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规划 —— 一个新的视野 Low Carbon City Planning—— A New Field of Vision■ 丁丹丹 ■Ding Dandan[摘 要]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是把双刃剑,带给我们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它们现在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已经逐渐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更严重的是已经危害到了地球生命的生存环境。
所以,在工业快速增长,城市建设与发展迅速的状态下,低碳路线已经成为人类的首选之路。
将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以解决碳排放问题是当前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
本文对国内外的低碳城市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低碳方式[Abstract]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world economy developed rapidly. Nowadays, increasingly serious global war- ming greenhouse gases such as carbon dioxide, arch-criminal is. So, rapid growth in industry,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low carbon route has become the pre- ferred way of human.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low carbon ci- ty concept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world carbon emissions is the direc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o- mestic and foreign low carbon cit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 ctice.[Keywords] low carbon city, city planning, low carbon一、 低碳城市规划新概念低碳城市是指市民以低碳生活为行为指导,政府以低碳建设为规划方向,社会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的城市。
低碳城市规划是根据碳的排放水平,国际城市能源的消耗水平,以及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水平来进行城市规划的理念。
建设低碳城市,就是让地球上每一份资源都能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
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发展,创新低碳城市规划。
低碳城市规划是一个新的视野;走低碳发展之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个选择关乎着人类的发展与生存;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新概念。
低碳城市规划新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概念。
(1)低碳城市建设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建设绿色建筑,增加绿化地。
规划城市最佳布局。
(2)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日常生活碳排放,健康出行绿色出行。
(3)低碳经济模式构筑低碳经济模式,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4)低碳政策指导加强低碳政策指导,落实低碳城市构想。
低碳城市规划新概念要有全方位的思考,对低碳城市规划要有宏观的发展蓝图,制定低碳城市评价标准来推动其建设。
二、 低碳城市规划实践研究国内最新的低碳城市规划动态,分析其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实践。
低碳城市规划不仅应该关注城市的形态、建筑,还应该要注重城市土地的利用、能源的利用,当然也不能忽视城市产业的发展、交通的布局等等。
要做好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关注生态城市建设给低碳城市的启示,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
在初步探讨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下提出低碳城市深入研究的方向。
下面就国内低碳城市规划的具体实现进行分析。
1. 徐州——走向低碳发展的城市徐州位于江苏北部,工业发达,是苏北的一大工业城市。
从衡量经济发展的两个指标人均工业总产值和人均GDP来看,徐州与深圳、无锡、大连,东莞等工业城市相比,经济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
徐州的能源消耗强度大、使用效率不高,节能减排压力很大,科技水平总体较低,目前,徐州还面临经济发展的重任。
当全球低碳浪潮袭来,徐州要如何践行低碳转型。
(1)出台规划政策支持徐州市要出台低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发展低碳城市,规划先行。
政策的落实可以为实践过程提供指导意见和法律保护。
要推动城市建设、能源消耗、土地使用、产业发展规划的结合,加强规划工作的统筹协调。
(2)低碳工业生产实行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做好减排工作。
通过煤炭清洁技术减少碳的排放量。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对于能源的利用,可以选择清洁能源,比如水电能、风能和核能等等。
应提高企业工业的生产低碳标准和准入的门槛,有效控制工业碳排放量,向绿色工业生产迈进。
还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绿色产业,向低碳城市转型。
(3)低碳生活方式首先从市民的出行方式出发,提倡绿色出行,多坐公交,减少空车率。
健康出行,绿色出行,普及自行车出行。
其次是日常生活,及时关闭不使用的电器及照明工具,做好回收利用资源的分类,减少浪费、碳排放。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徐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牺牲环境,代价太沉重。
徐州选择打造低碳城市,实施绿色新政和倡导低碳生活,掘弃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的生产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进行全面变革。
2. 海口——建设国际旅游岛,低碳城市的崛起海南的工业很薄弱,在这一点上海口要建设低碳城市就比那些工业城市易行得多了。
海口作为海南省的省府,成为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领军城市,面对低碳城市的浪潮,海口以从容的态度迎接,开始低碳城市的崛起之路。
(1)提倡环保出行方式,倡导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自行车是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而且在一些小路中,骑自行车反而更近更节省时间。
如果路程比较长,也可以选择公交出行。
海口的公交比较发达,而且费用很低。
(2)建设充足的绿地空间,建设低碳建筑海口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四季风景迷人。
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绿化”。
万绿园是海口最大的绿化地,总面积达到1070亩,但是我们仍要建设充足的绿地空间,使海口不仅是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成为美丽的低碳城市。
建设低碳建筑,可利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此技术在上海世博会的时候就有很成熟的表现,但还未普及,海口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建设低碳城市。
相信这样的技术会慢慢走入百姓生活。
(3)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海口街头的垃圾筐都分成两部分,一是可回收利用,另一个是不可回收利用。
还有专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
但有些人的回收利用意识不是很强,分类的方法也不完善,所以在垃圾桶上还贴有分类示范,当然还得需要环保局多宣传。
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打造低碳的城市生活。
海口将成为海南低碳城市的新品牌。
3. 北京——首都低碳城市进行中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综合性城市,在实施低碳城市试点时,北京就成为了先行者。
(1)构建北京低碳产业结构北京建立高碳高污染产业的市场准入机制,发展低碳产业。
工业以首钢为例,首钢的石景山钢铁迁移后,剩下厂房进行改造,可作为咖啡厅也可以作为主题公园,作为工业遗产,首钢的改造可谓是低碳产业重塑的一个表现。
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它的历史沉厚,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但是由于北京人口众多,对于旅游资源的管理也成为了一个大难题。
(下转第31页)18城市建筑┃建筑设计┃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A RCHITECTURAL D ESIGN31新,舟山科考基地除了建设一套属于当地防潮防碱的设计技术之外,还新加了消防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
节能环保技术与地方技术相适应,当地居民的抽碱地下水技术和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都可以保干燥和通风呼吸,在此基础上,舟山科考基地研发了“房屋呼吸”技术系统。
2. 地方风格的创新建筑设计的革新来源于物质文化领域。
在趋势和形式上看,建筑地域的观念文化、地域文化等制度都要和建筑的自然属性相适应。
建筑要与地方自然、地方经济、地方文化产生一定的关联。
地方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创新,更好的服务于建筑设计。
地域文化具有可靠性和适应能力,能充分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
四、 结语全球化的发展,使地方性建筑文化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现代建筑具有强大的钢筋混凝土和稳定的地基设计,发动了全球的建筑史革命。
建筑技术使得建筑越来越舒适,也使得各地的特色建筑不断地消逝。
地域文化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历史依据,因此,将地域文化和建筑设计相结合,才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特色风格。
本项目利用舟山长峙岛区域的特殊地貌状况和周边海洋学院的人文环境优势,以及本区域的总体规划定位,在设计中融合了生态性、人文性、持续性和可调性等集一体的设计思路,在满足自身科研办公、实验测试等综合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展示本项目独具特色的理念和风格。
参考文献[1]倪海涛,白劼.试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中国科技纵横,2011(10).[2]吴立新.谈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04).[3]方树波.浅议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4]龙荔.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硅谷,2008(08).(作者单位: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杭州 310007)(上接第17页)筑区域使用节能材料,开发新的建筑项目时候要充分考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保持建筑投资项目的低碳化发展。
与国外相比,我国低碳建筑技术开发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和研发,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推广能耗低、高性能材料的循环使用,更新低碳建筑理念,实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
3. 低碳交通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私家车的数量逐渐增多,造成交通拥挤、空气污染。
要实现交通发展的低碳化,必须改善城市交通系统,有限发展公共交通,实行私家车的现行政策,发展轨道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数量和质量。
推广使用无污染的低碳燃料,鼓励市民采用自行车或不行的方式,发动全民参与城市低碳建设。
除此之外,还要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低碳措施的执行,通过法律和指令强制执行,提高停车费用的收取、油价等方式限制小轿车的使用。
4.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观念,政府各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低碳城市发展,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建设,重视城市的产业基础发展和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