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史纲》
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作者对唐朝的评价。
(2)试用所学知识论证作者的观点。
26.王权的沉浮
在西欧中世纪,王权曾经代表了进步的因素,社会各阶层都倾向于王权,促使西欧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A.城市依靠教会和封建主支持才得以发展
B.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
C.武装斗争才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
D.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
19.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这句教诲对阿拉伯人及其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事例中能体现这种影响的是
A.借鉴印度数字发明了阿拉伯数字B.全盘接受希腊罗马文化成果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5世纪时,有人游历西欧。他可能看到
A.政治统一,社会安定B.庄园盛行,经济自足
C.城市繁荣,环境整洁D.王权趋强,贵族没落
2.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元首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
3.一幅图画描述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C.都是独立的政治单位D.都实施直接民主政治
9.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的诞生地,位于如图的
A.①B.②C.③D.④
10.中世纪后期,德意志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中的“自由”是指:
A.空气清新B.自给自足C.自治地位D.自产自销
11.“贵族在其居住的领地中为其家臣建立次级采邑。封建领主同天子的情感纽带是宗教性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减弱”。文中描述的是
A.13世纪B.15世纪C.17世纪D.19世纪
22.奥斯曼军队攻下君士坦丁堡的那个世纪,西欧社会正值
A.采邑改革开启B.君主专制正走向衰落
C.封建制度产生D.新航路开辟拉开帷幕
23.“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前5世纪希腊B.3世纪罗马C.13世纪西欧D.19世纪英国
4.奈良时代日本的“文物礼乐,悉遵唐制”,但例外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B.以儒学为官学C.以科举选拔官员D.孔庙与祭孔典礼
5.13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等级代表会议的与会者不包括
A.教会贵族B.世俗贵族C.城市市民D.自由农民
6.“新教徒”“Protestants”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Protestari”, 意指 “抗议”和“宣称”,其抗议的主要对象是
A.印度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4.英国“没有代表,不纳税”的政治传统源于
A.8世纪前期的“采邑改革”B.13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
C.17世纪中期的“长期议会”D.17世纪末期的《权利法案》
15.15世纪中期,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这一文化的中心位于
二、材料分析题
25.极盛时代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地鲜明……在唐朝,中国的极盛时代……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以致在文明史上立刻引起一些最有意思的问题。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
17.默罕默德宣布在攻城战中除了城市本身,城中的一切财产,包括居民和金银财宝都属于胜利的将士。而守城全体居民举行全城祈祷仪式,索非亚教堂圣像被抬上城头。以上这一场景记叙的是
A.日尔曼蛮族进攻罗马B.阿拉伯人进攻巴格达
C.土耳其人进攻君士坦丁堡D.蒙古人进攻巴格达
18.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曾经用金钱从城市领主——琅城主教手里买得自治权。不久,主教出尔反尔,撤销城市自治的权力。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处死主教,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以上现象说明
C.承认基督教在阿拉伯帝国的地位D.伊斯兰教吸收了孔子的思想
20.下列事件能表明教皇已摆脱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相抗衡能力的是 ( )
A.丕平篡位B.教皇国建立C.卡诺莎觐见D.“阿维尼翁之囚”
21.陈衡哲《西洋史》中记载了一位法王的所作所为:“他靠了狡计,靠了酷刑,靠了兵力……竟使法王的领土加增了一半。在政治方面,他的权利尤能推及他的领土以外,他已禁止了诸侯的私铸钱币,已使他的法律通行于法国全境之内。”据此推测这位法王的生活年代是( )
A.西周的分封制B.西欧的封建制C.罗马的奴隶制D.印度的种姓制
12.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 )
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
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
13.穆罕默德起初在麦加传教,后来带领信徒移居麦地那,继续传教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奠定了后来阿拉伯国家结构的基础。他宣传的宗教是
A.罗马教皇B.世俗君主C.封建领主D.天主教徒
7.在古老的连接“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起桥梁的是
A.期的希腊城邦与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虽然兴起的时空不同,其发展却有不少雷同之处。下列选项中,两者“雷同之处”的是
A.都因商业需要而兴起B.公民都以商人为主体
A.封建领主彼此割据B.森严的等级制度
C.君主集权专制D.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
24.“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造成进入中世纪后,西欧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A.罗马帝国的分裂B.采邑改革的推行
C.阿拉伯帝国的征服D.日耳曼人的破坏
A.巴尔干半岛B.君士坦丁堡C.阿拉伯半岛D.希腊半岛
16.16世纪左右,欧洲“绅士”(gentry)阶层大多住在乡间宅第,喜爱田猎,坐享田租。他们拥有政治、法律的特权,并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这些“绅士” 获取其身份主要依靠下列哪一途径?
A.经营工商,累积财富B.应征从军,建有军功
C.拥有封地,身份世袭D.通过考试,获得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