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

2018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

2018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

【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学情分析】
结合学生年龄小,以形象直观认知为主的年龄特征,教学中我准备利用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另外,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积累语言的方法。

学生习作训练才刚刚起步,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就成了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
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2、教学难点:草地变颜色的原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研学稿。

【教学过程】
*课前研学*
一、回顾旧知,诱发参与
1.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a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b、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c、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课中导学*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5、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三、内化练习,巩固新知
小组交流任务二
(1)小组汇报,品读词句。

(2)练笔拓展,迁移运用。

草地变成金色,是因为;草地变成绿色,是因为。

四、自主检测、活学活用
小组交流任务三
五、拓展延伸、自我提升
1、与老师合作完成小诗,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大自然之歌》
放下书本,带着闲情,走进大自然,以花草树木为友,以,以,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2、课后作业:找一些蒲公英开花的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2、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课后思学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本新教材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

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

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学生兴趣浓厚。

表演得很好。

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但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

曾佳钰同学提了个问题很好,他问:“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这里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怎么成了金色的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

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