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术语大全导读:进入“十一五”,煤化工成为我国主要的投资热点行业,截止到目前已有包括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神华煤制油(一期)在内的多个大型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建成投运,下面笔者将煤化工产业涉及的主要术语予以整理、汇总,以郷各位博友。
1、煤化工、煤化工产业链、传统煤化工、现代煤化工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生产化学品、能源产品的工业。
即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按照产业发展成熟度和发展历程煤化工可分为传统煤化工与新型煤化工。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煤化工产业链是指基于化工产品上下游(包括原料)为联系的产品链条,一般包括原料(主要是煤炭)和多种化工产品。
(1)传统煤化工传统煤化工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煤焦化、合成氨、煤制电石等。
传统煤化工的主要产品路线包括“煤-电石-PVC”、“煤-焦炭”、“煤-合成氨-尿素”等,涉及焦化、电石、合成氨等工业领域。
(2)现代煤化工现代煤化工又称“新型煤化工”,现代煤化工以洁净能源和化学品为主要目标产品,通常包括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芳烃等产业链。
换句话说,现代煤化工主要产品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
聚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甲醇、二甲醚以及煤化工独具优势的特有化工产品,如芳香烃类产品。
2、煤气化煤气化是一个热化学过程。
以煤或煤焦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作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或煤焦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
煤气化是煤化工的“龙头”,也是煤化工的基础。
煤气化工艺是生产合成气产品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气化过程将固态的煤转化成气态的合成气,同时副产蒸汽、焦油(个别气化技术)、灰渣等副产品。
煤气化工艺技术分为:固定床气化技术、流化床气化技术、气流床气化技术三大类,各种气化技术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对原料煤的品质均有一定的要求,其工艺的先进性、技术成熟程度也有差异。
(1)固定床气化技术碎煤固定层加压气化采用的原料煤粒度为6~50mm,气化剂采用水蒸汽与纯氧作为气化剂。
该技术氧耗量较低,原料适应性广,可以气化变质程度较低的煤种(如褐煤、泥煤等),得到各种有价值的焦油、轻质油及粗酚等多种副产品。
该技术的典型代表是鲁奇加压气化技术和BGL碎煤熔渣气化技术。
(2)流化床气化技术粉煤流化床加压气化又称之为沸腾床气化,这是一种成熟的气化工艺,在国外应用较多,该工艺可直接使用0~6mm碎煤作为原料,备煤工艺简单,气化剂同时作为流化介质,炉内气化温度均匀,典型的代表有德国温克勒气化技术,山西煤化所的ICC灰融聚气化技术和恩德粉煤气化技术。
虽然近年来流化床气化技术已有较大发展,相继开发了如高温温柯勒(HTW)、U-Gas 等加压流化床气化新工艺以及循环流化床工艺(CFB),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压流化床气化存在的带出物过多等问题,但仍然存在煤气中带出物含量高、带出物碳含量高且又难分离、碳转化率偏低、煤气中有效成分低,而且要求煤高活性、高灰熔点等多方面问题。
(3)气流床气化技术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大都以纯氧作为气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完成气化过程,粗煤气中有效气(CO+H2)含量高,碳转化率高,不产生焦油、萘和酚水等,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气化技术。
气流床气化技术主要分为水煤浆气化技术和粉煤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典型代表有:GE 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康菲石油公司的E-Gas水煤浆气化技术、华东理工大学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清华大学非熔渣—熔渣氧气分级气化技术以及西北化工研究院的多元料浆气化技术。
粉煤气化技术典型代表有Shell的SCGP 粉煤气化技术、西门子公司的GSP粉煤气化技术、西安热工研究院的两段式干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和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的HT-L气化技术等。
3、煤气净化煤气净化是指利用吸收、吸附、化学催化等方法对煤气中的有毒物和杂质进行脱除以满足后续工序要求的净化过程。
煤气净化主要包括脱硫、二氧化碳的脱除、硫回收、除尘、一氧化碳变换及煤气中其他杂质的脱除等。
煤气净化方法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等。
(1)物理吸收法物理吸收是用液体吸收有害气体和蒸气时的纯物理溶解过程。
它适用于在水中溶解度比较大的有害气体和蒸气。
一般吸收效率较低。
如用水吸收氨气。
物理吸收的程度,取决于气-液平衡,只要气相中被吸收的分压大于液相呈平衡时该气体分压时,吸收过程就会进行。
由于物理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很小,吸收速率较低,因而在工程设计上要求被净化气体的气相分压大于气液平衡时该气体的分压。
物理吸收速率较低,在现代气体净化中很少单独采用物理吸收法。
(2)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是在吸收过程中伴有明显的化学反应,而不是纯溶解过程。
化学吸收效率高,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害气体处理方法,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酸性气体。
在化学吸收过程中,被吸收气体与液体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有效的降低了溶液表面上被吸收气体的分压。
增加了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即提高了吸收效率又降低了被吸收气体的气相分压。
因此,化学吸收速率比物理吸收速率大得多。
(3)吸附法利用多孔性固体材料来吸附有害气体和蒸气的方法,称为吸附法。
吸附法最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气。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吸附材料称为吸附剂。
吸附法是借助于固体吸附剂和有害气体及蒸气分子间具有分子引力、静电力及化学键力而进行吸附的。
4、煤热解煤的热解也称为煤的干馏或热分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煤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
煤热解的结果是生成煤气、焦油、焦炭等产品。
尤其是低阶煤热解能得到高产率的焦油和煤气。
焦油经加氢可以制取汽油、柴油和喷气燃料,是石油的替代品。
煤气是使用方便的燃料,可成为天然气的替代品。
目前,国内研究煤热解技术的单位众多,比较典型的技术有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多联产工艺、北京煤化所开发的MRF热解工艺、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发的以流化床热解为基础的循环流化床热电多联产工艺、北京动力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以移动床为基础的热电气多联产工艺、济南锅炉厂的多联供工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煤拔头工艺”等。
5、煤炭深加工煤炭深加工是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通过对煤炭加工转化多种单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联合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材料以及热能、电力等产品,是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煤炭转化效率,促进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主要包括以煤为原料加工生产油品、天然气、二甲醚、合成氨、烯烃、乙二醇、芳烃等为核心的煤炭综合加工利用,以及煤炭分质利用、煤化电联产等新技术的集成。
我国煤炭加工利用的历史较长,目前国内多项煤炭深加工技术取得突破。
以神华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大连化物所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中科合成油公司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自主科研成果已成功地在大型工程中进行示范。
例如神华鄂尔多斯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神华包头60万吨/年煤制烯烃等示范工程,均是采用国内自主核心技术建设的世界首套大型工业化装置,突破了工程化及大型装备制造等难题,取得了宝贵经验。
6、费托合成费托(Fischer-Tropsch)合成是煤炭间接液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德国化学家F.Fischer 和H.Tropsch首先发现了这一反应因此得名,简称FT合成。
它是以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CO 和H2)为原料在催化剂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成烃类液体产品的工艺过程。
FT合成反应十分复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可以调整产物的分布,生产CH4、H2(燃料气)、C5~C12烃(汽油)、C13~C19烃(柴油)、C20~C30烃(石蜡及重油)等多种产品。
我国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了铁系催化剂为基础的费托合成技术。
目前,内蒙伊泰集团、山西潞安集团和神华集团分别利用该技术建成16~18万吨工业化示范装置,运行效果良好。
7、煤制油煤制油(Coal-to-liquids, CTL)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
8、煤炭直接液化煤炭直接液化是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使煤中大分子进行裂解加氢,直接转化成液体,再进一步加工精制成汽油、柴油等燃料油。
煤炭直接液化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煤的破碎与干燥、煤浆制备、加氢液化、固液分离、气体净化、液体产品分馏和精制,以及煤气化制取氢气等部分。
截止目前,煤炭直接液化工艺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典型的工艺有:德国IGOR公司和美国碳氢化合物研究(HTI)公司的两段催化液化工艺和日本的NEDOL工艺等。
我国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开展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及成套技术已在神华鄂尔多斯百万吨直接液化项目上成功应用。
9、煤炭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是指以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CO和H2)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合成油品、化工原料等产品。
煤炭间接液化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煤气化、变换、净化、费托合成和粗油品加工等,其中费托合成为技术核心,又可分为高温合成与低温合成两类,高温合成得到的主要产品有石脑油、丙烯、α-烯烃和柴油等,低温合成的主要产品是柴油、航空煤油、蜡和液化石油气(LPG)等。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铁基、钴基两类催化剂、费托合成反应器等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及工程开发。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煤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国家之一。
10、煤制甲醇煤制甲醇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煤气化(煤与氧气、蒸汽在高温下发生气化反应)生成含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气,经调整组分(调整氢碳比等)、净化(脱除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后,送甲醇合成装置在高温高压(或中温中压)下通过催化剂(CuO等)生产甲醇。
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
甲醇经脱水可以生成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建立了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之间的桥梁。
它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农药、涂料、染料、汽车和国防等工业中。
11、煤制二甲醚二甲醚(CH3OCH3)具有易压缩、冷凝、气化及互溶性好等特性,广泛用于气雾制品喷射剂、氟利昂替代制冷剂和溶剂等。
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燃气使用。
煤制二甲醚主要两条技术路线:一是煤经甲醇合成二甲醚(两步法),即煤经气化、净化后先合成甲醇,再由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二是直接合成二甲醚(一步法),即煤经气化后,生成含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气,经精制后在合成塔中直接合成二甲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