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结陈词的意义。
一场辩论赛,特别是在双方实力相当时,一份出色的总结陈词往往能奠定最后的胜利。
如果总结陈词只是在机械复述己方观点,则会给评委很不好的印象。
一般情况下,四辩本身的自由辩论发言机会就不太多,只有把总结陈词做得灵活,才能充分表现个人能力,不会给人造成团队能力不均的印象。
二、总结陈词的目的。
首先,总结陈词的时间是在辩论赛的尾声,所以必须概括,不需要套话、废话连篇,这样只会让人想睡觉。
总结陈词应该直入主题,将自己方的观点概括阐述,最好再加上幽默的方式。
同时,总结比赛中敌我双方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
概括来说,目的就是要为自己方打圆场,然后让对方下不了台。
三、总结陈词的结构。
1-阐述观点。
(事先定稿)这个部分,主要是重申己方观点与定义。
注意的是,总结时不用太深入,但要求尽量全面。
要把读书不是唯一出路的理由一一列出,但是语气上最好采用与前面的发言部分不同的方式,这里给简单举例一下,切记不要生搬硬套,应该根据自己方的论点灵活运用。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许多失学的儿童等待着人们的救助,有些人在今天还不识字。
能够坐在教室里的人是幸福的,但是这等同于读书是唯一出路吗?显然不是的(这一部分为了吸引对方注意力,欲抑先扬),根据我方之前的论述,我们知道,知识的积累有三个方式——实践、创新与学习。
很明显,读书只是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即使因为客观因素或者主观因素有些人不能或不愿读书,也不代表他们没有了出路。
毕竟汲取知识的方法是无限的,读书是最直接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这一部分,展开自己方的论点)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喊着读书的重要性,可是却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读书的必要性。
把重要性和必要性混为一谈,是对方辩友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这一部分,抨击对方的论点)即使是事先准备的部分,也要根据赛况酌情更改,要是牛头不对马嘴,让人不知所云,便会被认为稿子也是抄来的了……2-解围部分辩论是即时性的战斗,自然容易出现漏洞,如果自由辩论或之前陈述观点环节中被对方问得哑口无言,在总结陈词中可以加以补救,因为这时已经没人有机会反驳你了,所以,即使补救的水平低了点,也是可以的。
举个例子,比如你方在某自由辩论环节中出现以下情况:A:比尔?盖茨中途辍学,不还是成为了一度的世界首富吗?B:正是因为比尔?盖茨之前读过了书,使他有了出路,如果他没读过书,那么可能连电脑是什么都不知道,谈何成为世界首富呢?你敢说比尔?盖茨在成为世界首富的道路中,一点在学校中得到的知识都没用过吗?A:……总结陈词中可以这样补救:对方说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过程中读书的作用不容忽视,可是对方忽略了一点,比尔?盖茨不正是因为意识到读书不是唯一出路,才会离开学校的啊,如果他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还会中途辍学,还能成为世界首富吗?(有些偷换问题重心的感觉,可是作为结尾补救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没人反驳了)3-拆对方台这一部分主要是在比赛中得出,但是也可以实现准备些套路,让对方对号入座。
例子:对方反复对XX避而不谈,屡屡逃避我方问题,是不是对方自认理亏呢?对方将XX概念偷换成XX了,没有把握住本场比赛的重心……对方对我方某问题的回答极为牵强,试问……对方以偏概全,用XX例子来论证读书是唯一出路,实在是盲人摸象,一叶障目,没有看到还有……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但是确实是四辩的王道。
以上就是四辩总结陈词方法,我是不会给完整的陈词的,因为陈词并不代表陈词滥调,而应该灵活变通运用。
固定的部分需要与己方资料有机结合,非固定的部分要靠临场纪录,不是事先就能“总结”的总结陈词是:全面总结本方的立场、论证,系统反驳对方的进攻,为本方辩护;语言表达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你要在最后抓住其在自由辩论中的漏洞,加以扩大化和阐述,可以加分的~因为对方无法补救了。
另外总结是比较大方面的,不用太细首先辩论是要贯彻你们一辩的立论的,我不清楚你们怎么立的论,在此只是发表自己观点。
学校活动繁多,首先活动多,学生时间就会比较紧张,这就逼迫学生做事要有效率,不能推你带水,而且要求较高质量完成任务,这样才不会反工。
而且时间紧张了,这也是锻炼学生把握时间,如何安排时间的能力的一个机会,让学生以后走上社会不至于遇到同样的问题而迷茫。
其次,活动一般都很有意义,没有意义的活动办起来也没劲,既然有意义,那活动过程中会让学生学到很多东西,锻炼很多能力(比如:组织能力、善后能力、文笔、领导能力……)这些都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
最后,活动多也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增进感情,一起团结合作,加强团结合作能力。
哎,四辩稿一般都是场上完成的,一般格式是先挑出对方今天所犯的一些问题,然后再立自己的论,最后再进行价值提升,走呼吁路线,打感情牌。
(一)世纪之战胡渐彪VS黄执中同场对辩的结辩词黄执中是反方结辩:公众人物不该表里如一(公众人物应该表里不一)胡渐彪是正方结辩:公众人物应该表里如一(公众人物不该表里不一)黄执中:我现在很坦白的说一件事情,马英九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因为他对外说他最爱的是台湾,可是其实他最爱的是老婆。
我们今天在谈表里不一,对方辩友告诉我人内心有邪恶,人当然有邪恶。
我告诉你,人的邪恶多的是。
从你小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小的时候我们都是表里如一的人,因为我们很简单。
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坏的,我们喜欢的东西就是好的,拿到东西就我要,拿不到东西我就要哭。
我的喜怒哀乐,我做的不舒服,痛苦或者是对别人的不欣赏都会很明白的写在脸上,因为我们那时候没有责任,父母会容纳我们,老师会包容我们,我们没有责任。
可是你慢慢你长大以后,你就会发觉这个世界好像没有那么简单。
当你走出到你的家门,进到了社会之后你会发觉:不对!社会会要你对社会尽一些责任。
于是,你会在一路的跌跌撞撞当中,就像对方所说的,你会发觉到----有些话不能讲,有些事情不能做。
可是你要知道,你于是知道把自己心里的某些感觉藏起来。
诶,没有错。
好,我不喜欢黑人,可是我不行,我对外讲话我不能说这种话。
我对内的深处我觉得很嫉妒,可对外我要说他的得奖是很应该的。
我内心有愤怒,有仇恨,可是我没有说。
因为我知道,当我站在公众人物的那一霎那的时候,我讲话是要对全体负责的。
可是,今天这场辩论只是讨论一件事----就是我对内的这种感受,我是要承认它仍然存在还是我要告诉我自己,其实我都是假,这些东西我并不恨,我并不讨厌它,我并没有嫉妒,我没有,我没有。
后者很恐怖,我不太能够理解。
你要知道,你今天这场处的这场比赛谈的是一个大原则---就是人的互相体谅。
人都是人,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座各位都是。
你每天你做什么呢?在座的各位,你的每一笔私生活,每一个点滴你都知道,有很多东西不能给人家看----这是很正常的。
我们有些欲望不能给人家看,我们自己不会认为是很邪恶的----我们只是人,我们只是用文明包装起来的野兽。
可是当包装的时候我不会用对方的语气。
对方说包装的时候,他是嘲笑这个包装。
对我而言,我感谢我们人类还有这种包装。
我们愿意彼此包装自己,所以我们才能够很祥和的相处。
我如果不愿意包装,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把自己给format----就是把自己给格式化。
让我的内心深处都跟社会上要我做的一模一样----可是我不愿意!我为什么!?我为什么要牺牲我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如果有贪念,好,我知道,我不能够展露出来,可是我内心深处为什么不能仍然保持这种欲望?我如果真的有让我嫉妒或憎恨的事情,我见了面我还是会跟他去握手,我会说我们仍然是好伙伴,一起努力打拼,可是我内心为什么不能够告诉自己我说,我其实真的很讨厌他。
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
我们对外,我们对外我们努力做一个好国民,公众人物努力做个好榜样----像对方说的他是个典范。
我们做典范的功能就是我在面对社会的那一刻我不要给社会有不良影响。
可是当我回来,我关起门,我是里的时候,可不可以告诉我,我可不可以告诉我自己,我没有错,这不叫邪恶,每个人都是这样。
我心里有个小小黑黑的储藏室,我把我自我放在里面,我并没有错,因为那是我自己。
我拒绝告诉你说,我要因为社会的责任而把我自己的那部全部倒掉。
我不要把我的储藏室清空,我不要让我的外头跟里头都被社会格式化的一模一样。
谢谢大家!胡渐彪:其实坦白说,我很同情执中内心中这种挣扎,这种苦痛,您内心中对于黑人的仇恨,对于所有成就人士的妒忌----对不起!以上言论均属由您口中说出来,我加以引述而已哈。
对于您内心这种种的不满,我们都可以加以同情的了解,并且大度的包容,并且走近你,鼓励你,开导你。
但是,各位,我并不能鼓励你表里不一。
如果你真的是告诉自己我还要表里不一----换句话说,你正在主张的就是说我内里的妒忌,我的仇恨依然保持,可是外面我包装得好好看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叫做给我保留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空间----去腐烂!各位,人的成长是什么?人的成长本来就是从坏走到好,人的成长本来就是从堕落走向前进,但是对方辩友的主张是什么呢?他告诉你说不要紧----公众人物,你反正走上台面了嘛,大家看得就是你表面的那层风光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内里就给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空间,我爱怎么烂我怎么烂。
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同一回事,但是实质看来对于社会上的作用对方看到了吗?如果今天我们真的告诉大家说全世界都认为公众人物可以表里不一,那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在脑海中要想的是什么?诶!这个表现善良的艺人,到底他内里是不是大奸大恶呢?是对方说的嘛,公众人物就不应该表里如一嘛!那我们这时候有另一个很大的问题:善良的人你应不应该当公众人好呢?要照你的理由来说,善良的人绝对不可以当公众人物,因为你越善良,你就越会为非作歹----你能接受这样的推论吗?要照你这样推论下去,越奸恶的人就越应该做公众人物。
为什么呢?因为他越奸恶、他越表里不一,他做出来的行为越能够爱国爱民嘛!各位,如果当今天我们都鼓励大家说,我们应该接受表里不一,那我们今天就应该换一副倒过来的眼镜来看台上的这些人。
那个口口声声宣称要改革、要拒贪腐的人,到底是不是真心诚意,是不是应该质疑他、挑战他、批判他?还是换一种口吻人说:“啊,他做得真好,因为他表里不一啊!”;面对这一个突然间退党说加入另一个党(的人),我们不应该去怀疑他到底骨子里头是不是贪图官位名利,我们应该说的是:“啊,他也许是表里不一呢?我们应该学习他。
”照对方辩友这种逻辑理论推论下去,我们只有两个结果任你选择:第一,全世界,我们让奸恶的人来做公众人物吧,善良的人请退一边去,你愿意吗?第二个结果,我们依然不管,我们就让人自然在台上做他要做的公众人物,我们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就满腹疑窦地一边在猜:到底这个人是真善良,还是假善良?这还是不重要,最重要是什么----啊,面对这个人表里不一,到底我是应该批判他,还是赞美他?因为按对方辩友这种说法,公众人物应该表里不一的话,那我们应该对他大肆赞扬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