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一:填空与选择:(5分1题)1、旱地土壤淹水后土壤PH值是(升高/降低/不变)2、国际制、美国制和中国制中对于“砾”的直径尺寸要求都是大于_________3、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哪个是地带性土壤:________4、 N、P、K中哪些能被矿物固定:________5、土壤固相包括哪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土壤胶体吸附的Na+、Fe3+、H+中哪些是必须元素_______、哪些是有益元素_________二:名词解释(5分1题)1、土壤肥力(农学家的定义):2、地下水临界深度:三:计算题(10分1题)1、从“孔度=孔隙体积/土壤体积” 推导出“孔度=1-(容重/密度)”2、(记不清了)四:实践题(10分1题)1、试列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常用的三种措施,并简要解释原理2、试列举提高土壤氮肥利用率的三种措施,并简要解释原理3、为什么开垦土壤后土壤有机质会普遍减少?五:问答题(15分1题)1、比较团粒结构和非团粒结构土壤肥力特性差异2、比较旱田和水田的水分运动方式的不同六论述题(30分1题)你认为肥沃的土壤应该具备哪些特性?09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一简答题1.主要成土过程:2.土壤污染物的类型及危害:3.土壤氧化还原体系:4.土壤磷循环:二论述题1.土壤水分的运动特点及对土壤养分迁移转化的影响;2.列举一种农作物的耕作措施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3.有机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分组及其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中科院生态所2006土壤学试题昨天考完,原来感觉不错,但是对了英语答案,我心悬了,本来估分有370左右的,现在难说了,反正英语问题不小。
专业课我想100分以上应该可以吧。
我在抄题目的时候老师制止了,还有最后一道25分大题没抄到。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土壤土壤肥力粘土矿物电荷零点土壤污染土壤缓冲容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消化作用富铝化作用土壤诊断层二,简答题每题10分1。
简述高岭石,蛭石和绿泥石的结构特征和主要性质2。
简述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3。
简述土壤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意义4。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分为那6级?请写出所有土纲(14个)5。
什么是土壤的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举例说明异同点三。
综合每题25分1,什么是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以某一系列地带性土壤为说明它们在土壤类型,分布区域,主要性质和利用管理。
2,是给出了一种土壤的质地和颜色,有机质含量,CEC量,是分开写的,分别有H AL Mg K Na Ca 各自的含量,要求写出以上性质的测定方法,二,计算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酸量,铝离子饱和度,有效阳离子交换量。
还有根据以上性质猜测是什么土壤,为什么说出理由,还要估计土壤的PH值和粘土矿物的组成.中国科学院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学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自然界土壤由、、三相物质组成。
2、由完整的土壤发生层次组成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为。
3、粘土矿物是在中形成的次生矿物。
4、是最早出现于土壤母质中的有机体,但自然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
5、外来有机物不断输入土壤,经微生物形成腐殖质;土壤原有有机质不断而离开土壤。
6、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空隙)的质量称为,而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空隙)的质量称为。
7、以单个形式存在的矿质土粒称为,而许多矿质土粒及有机质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土粒称为。
8、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称为。
9、是由土壤孔隙总量和大小孔隙的分配所决定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腐殖化系数2、土壤结构单位3、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4、达西定律5、土壤母质6、土壤熟化过程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土壤圈的概念及其与地球表层其它组成部分的关系。
2、简述气候对风化成土作用的影响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的组成。
3、简述提高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途径。
4、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中的调节作用。
5、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四、论述题(任选1题,40分)1、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碳转化中的作用。
2、土壤养分循环研究在土壤持续利用中的意义。
2008年中科院842土壤学真题一名词解释(40分)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缓冲容量、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田间持水量、同晶替代、土壤质量二、填空(30分)共11个题目,30个空。
都是比较基础的题目三、简答题(30分)1、简述土壤污染的可能来源(15分)2、为什么说磷肥(如磷酸三胺等速效磷肥)在中性土壤中利用率比碱性和酸性土壤中高。
(15分)四、实验设计题(20分)粘土与砂土比较,哪个对酸的缓冲性大,为什么?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五、综合论述题(30分)论述耕层中氮素的来源与去向。
总体来说,08年中科院842土壤学的题目还是很基础的,建议有志考中科院相关专业的同学把朱祖详和黃昌勇这两版土壤学的书看好,尤其是黃昌勇版的基础知识。
中国科学东北地理与农生态究所2005年硕士究生入学试试题土壤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20分1、土壤质地2、原生矿物3、可变电荷4、吸湿水5、土壤热容量二、简述下列问题:1、阐述土壤发生层(不含R层)及各层的特征。
(20分)2、简述黑土成土过程。
(10分)3、简述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20分)4、简述土壤氮素形态的转化。
(20分)5、简述土壤形成因素。
(30分)6、简述土壤有机质矿质化与腐殖化过程。
(30分)中国科学东北地理与农生态究所2005年硕士究生入学试试题农生态学一、人类活动对大气中的CO2浓度有何影响。
(10分)二、如何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20分)三、以框图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过程。
(20分)四、土壤有机质在农田中有何作用。
(20分)五、有机农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0分)六、如何对农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的经营与管理。
(20分)七、如何防治水土流失?(20分)八、中国生态农有何特点。
(20分)中国科学东北地理与农生态究所2005年硕士究生入学试试题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25分1、生态2、生态学3、生态系统4、生态位5、生态系统服务6、解量流动7、物质循环8、种群9、层片10、植被二、论述生态因子类型。
(25分)三、生态系统水循环途径。
(25分)四、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简明特征。
(25分)五、简述生活型分类系统。
(25分)六、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特点。
(25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07年硕士生考试大纲(土壤学)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利用、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
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土壤学概况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3、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二)土壤矿物质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三)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壤腐质酸的性质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四)土壤生物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2、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3、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五)土壤质地和结构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六)土壤水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线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4、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七)土壤空气和热量1、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2、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3、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4、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形、地貌及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八)土壤形成和发育1、成土因素2、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3、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九)土壤胶体化学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2、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3、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十)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1、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2、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3、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4、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5、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十一)土壤养分循环1、土壤碳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循环的影响,土壤碳素循环与全球变化2、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调控,生物固氮3、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4、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5、土壤中养分平衡,养分移动,养分补给(十二)土壤耕作和管理1、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最适耕作的土壤条件(十三)土壤污染与防治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2、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3、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4、酸性沉降对土壤性质和生物的影响5、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十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2、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3、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二、考试要求(一)土壤学概况1、了解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林业生产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