20%。

(2) 阶段考核:能够根据给出的企业环境设计出企业应用方案等复杂的大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任务由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根据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要求小组成员分别给出自评(25%),组内互评(25%),同时教师对任务小组的整体完成情况给出评价(50%)作为每位成员的共同分数。

占总成绩20%。

(3) 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在学生期中和期末课程学习结束后,统一参加技能考试。

期中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40%。

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组织课程教学相关教师在深入岗位调研和教学过程总结的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件、试题习题集、教学微课视频。

建立教学资源库,上传所有相关课程资源供相关老师和学生下载学习;依托“3A”学习平台——“教学云课堂”APP,微课掌上通平台,让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预习、自学和复习,也更加方面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和辅导。

十、职业基本素养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诚信意识,锻炼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2)通过项目法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项目的设计、管理和实施;(3)通过撰写方案设计报告,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的兴趣;(4)通过课外拓展训练,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