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一节


南京大屠杀
最后,用一段视频来结 束今天的讲课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的轰炸
华北事变的经过
1935年1月中旬,日军首先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 东地区为“非武装区”。5至7月,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 (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 政府批准北平(今北京)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世人所称 的“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 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 大部丧失。 10月20日,日军继“丰台夺城事件”后,再次收买汉奸、流氓发动“香河暴动事 件”,并同时加紧进行以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为重点对象的上层策变活动。 11月11日,土肥原贤二向宋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诱其出任华北共同防赤 委员会委员长,限20日前宣布。25日,土肥原见宋哲元未如期宣布“自治”,转 而先策动滦榆区兼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脱离南京中央政府的冀东 防共自治委员会(一月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同时继续对宋及南京政府施加 压力。经过日军、宋哲元、南京政府之间一系列的讨价还价,12月18日,终于在 北平正式成立了既保存南京中央政府和宋的体面,又有一定“自治”之实的冀察政 务委员会,在日本侵略者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特派宋哲元为委员长,王揖唐、 王克敏等为委员。
国共对峙红军长征路线图
国共对战《塘沽协定》签订之后,日本暂时将对中国 “武力鲸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转变为有序推进的“渐进蚕食” 方式,即企图一口一口啃噬掉中国。这样,继东北之后,华 北顺理成章地成为日本侵略的下一个目标。
《塘沽协定》
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 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 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 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 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 北敞开了大门。
九一八相关视频
九一八事变的意义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 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1、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益深重,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上升.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的呼声.蒋介石却实行不抵抗政策.不甘 做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掀起了 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 2、首先是中共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给全国人民指明 了斗争目标和方向.接着是沦陷区东北人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和 在党的领导下组成抗日联军,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日本帝国主义 步步进逼和国民政府连连退让,引起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 的不满,他们纷纷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这些都反映了在民族矛 盾上升时期,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与组合,为后来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基础.
海伦县海北镇惨案!
1932年6月11日拂晓,侵占海伦县的日本侵 略军第十九联队全副武装300余人,日军侵 入海北镇。居民正做早饭,因赤手空拳, 被迫逃散。有的跑出城外,有的藏在土豆 窖里、柴垛里、粮仓里。日军冲入各家进 行搜查,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枪杀。天主教 徒卜怀才,把三个侄子藏在自己家的土豆 窖里,大的22岁,小的18岁,被日军搜出, 绑在镇里电线杆上,用刺刀活活刺死。这 次惨案海北镇民众共遇害l08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妇 女之伤亡及日军对中国妇 女的残害 1937年12月13日, 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 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超过30万的中国军民惨遭 杀害。同时,日军在南京 犯下了史无前例地对中国 妇女的大规模强奸罪行, 在不到5个星期的时间内, 大约有2万多中国妇女遭到 日军强奸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 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 按1937年的比价,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元。
(1)《对华政策纲要》 (2) 九一八事变 (3) 华北事变 (4)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 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 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 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 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 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 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 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 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卢沟桥事变
为何日本发动全民侵华战争?
(1) 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2)从九一八到华北事变,日本加紧实施其制定的 侵华政策。 (3)经济上,大力推行经济军事化,使其以军事工 业为主的重工业急剧发展。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的意义
(1)“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 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3)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日本对中国公民进行残杀
白骨累累堆成的“万人坑”
受尽奴役的中国劳工
第六章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授课人:高利军 Team:5313全体
本节主要内容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①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②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① 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②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思考:日本主要实施了哪些计划呢?
日伪统治下的商人店铺
日军侵华时在占领区实行“强化治 安”与“奴化教育”
日本教科书里的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日军在绥化的暴行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4月,日本侵略军(当时黑龙江省尚未全部 沦陷)三架飞机在绥化地区双河镇西街路南北等七处,投炸弹21 枚,炸毁民房10余间,炸死中国居民14人,炸伤10人,炸死耕牛 三头。
《塘沽协定》的签订
华北事变的背景
1933年长城抗战《塘沽协定》签订之后,日本暂时将对中国“武力鲸 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转变为有序推进的“渐进蚕食”方式,即企图一 口一口啃噬掉中国。这样,继东北之后,华北顺理成章地成为日本侵 略的下一个目标。在日本的既定世界霸权方针下,中国民众和中国共 产党、熟悉形势的世界各国观察家都非常清楚,日本绝不会满足仅仅 占据东北的现状,华北必将成为东北之续。 日本侵占华北的具体谋略,使用了“华北分离”的政策。这一政策的 实施方法,则和炮制伪“满洲国”的手法如出一辙,即收买小部分汉 奸,强奸民意,凭空捏造出“地方自治”的假象,在刺刀威胁下实现 “自治”,进而在刺刀控制下完成“独立”。这完全是日本侵略者一 手制造的自欺欺人的荒诞闹剧。但日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掩人 耳目,缓和国际干涉。日本法西斯的阴险狡诈不可谓不恶毒。但是, 中国人民决不允许日本侵略者的阴谋得逞,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 斗争。然而,面临如此紧迫的态势,南京政府当局竟继续对日妥协退 让,丧权辱国,步步撤退,导致日军得寸进尺,越发贪得无厌,华北 和中华民族产生了空前严重的危机。
皇姑屯事件
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曾有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 霖视为障碍。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 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 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1] 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等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联名通 电全国称:“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 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是日起, 东三省一律改悬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是为东北易帜。至此 ,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结束。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 ”全国。[2] 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 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 入了经营危机。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 愿意妥协。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 得主导权。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 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从 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日本社会如何看“七·七事变”? 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 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 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 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 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张作霖
中东路事件
1929年6月15日至20日,辽、吉、黑、热四省及哈尔滨特 区军政大员齐集沈阳,参加张作霖逝世一周年纪念会, 并讨论中东路等有关问题。7月7日,张学良赴北平与蒋 介石晤谈;10日,南京政府外长王正廷亦被召至北平; 同日,张学良贸然派军占领“中东路”,并将苏联的商 船贸易公司、国家贸易公司等驻华机构同时查封,搜查 苏联职员· ,逮捕200余人,此为“中东路事件”。 7月13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并限期 答复举行和谈的建议;7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复 照苏联外交部;苏方认为不能满意,于7月17日向南京国 民政府宣布断绝外交关系;7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 部就中苏绝交问题发表对外宣言;7月20日,国民政府主 席蒋介石为苏联事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和《告东北将 士》书;7月23日,国民政府关闭驻苏使馆。
九一八事变经过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 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 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 《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 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 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 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 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