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矿工艺过程

采矿工艺过程

矿井防水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如何实施? 2009-7-27 16:31:21 浏览: 432 次我要评论[导读]文章从矿床疏干、地表防水、地下防水三个方面详细说明了矿井防水包括的具体内容及实施办法。

可供矿山相关人员借鉴。

矿井防水包括矿床疏干、地表防水及地下防水几个方面。

一、矿床疏干就是对充水矿床进行人工泄水,在采矿前就降低地下水位,以保证采掘工作安全和正常地进行。

疏干的方法有:(一)深水泵疏干法(地表疏干法):它是在需要疏干的地段,在地面钻凿大口径钻孔,安装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向地面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这种办法适合于疏水性好、含水丰富的含水层;(二)巷道疏干法:它是利用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布置的若干疏干巷道,有时还配合从疏干巷道钻凿的疏水钻孔以降低地下水位的疏干方法。

如图1所示,是这种疏干方法的实例。

图1 某矿疏干巷道布置示意图1-矿体;2-放水孔;3-疏干巷道;4-疏干硐;5-直流式放水孔;6-地下水进水方向;7-地下水静止水位二、地表防水防水的措施有(一)切实了解矿山水文地质情况,掌握水流的季节性变化;(二)当河流直接从矿床上部地面流过,而且河水沿地下通路与采区相连注入井下时,可以让河流改道;当河流改道不允许或不合理时可以考虑蓄排防洪。

(三)蓄排防洪是用提坝拦截水流成调洪水库,以排洪平硐或排洪渠道泄洪,将洪水引出矿区。

同时用黄泥、粘土、水泥砂浆、沥青等修补河底,以消除漏水。

(四)当巷道、竖井、风井通至地表的出口或塌陷区的位置在地表水流高水位以下时,修筑防洪提挡住水流。

三、地下防水就是预防突然涌水,限制和阻挡地下水进入矿井。

措施有:(一)设置防渗帷幕。

即在地表或井下钻出一系列钻孔,向孔内灌注胶结材料,使其扩散到岩、土的裂隙和孔洞中,凝结后封闭裂隙和孔洞,并在地下形成一道能够阻挡地下水进入矿井的帷幕。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排水费用,也可以避免因矿床疏干带来的大面积塌落,又可以使一些因受地下水作用而无法开采的矿床得以采出。

(二)设置防水墙和防水门。

当井下某一区段的涌水量达到短期内不能用水泵排出,使这一区段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则用防水墙或防水门与水源切断。

防水墙设在永外截水的地点,防水门设在既要防水,又要运输、行人的巷道内,如井下水泵房、变电所的出入口以及有涌水危险但生产上又有联系的采区之间,如图2所示。

图2 防水墙与防水门示意图(a)防水墙;(b)防水门防水门与防水墙均应构筑在岩石坚固之处并用镐或风镐开凿岩石,以免原岩受爆破影响而产生裂隙。

(三)预先打探水钻孔和放水钻孔,井下有砾石层、流沙层、具有喀斯特溶洞的石灰层,当其积水具有很大压力或和固定水源相通时,对采掘工作威协很大,则应超前打探水钻,一般在距可疑水源70m以外既开始打钻,钻尖至少超前工作面5~10m。

钻孔数目至少要有一个中心眼和与之成一定角度的两个帮眼,以便起到更好的探水效果,放水钻孔径应不大于75mm,以便遇涌水时容易控制。

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井下空气中有哪些有害气体? 2009-7-23 16:42:44 浏览: 578 次我要评论[导读]: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不断地向井下各作业地点供给足够数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除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及放射性气体和粉尘,调节矿内气候条件,造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保证井下工人安全条件,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硫化物(硫化氢H2S和二氧化硫SO2)等。

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不断地向井下各作业地点供给足够数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除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及放射性气体和粉尘,调节矿内气候条件,造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保证井下工人安全条件,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

井下爆破、矿石氧化与自燃、坑木腐烂、井下无轨设备排的尾气、井下火灾等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硫化物(硫化氢H2S和二氧化硫SO2)等。

我国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矿内空气CO的浓度不得超过0.024%(按体积计算)、按体积计算不得超过0.03mg/l。

爆破后,风机连续运转的条件下,CO浓度降至0.02%时,就可进入工作面;矿内空气氮氧化合物不得超过0.00025%;矿内空气硫化氢H2S的含量不得超过0.00066%;矿内空气二氧化硫SO2的含量不得超过0.0005%。

今后矿井通风的难点 2008-12-24 15:47:16 浏览:152 次我要评论[导读]一、深井开采中的热害控制问题;二、深井硬岩矿山岩爆灾害预侧和防治;三、深井环境控制;四、深部矿井地层储冷技术研究。

1、深井开采中的热害控制问题随着地表矿物日趋开采完毕,矿井采掘深度增加,由于地温随矿井深度增加而升高,加上其它热源的放热作用(空气压缩,氧化过程、机械设备做功)等原因,使得受到高温威胁的矿井日益增多。

据全国矿井高温热害普查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已有38对矿井的采掘工作面气温超过30℃。

“九五”期间我国有80多对矿井出现热害。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不但劳动生产率会下降,而且矿工身体健康也会受到损害,同时严重威胁井下安全作业,并易引发灾害和事故。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1982年国务院颁发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现新规定为不得超过26 C。

国外也有类似规定。

因此,研究深井降温技术已成为国内外采矿技术中一个重要领域。

2、深井硬岩矿山岩爆灾害预侧和防治地下开采的深部金属矿山或非煤矿山,可简称为深井硬岩矿山。

深井硬岩矿山潜在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冲击地压或岩爆、采矿地震、突水或涌水、采矿场和巷道围岩失稳、高岩温地热等。

这些地质灾害形成的诱因主要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层承压增大,以及与地质结构弱面联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我国矿山开采向深部延伸,岩爆防治已是我国矿山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此,国家“九五”期间以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冬瓜山大型深井开采矿山为研究基地,设置了“深井矿山岩层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课题,对深井开采的岩爆灾害防治进行研究。

3、深井环境控制深井环境控制是深井开采的难题之一,对于运用常规手段来说,计算分析非常复杂,不能及时准确地为井下排热通风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开发了深井开采井下环境管理程序,将深井排热通风作业面需风量计算、网络计算、气候预测计算、网络预测计算简化成简便的计算机操作,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延深,井下热害日趋严重。

深井环境控制是深井开采工艺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深井开采的投资和经营效果。

然而深井环境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一般手段无法解决的难题。

4、深部矿井地层储冷技术研究高温矿井生产率均较低,据南非多年的调查统计,当矿内作业地点的空气湿球温度达到28.9 ℃时(相当于干球温度30℃),开始出现中暑死亡事故。

利用大型制冷机组对井下工作面进行降温处理,虽然可达到降温目的,但由于其巨大的耗电量,使其运行费用过高导致其不能得到中国煤炭行业普遍的应用。

地层储冷技术将冬季空气中天然的冷能通过一套井上换能系统储存到地下储冷含水层中,其余季节通过另一套井上配套换能系统将这部分冷量从储冷含水层中提取出来,再通过井下换能系统用于井下工作面的制冷降温。

如何防止井下外因火灾的发生? 2009-7-22为防止在井口发生火灾和污风风流,禁止用明火或火炉直接接触的方法加热井内空气,也不准用明火烤热井口冻结的管道;井下使用过的废油、棉纱、布头、油毡、蜡纸等易燃物应放入盖严的铁桶内,并及时运至地面集中处理;在大爆破作业过程中,要加强对电石灯、吸烟等明火的管制,防止明火与炸药及其包装材料接触引起燃烧、爆炸;不得在井下点燃蜡纸作照明,更不准在井下用木材生火取暖,特别对有民工采矿的矿山,更要加强明火的管理;在井下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制定出相应的灭火措施;在井下作业时应避免通电线路短路和产生电火花,以防止引燃井下的可燃物;井下炸药库应当严格管理,严格设计,爆破器材管理人员应当时刻警惕发生危险。

预防矿山内因火灾的管理原则有哪些? 2009-7-2116:49:16 浏览: 152 次我要评论[导读]本文对预防矿山内因火灾的管理原则(包括自燃发火可能的矿山及编制采掘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防灭火计划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按此原则执行就可防患于未然管理原则有:一、有自燃发火可能的矿山,地质部门向设计部门提交的地质报告中必须要有“矿岩自然倾向性判定”内容;二、各矿山在编制采掘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防灭火计划;三、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在采矿设计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四、自燃发火的矿山要尽可能掌握矿岩的发火期,以便加快回收速度进行强化开采,每个采场或盘区争取在发火期前全部采完。

什么是内因火灾?什么是外因火灾? 2009-7-2116:35:31 浏览: 711 次我要评论[导读]矿山火灾有内因火灾和外因人灾之分。

本文对分别引起这两种不同人火灾的原因进行了重肯的分析。

为防止矿山火灾发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内因火灾也称自燃火灾,是由矿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热所起的。

这种火灾的形成除矿岩本身有氧化自热特点外,还必须有聚热条件,当热量得到积聚时,必须会产生升温现象,温度的升高又导致矿岩的加速氧化,发生恶性循环,当温度达到该种物质的发火点时,则导致自然火灾的发生。

外因火灾也称外源火灾,是由外部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

比如:1、明火所引燃的火灾;2、油料在运输,保管和使用时所引志的火灾;3、炸药在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引起的火灾;4、机械作用所引起的火灾;5、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和性能不良所引起的火灾。

井下矿对水泵房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2009-7-2716:36:08 浏览: 1229 次我要评论[导读]本文分七个方面对矿山井下的水泵房及附属设施的设计、使用等提出了详细的规定和和具体的要求。

可供矿山设计及相关人员参考。

一、位于井筒附近,尽可能建在岩石坚硬致密以及裂隙少的地段。

二、如矿井有出现特大涌水可能性或正常涌水量超过300m3/h时,则最低中段的主要泵站应设斜通道与梯子间和管道格相联,用以敷设排水管和电缆,以便当发生水灾时搬运设备及人员之用。

三、斜通道的出口一般高出井底车场轨面12~15m,斜度为30°~45°。

四、设有斜通道的水泵房与井底车场联络的出入口处,应设密闭的防水门。

五、泵房及变电所的位置应高于水仓标高0.5m,水仓底标高低于泵房水平4m;吸水井通常低于汇水巷0.5m。

六、对于潜没式水泵房:泵房与变电所的标高比井底车场标高低4m;泵房变电所至井底车场的通道内应设置密闭门。

水仓底标高低于井底车场底板 2.5m,比泵房标高高出1.5;水由水仓经水闸阀进入汇水巷,再经汇水巷的配水阀门进入吸水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