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迅_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_探析

鲁迅_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_探析

参考文献 #
反映 " 鲁迅先生的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一 文中 ! 既分析了社会政治 # 社会心理 # 时代风尚对文学的 制约作用 ! 还分析了作家本人的主观因素 # 个性心理对文 学创作的特殊作用 "鲁迅先生认为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 的精神生产 ! 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 ( 个性化是文学艺术 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 "不同的作家 !由于其身处的政治环 境 #社会地位 #所受的教育及个人经历的不同 ! 其人生观 # 世界观及个性心理往往不同 ! 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也不 一样 ! 因而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 其风格特点也就千差万 别 " 正 所 谓 $ 文 如 其 人 %" 鲁 迅 先 生 举 例 说 ) 魏 晋 $ 建 安 文 学 % 除了 $ 清峻 %#$ 通脱 % 的特点外 ! 还有 $ 华丽 % 和 $ 壮大 % 的特点 " 所谓 $ 清峻 %#$ 通脱 %! 是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和时 代风尚所致 " 而 $华丽 %#$壮大 %则是由于曹丕极力倡导的 结果 " 曹丕及其弟曹植酷爱文学 ! 重视文气与文采 ! 有较 高的审美情趣 ! 均认为文学应当华丽 ! 所以他们的文风与 曹操古朴简约的文风大不相同 " 其实是他们的政治处境 # 个人经历 # 人生观 # 文学观及个性心理不同而造成的 " 魏 晋时期许多文人在行事和诗文中往往表现出一种狂傲飘 逸 # 不循常规的特点 ! 其深层原因主要是社会政治 # 社会 心理和时代风尚对作家思想的影响 ! 但对文学作品来说 ! 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作家本人的人生观 # 审美情趣和个性 心理特征 " 诚然 !作家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是在社会政治 环境和时代风尚中形成的 " 受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 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 !文人大多不是服药就是饮酒 ! 而服 药饮酒都影响到人的性格 # 脾气 "所以鲁迅先生指出 )$ 晋 朝人多是脾气很坏 #高傲 # 发狂 # 性暴如火的 ! 大约便是服 药的缘故 "% 对于当时的作家而言 ! 这样的个性心理状态 反映到文学创作中去 ! 必然会形成文学作品 $ 狂放不羁 # 超脱 #玄奥 %的特点 " 综上所述 ! 鲁迅先生通过分析魏晋社会与魏晋文学 的关系 ! 深刻阐述了社会政治环境 #社会心理 # 时代风尚 # 作家的个性心理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 ! 论述了某种文 学风格 # 文学概念直接形成的个中原因 ! 让事实说话 ! 有 着巨大的说服力 " 鲁迅先生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方 法论运用于具体的文学现象的分析之中 ! 为我们进行文 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 值得我们学 习和借鉴 "!
!"#$ 年 $ 月 ! 鲁迅先生应国民党政府广州市教育局
的邀请 ! 在学者云集的 " 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 # 上 ! 作 了题为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的演讲 ! 在 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当时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下! 文艺思想受到禁锢! 文学研究气氛沉闷! 观点杂 乱 & 鲁迅先生在演讲中 ! 依据中国文学史上魏晋时期文 学的发展变化! 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 时代风 尚 ’ 作家个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明确指出 ! 文学产 生于社会现实 ! 是社会现实的综合反映 ( 而社会现实又 制约着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 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 鲁迅先 生一方面借古讽今 ! 另一方面又对当时思维混乱的文艺 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 使人耳目一新 & 鲁迅先生的 理论观点! 对今天的文学研究! 仍有着极高的借鉴价 值 & 本文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析鲁迅先生的文艺思想 & 一 ! 文学源于生活 " 是社会政治的反映 " 社会政治 决定文学的内容实质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 鲁迅先生已较为广泛地接触了 马克思主义思想 ! 对历史唯物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 & 马 克思主义认为 !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必然要受 到社会生活的制约 & 文学作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 从文 学家的创作倾向到作品的风格 ! 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到作 品的艺术形式 ! 都与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有千丝万 缕的联系 & 在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一文 中 ! 鲁迅先生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中国传统的 ) 知人论世 * 的文学批评方法 ! 明确指出 + ) 因为我们 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 ! 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 ’ 经历 和著作 &* 而在 $ 现今的新文学概观 % 一文中 ! 又更进 一步说道 + ) 各种文学 ! 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 ! 推崇文
语言文学研究
鲁迅$魏晋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探析
李建明
.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分校 #摘 要$ 江西南昌
’’()!’ /
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还是作家主观意识的产物 & 这一问题历来是文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 鲁迅先生在 ’ 魏晋风度及
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一文中 $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 ) 知人论世 * 的文学批评方法 $ 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 + 时代 风尚 + 作家个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 # 关键词 $ 鲁迅 文艺思想 探析
!
于生活 ! 但最主要的 ! 最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政治 ! 社会 政治确定文学的发展变化 & 基于上述观点 ! 鲁迅先生在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及酒之关系 % 一文中指出 + 魏晋文学所产生的社会政治 环境是黄巾起义 ’ 董卓之乱 ! 是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 ! 再加上 )党锢 * 之祸 ! 社会政治一片黑暗 ! 因而相对于 汉代而言 ! ) 在文学方面起了一个重大变化 *! 出现了 以曹操父子和 )建安七子% 为代表的 )建 安 文 学 *& ) 建安文学 * 直接继承了汉乐府与民歌反应现实的优良 传统 ! 对当时的社会动乱和军阀混战给老百姓带来的痛 苦作了真实的反映 ! 表达了作者平定战乱 ! 统一中原的 迫切愿望和积极进取精神 & 其风格悲凉慷慨 ! 文学史上 称为 ) 建安风骨 *& 这是魏晋文学的最初阶段 & 两晋期 间! 门阀制度确立! 士族特权日增! 社会矛盾相当激 烈 ! 政治十分恐怖 ! 作家时时面临杀身之祸 & 如此黑暗 的社会政治 ! 使得当时玄学盛行 ! 求仙问药之风弥漫全 国 & 反映在文学创作上 ! 其作品大多内容消沉 ! 空洞玄 虚! 充满着出世’ 求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 稍有成就 者 ! 当数以阮籍 ’ 嵇康为代表的 ) 竹林七贤 *! 他们在 黑暗而残酷的社会政治环境中 ! 虽也谈 ) 玄 *! 却是出 于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 ! 想在老庄的思想中寄托他们的 反抗愿望 ! 所以他们的作品隐晦曲折 & 这是社会政治决 定文学内容和实质的又一典型例证 & 对于历来被评论家认为超脱于世的东晋诗人陶渊明 的作品 ! 鲁迅先生也做了深刻的分析 + 人 -’ ) 据我的意思 ! 即使是从前的人 ! 那诗文完全超出政治的所谓 , 田园诗 , 山林诗人 -! 是没有的 & 完全超出人世间的 ! 也 是没有的 &* 事实上 ! 陶渊明的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所 形成的矛盾体 & 他一方面痛恨封建门阀制度 ! 感叹自己 怀才不遇 ! 壮志难酬 ! 因而厌恶官场 ! 不愿为五斗米折 腰 ! 最终隐居山林 ! 躬耕自乐 ( 但另一方面 ! 他又时时
!" 鲁迅 " !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论 "#! 鲁迅全集 " 第四卷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刘庆福 " ! 马克思主义文 艺 论 著 选 读 " #$%"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社 # !’’!" 责任编辑 张荣辉
!" 党史文苑
!""#$#
关心时事 ! 崇尚理想社会 ! 盼望有朝一日朝廷能够重用 他! 让他为国家建功立业" 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 文! 不论是那些寄情山水# 乐天安命# 消极遁世的作 品 ! 还 是 咏 古 讽 今 ! 批 判 现 实 的 $金 刚 怒 目 % 式 的 作 品 ! 都是东晋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 " 二 ! 文学源于生活 " 是时代风尚的反映 " 时代风尚 决定文学的外在形式 在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一文中 ! 鲁迅 先生指出 ! 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 ! 能形成一种普遍性 的社会心理 ! 而这种普遍性的社会心理 ! 又将产生一种相 对应的 $ 时代风尚 %"任何一种 $时代风尚 %! 其实质都是社 会政治内容的外在表现 "文学源于生活 ! 而文学对社会生 活的反映 ! 往往通过 $ 时代风尚 % 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 " $时代风尚 % 又影响甚至于决定文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 实 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 内容决定形式 %" 鲁迅先生认 为 !悲凉慷慨的 $ 建安文学 %!其外在表现主要是 $ 清俊 % 和 $ 通脱 % 的风格 " 这二种风格的形成 ! 完全是时代使然 " 当 时大动荡 # 大战乱的社会局面导致曹魏政权 $ 尚刑名 % 的 政策 ! 即采用中国封建社会所谓 $治乱世用重典 % 的法则 " 政治上的严刑峻法 !形成当时独特的社会心理和风尚 ! 反 映到文学创作上 !就形成了 $清俊 % 的风格 ( 此外 ! 大动荡 # 大战乱既打破了汉代一统天下的局面 ! 也打破了汉代以 来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的思想束缚 " 曹氏父子及 $ 建安 七子 % 等顺应时代的心理和风尚 ! 在文学创作上不循陈 规 !任意挥洒 !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又形成了 $ 通脱 % 的风 格" 曹魏正始年间 !司马氏掌握了魏国的大权 ! 他们诛杀 异己 ! 伺机篡位 " 原来依附于曹氏父子的一派文人受排挤 和压抑 ! 随时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 于是只好逃避政治 ! 寄 情山水 ! 放浪形骸 " 鲁迅先生认为 !$正始名士 % 们的服药 # 空谈 # 超脱 #潇洒等所谓的 $ 名士风度 %! 以及嵇康 # 阮籍等 $ 竹林七贤 % 的醉酒癫狂 # 不遵礼教 # 狂放不羁 ! 看似一种 时代风尚 ! 实际是一种对社会政治强烈不满 # 又无可奈何 的悲观的社会心理 " 这种社会心理是当时社会政治的产 物 !也是作者对黑暗政治的一种反抗形式 " 反映在文学创 作 上 !便 形 成 隐 晦 #玄 奥 #求 仙 问 药 #不 及 时 事 的 风 格 倾 向 ! 使 建 安 时 期 出 现 的 $ 建 安 风 骨 % 那 悲 凉 慷 慨 $ 清 峻 %# $ 通脱 % 的风格荡然无存 " 鲁迅先生从分析魏晋时期的社 会 政 治 #社 会 心 理 #时 代 风 尚 入 手 !揭 示 了 $内 容 决 定 形 式 ! 形式为内容服务 % 这一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 在现代 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独到之处 " 三 ! 文学源于生活 " 是作家个性心理的反映 " 个性心 理决定文学的审美特点 文学是人学 ! 是客观社会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