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探究题专题什么是语文探究运用测试题?所谓语文探究运用测试题实质上是一种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形式。
一般地说,语文探究运用测试题就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或者图片、表格)材料要求考生阅读文字(或者图片、表格)材料从中发现提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
通过语言运用探究题这种题目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新题型已经引起各地中考语文命题者的注意与青睐。
试看一题:例如:我们如何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怎样探究呢?现在请看2004年常州市中考试卷中的一道探究测试题: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常州市政府在制定的“常州市民精神”中,倡导全体市民要“重诚信”。
阅读下面几则诚信小故事,从中归纳出“重诚信”的含义。
①春秋时,吴国的季子出使北方,顺道拜访了徐君。
徐君很喜欢他的剑,季子虽然心中默许赠送,但因外交礼仪的需要,当时没有答应。
等他返回时,徐君已死,季子就把剑挂在其坟前的树上而去。
②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位姑娘相约桥下,姑娘因事未到,正逢潮水上涨,尾生抱住桥下一石柱不肯离去。
等姑娘赶到,尾生已被淹死了。
③北宋词人晏殊14岁时,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看到题目后,对皇帝说:“这个题目10天前我就做过了,请陛下另出一题。
”④去年,金坛建昌、社头、薛埠等地300余农户面对市场的高价不动心,仍把自己的蚕茧低价卖给了当初与他们签订订单的江苏晨风集团。
⑤广东吴先生在没有付钱的情况下,仅通过电话在林海燕的投注站购买彩票,中得大奖518万。
林海燕本可以占为己有,还是打电话把中奖消息告知了吴先生。
吴先生开始以为她是在催要彩票钱,经多次打电话,吴先生才领走了中奖彩票。
解析:这道探究测试题是由题干和5则短小的文字材料(诚信小故事)构成。
解答这道语文运用探究测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审清题目,读懂材料。
先要抓住要点, 审清题目的意思。
这道题目提供了5则材料让考生探究。
首先我们要特别注意题目所给出的背景资料“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常州市政府在制定的“常州市民精神”中,倡导全体市民要‘重诚信’”。
其次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阅读下面几则诚信小故事,从中归纳出“重诚信”的含义”。
然后在读懂这5则文字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解决问题.第二步:找出几则材料的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
解答该类题目考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解剖,把握各则材料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从而找出各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
上面5则小故事尽管时间不同人物不同地点不同,但是5则小故事有他们的共同点: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了讲求诚实守信,宁可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第三步:提炼材料的共性。
例如上述题目,就要在比较分析5则材料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个性与共性)的基础上,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把相同点加以保留,进而提炼出它们的共性。
第四步:写出探究结果。
在提炼出材料的共性基础上,即可一运用自己的语文素养概括归纳出自己探究的结果。
一般说来,用来表述自己探究结果的语言要凝练简洁明了。
上面这道材料探究结果可以表述为: 在任何情况下(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也要讲诚实,守信用。
只要从“情况”、“行为”、“结论”几个方面归纳,语言通顺即可)例2:地域特色题:指的是从地域景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方面考查考生对本地地域特色了解程度的一种试题。
这种试题在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不但能培养考生的地域情感,更能提高考生的语文素养。
2005年的地域特色题,内容丰富,题型多样,分值大多3分或4分。
而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则将它单独设计为综合性学习与探究,分值达10分之多,应引起下一届考生的高度重视。
一、地域景观类:〖典型考题〗1、嘉兴南湖己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使南湖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红色品牌,是每个嘉兴人的愿望。
为此,电视台向市民征集金点子。
市民纷纷用发手机短信的形式,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
请你从发扬红色草命圣地光荣传统,或凸显历史名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角度,也写一条短信。
要求简明扼要,60字以内。
(2005年浙江嘉兴市)2、用一句话拟写一条广告语,向国内外游客介绍金华市范围内一处山川名胜或文物古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解说】地域景观类试题考查的重点是当地的旅游景点。
因为当前各地都在打旅游这张牌,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题型大多要求考生给旅游景点拟广告、写宣传标语或提建议。
考生平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去熟悉本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看它有哪些突出的优势,有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旅游景点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
如果是人文景观,还要去了解一下它的来龙去脉。
如考题1中的嘉兴南湖是以人文景观为主,它的突出特点是纪念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此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二、民俗风情类:〖典型考题〗3、综合性学习与探究(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武穴。
①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
特产名称:广告词:②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有关端午节的故事:〖解说〗民俗风情类试题则重点考查当地的名吃特产、风俗习惯、地方艺术以及相关的故事、来历等。
这类试题对于考生来说,相对简单一些。
因为绝大多数考生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些地域知识或多或少都会耳濡目染一些。
如考题3提到的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和故事,对于湖北省黄冈市的考生来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习俗有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
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
故事有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
三、历史文化类:〖典型考题〗4、我们金华市范围内有许多历史名人,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位,并仿照示例对这位名人作简要评价。
(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示例: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
历史名人__ ____,评价__ _____。
5、阅读下面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
(2005年常州市)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
“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
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摘自《常州日报》2005年4月8日有删改)上联: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说〗历史文化类试题则侧重于为当地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名人,包括历史名人和当代名人。
五千年的中国辉煌历史,孕育了一大批名人。
了解本地名人以及他们的光辉业绩,有助于培养考生的故乡情结,增强他们的本土意识,让他们在为家乡感到自豪的同时树立献身家乡建设事业的理想。
各地名人不同,名人的事迹也不相同。
考生平时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因为当地的报刊杂志经常会报道他们的相关事迹。
考生也可以通过本地的乡土教材去了解本地名人的相关事迹。
四、综合类:〖典型考题〗6、浙江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
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省人民正致力于将浙江打造成文化大省。
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浙江”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2005年浙江省)①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
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栏目三:栏目四:②在“栏目一”中,需要介绍浙江籍的文化名人。
请从下列备选的浙江籍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示例所选人物除外),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学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
(50字左右)备选文化名人:骆宾王、陆游、张岱、龚自珍、鲁迅、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艾青、琦君、余华、王旭烽、余秋雨示例:余华,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活着》还被拍成了电影。
③在“栏目二”中,需要宣传浙江的名优特产,如杭州的龙井、金华的火腿、宁波的汤圆等。
请选择你所熟悉的浙江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
(不超过20字)答:〖解说〗地域特色试题正在由单一的地域景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逐渐走向综合,考查的知识更全面。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地域来说,地域景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往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并且它是与新教材、语文课程标准相适应的。
新课改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地域特色。
考题6将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综合到了一起。
第2小题给出的十几位浙江籍文化名人,蕴含的信息量比较大,考生对陆游和鲁迅比较熟悉,其他名人就不一定清楚了。
因此考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走出课本,了解地域特色,学习地域知识。
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普氏野马,又称蒙古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荒漠地带,因此又称准噶尔野马。
普氏野马素有“马中活化石”之称。
野马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记载。
据载,周穆王西游东归时,西五母十分热情,临行惜别,奉送不少礼品其中有“野马、野牛四十”。
另据文献载,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军旅诗里也有对野马的描绘“千群野马杂山羊,壮士弯弓殒奇兽”。
新疆、贺兰山、阴山、甘肃、乌兰察布等地的岩画中,见有大量野马的足印。
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就多处提及岩画里的马及野马的形象。
1974、1981、198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深入到准噶尔荒漠、乌伦古河、克拉麦里山、北塔山等野马产地考察,寻找最后的野马,后又进行过航空调查,但无果而终。
材料二:中国野马被偷猎至欧洲各国圈养的,不断繁殖后代。
但圈养普氏野马比野生普氏野马腿变粗2~3公分,体重平均增加50~70公斤,奔跑速度下降一半,性情变得温顺起来,没有了百年前野生普氏野马的那种警觉、躁动和野性的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