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一、教学内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并能利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通过列联表、等高条形图,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问题是这种来自数据观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可能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学科法律知识的渗透,让他们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
教学难点:①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②了解随机变量K2的含义,K2的观测值很大,就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是有关系的.
四、教学过程
⑴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研究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某肿瘤研究所随机地调查了9965人,得到如下结果:单位(人)
那么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
问题1:我们在研究“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时,需要关注哪一些量呢?在此也给出分类变量,列联表的概念.并作出等高条形图。
问题2:由以上列联表,等高条形图,我们估计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①在不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为________;②在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为________.
⑵探究归纳,解决问题
①启发探究
教师设问:有多大把握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这是个概率问题.要研究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可以先研究其没有关系即是否独立,就是研究其独立的概率关系,在用频率代替概率后,假设H0:吸烟与患肺癌没有关系;用A表示不吸烟;用B表示不患肺癌;
若H0成立⇔事件A与事件B独立⇔()()()
P AB P A P B
=
提出问题:在假设H0成立的条件下,能推导出a,b,c,d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利用列联表推导.
预设回答:bc ad ≈.
②新知解读
教师设问:通过上述推导得到bc ad ≈,为表示其差异性,将其转化成||bc ad -,那么直观上||bc ad -的大小能说明什么?
预设回答:||bc ad -值越小,越独立,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弱;||bc ad -值越大,越不独立,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
教师设问:为了使不同样本的数据有一个统一而又合理的评判标准,统计学家们经过
研究后构造了一个随机变量2
K =2
(),()()()()n ad bc a b a c c d b d -++++()n a b c d =+++
以k 0=6.635为例,2( 6.635)0.01P K ≥≈,就是说在H 0成立的条件下,计算出随机变量2K 的观测值大于等于6.635的概率不超过0.01,也就是有99%的情况下其观测值是小于
6.635的.
③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利用临界值表和K 2的观测值k 判断:接受H 0?认为吸烟和患肺癌没有关系;
还是拒绝H 0?认为吸烟和患肺癌有关系.
学生活动:利用临界值表和K 2的观测值k 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他们认为正确的结论. ④总结提升
教师设问:通过上面的学习过程,你能归纳独立性检验的一般步骤吗?
预设回答:一般地,对于两个研究对象Ⅰ和Ⅱ,Ⅰ有两类取值,即类A 和类B (如注意力集中与注意力不集中);Ⅱ也有两类取值,即类1和类2(如不吸烟和患肺癌与不患肺
1.提出假设H 0:Ⅰ和Ⅱ没有关系;
2.根据2×2列联表与公式计算K 2的值;
3.查对临界值,作出判断.
⑶成果展示,巩固提升
教师设问:课前各小组都收集了你们感兴趣的分类变量的相关数据,利用本节课我们所学的独立性检验进行判断,看各自有对大的把握认为它们有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内进行检验,而后每小组由一名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教师小结:我们从独立性检验的角度去说明吸烟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远离烟草,关注健康.这一点我国的法律有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第十八条国家制定卷烟、雪茄烟的焦油含量级标准.卷烟、雪茄烟应当在包装上标明焦油含量级和“吸烟有害健康”.
特别对我们中学生:第五条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4)讲练结合,巩固所学:
①P95例题教学.
②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19)(本小题12分)
为调查某地区老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
男女
是否需要志愿性
别
需要40 30
不需要160 270
(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供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老年人,需要志愿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
附:
(5)小结引申,构建体系
由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五、目标检测
作业为教材第97页习题3.2 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