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一轮复习)复习过程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一轮复习)复习过程


跨章节、跨模块联 系的知识点
必修3 第1章 《内环境》 第2章/第3节《神经调 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4节《免疫调节》
必修1 第3章/第2节 细胞器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冲动
实验: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
+
+
a
b
(1)
-
+
a
b
(2)
+
-
a
b
(3)
+
+
a
b
(4)
难点探究二:
将电流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 纤维膜外侧时: 1、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2、测得这点的电位变化如何用曲线描述?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的类型
轴突—树突
轴突—细胞体
突触的结构:
突触 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突 突触间隙 触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 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
初探究:
将电流表两极分别插入神经纤维膜 两侧时,测得这点的电位变化如何 用曲线描述?
再探究:
将电流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 纤维膜外侧时: 1、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2、测得这点的电位变化如何用曲线描述?
Page 9
难点突破·电流表测量电位变化
难点探究一:
将电流表两极分别插入神经纤维膜 两侧时,测得这点的电位变化如何
通过K+通道 K+外流是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的产生: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 膜外侧,表现为外负内正,形成电位差。
通过Na+通道 Na+内流是协助扩散
静息电位恢复时K+ 内流、Na+外流通 过钠钾泵,是主动
运输
③局部电流 膜外: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膜内: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用曲线描述?
a点—— 静息电位, 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 电位形成过程中,
Na+ 通道开放;
bc段——动作 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 电位恢复形成;
de段—— 静息 电位。
Page 10
+
+
a
b
(1)
-
+
a
b
(2)
+
-
a
b
(3)
+
+
a
b
(4)
难点突破·电流表测量电位变化
实验现象: a点受刺激后,ab之间的电流
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结论: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 ①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②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 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原因: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 于膜内。
思考: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分别是什么结构的膜?
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神碱种经神类、递经:多质递乙巴的质酰胺供的胆等体供体 突触小体内的 递质递突移质触动移小的动泡方的向方向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 触质的供体
递质递移质动移的动方的向方向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
A

B
C
D ①②
原理:
传导传递的特点
E
实验方案设计: 验证神经纤维上是双向的:
刺激①看②有无电位变化,E有无反应 验证神经元间是单向的 : 刺激②看③有无电位变化,刺激③看②有无电位变化
对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
指针两端有电位差时, 电流计指针则会偏转, 偏转方向由正电位→负电位.
1、两接头处同时兴奋,则指针不偏转。 2、两接头处不同时兴奋,再分析哪个接头先兴奋, 电流的方向就由未兴奋的接头传向到兴奋的接头, 指针也由未兴奋的接头偏向兴奋的接头。
电 位 差
局部电流(回路)
兴奋部位:内正外负 又部刺位激产相生近动未作兴电奋位(兴奋因此向前传导)
电流方向膜膜内外: :兴未奋兴部奋位部到位未到兴兴奋奋部部位 位
(2)特点:双向传导
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3)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局部电流)
难点突破·电流表测量电位变化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考纲要求及考点细化
年份
知识内容
2017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要求 Ⅱ
考点分布
教材中相 应的位置
兴奋在神 经纤维上 的传导
1.神经冲动的产生
2.兴奋在神经纤维 必修3 上传导的方向、 P17 方式、特点
兴奋在神 1.突触的结构 经元之间 2.传递过程 的传递 3.传递特点
例1:
①刺激 a 点时,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 ②刺激 c 点时,因 b 和 d 两点同时兴奋,指 针不会偏转。
例:2:
刺激 c 点时,由于 d 点距离 c 点较 近,所以 d 点首先兴奋,然后 a 点 兴奋,所以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 偏转,第一次向右,第二次向左。
例3:
①刺激 b 点时,由于兴奋经过突触时要延搁, a 点先兴奋,此后 d 点再兴奋(两处不同时兴 奋),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 ②刺激 c 点时,由于兴奋无法在突触处逆向传递 (即无法由c→b 传递),所以指针向右偏转一次。
触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的受体
受质个胞一流为提是织体,神吐定动胞供量,液否,使经、的性吐能组,蛋另元白一兴 奋或抑制
ad、、c神、接经突受递触递质间质以隙的什是结 构本叫质么否组?是方为分受什式内,体么进环若的?入境是化神突的,学经 递其质触实与间质突隙是触?哪后体种膜现?结 合为后了突内,膜触变环将的小化境产什泡?成生么是份什结否?么
局部电流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兴奋,又产生局部电流。
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地向前传导,就是神经冲动。
④传导与恢复




兴奋传导方向: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结)
(1)过程:
静息电位: K+外流,电位表现:内负外正
刺 激
未兴奋部位: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 Na+内流,电位表现
构特点? b、为什么突触小
体中含有较多 的线粒体?
神经递质的作用 16
二、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
兴奋
注轴意突:突双触向小传体导(突兴触奋小在泡神经纤维突上触传前导膜)
单向传递(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膜电位的变化
神经递质
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传递方式: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17
小结:比较兴奋的传递与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信号 形式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导


速度
传导 方向
双 向(P192)
单向
实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验证兴奋传导和传递方向实验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