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种类和危害简介
上海市徐汇中学张建芳
(通讯地址:上海市建国西路46号701室 200020)
所谓雷电,就是天空中的某一块云层与另一块云层或者与大地之间,由于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反而产生瞬间剧烈放电的现象。
在这放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强烈耀眼的闪光和震耳欲聋的巨响。
雷击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放电即“直击雷”。
当“直击雷”发生时,往往会对地面的物体产生强大的打击作用,其破坏力也是巨大的。
另一种叫“感应雷”。
它的形成过程是由带电云层的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
当“雷电”发生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内由于地电阻或导体电阻的存在,当瞬间大电流流过时,就会导致小范围或局部的瞬间过电压。
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使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而发生瞬间过电压,以致形成闪击的现象,称“感应雷”。
在雷电家族中,至今还有一位神秘的人物,那就是“滚雷”,又叫“球形闪电”。
由于人们对它的成因等还不十分清楚,故还不能有效的防护,只能在多发地区,架设防护网、避雷带等进行防护。
避雷针是防止雷击的最常用基本方法。
装了避雷针后,还有绕击、反击和感应过电压的情况,都会对人畜造成危害。
由于传统避雷针的一些缺陷,人们试图用“消雷”的方法来限制雷电的危害。
消雷器主要有导体消雷器和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