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北京大学法学考研经验谈

我的北京大学法学考研经验谈

我的北京大学法学考研经验谈题记:“方法和信息是考北大法学成功的真谛”,以此献给2014励志考北大法学的学弟学妹们,在此我也一并感谢我父母对我的一贯支持和鼓励,没有你们,我不会考第二次的。

也谢谢易研教育的全体老师,谢谢关老师老师对我的极大帮助!另外,很多经验谈说“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觉得不对。

我认为,我这篇文章系统阐述了考北大法学各科的考研学习方法,我认为对大部分人,特别是你考研要拿高分的同学,都一定是适用的。

我的基本情况:我是二战北大法学,本科法学,第一次几分之差与北大法学院国经失之交臂,没有能够进入复试,抱着一颗“非北大不上的”执着,我开始了我的二次考研。

以下省去1000字,就是我的具体考研经历,说来说去都是过程,以下捞干的说说我的经验总结:首先我想强调,经过两次的复习,特别是第一次的失败,让我明白:考北大,最重要的真的是方法和信息,勤奋只能是一个基本因素。

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考北大都需要二战的原因吧,因为第一次很难明白这些道理并且运用到自身平时的学习中去。

具体是哪些方法和信息呢,我和大家一一道来。

1、英语。

我的英语四六级一次通过,但是分数都不是很高。

今年考研英语一较以往难度基本持平,可能有同学觉得略难吧。

我的成绩是70+,在录取的同学里算高分了。

我想说的是,其实考研英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十年英语真题阅读部分吃透”。

什么叫吃透?第一遍,自己独立做题,把不懂的词句都画下来;第二遍,借助易研教育的资料(比如张剑的黄宝书),把文章中的词句都搞明白;第三遍,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挑到一个本子上记牢,以备后边作文使用;第四遍,不断重复记忆相关词句;第五遍,(在学完十年真题后),研究题干的出题角度和陷阱。

很多同学也都知道要做真题,但是其实就是草草了事,做一遍把答案记住了,然后就说自己做完了,其实差的很远。

我总结考研英语,就是考词、句和逻辑。

所有的题型,包括作文,都是对前边三点的考察,只是考察的要求程度不同。

比如完型,就是重点考察词的用法和上下文的逻辑;作文就是考察用词句来表达思想;阅读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说起来就是这么三个东西,但是如果你真的认为就是背背单词,学学长难句,听听课学学答题技巧这么简单,那你肯定考不了高分。

比如单词,我相信很多同学和我第一次考的时候一样,拿着一本单词书反复记忆,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还有我们背了很多单词,但是作文里边根本不敢用,甚至就想不起来。

长难句课程听了很多,但是具体阅读中还是很难找到主干。

技巧课听了很多,真到考场上,根本不敢去用,或者没法去用。

那具体怎么去学这些内容呢?单词,大家一定要放在阅读中去学习和记忆,单纯记单词大家真得不要这样去学习了,真没用。

另外你不要认为学习单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当时跟着辅导班的英语课走下来的,他们请的是一位北外的老师来讲的,就是一篇一篇讲阅读里的单词。

虽然一篇阅读是400单词量,但是人家老师把单词的近反义词都给你讲一遍,你发现一篇阅读的单词就够你背2天的(当然每天学习的时间在2-3小时)。

我觉得我们简单背单词书,对于考研英语的作用是很小的。

但是单词本身对于考研英语是砖块和大厦的关系,学好是必须的,但是需要在阅读中才能学好。

长难句,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不是很行,我相信很多同学也比较犯难长难句。

我觉得长难句大家不用靠任何辅导班,但是需要自己找一本好的教材来专研。

我觉得长难句就是搞定两块:基础知识和长难句知识。

基础知识,就是中学的东西,比如词性,时态语态什么的,我们有时候看不懂长难句,是因为不知道一个词的词性;长难句知识,特别简单,就是主句和从句有什么区别,以及怎么联系起来的(通过引导词)。

至于什么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还可以再细分),我觉得大家就没必要弄那么清楚了,因为考研真不需要了。

技巧,易研教育的辅导班特别看重这个,我也看重。

但是一个重要前提是你通过词句的学习,是能够基本看懂文章的。

也就是你的英语基础是需要的。

什么不看文章只看选项就能把答案选出来的的,那全是骗人的。

我说好可能有点绝对了,但是我相信自己的观点。

再说技巧。

十年真题的阅读题干,你都横竖比较过了,你会发现:第一,大部分正确选项其实不难,你真看懂了,自然就能选出来的;第二,大部分题干都是和文章主旨相关的,说白了你还是得看懂题;第三,有细节题,可以通过定位法和排除法来解决;第四,有些题目,你第一次肯定会选错,但是仔细想想,这里边是有逻辑陷阱的,所以,我认为,我们研究选项,主要是把这部分题目作对。

第五,也一定会有一到两个选项,你考场上是肯定选不出来的。

但是你不用悲观,阅读就是错上3个,也是很高分的,所以不要去纠结那些雷人的选项。

抓核心,抓大头,才是英语高分关键。

还有就是作文,很多同学上来就是背模板。

我想告诉你,第一、考前背几篇模板,肯定有用,但是,其作用肯定大不了。

为什么?模板就是套路,是一个形式,但是有哪个模板能把真题的内容压中呢?考研作文,首先是内容。

所以模板能救命,但是不会让你富贵。

第二,怎么弄内容?那就必须是积累。

怎么积累?在阅读中积累。

第三,必须写,必须练。

我们平时都是阅读,实际写的能力很差,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写多练。

否则你一下笔就会出错。

2、政治。

很多同学认为就是一个字“背”。

这话也对,也不对。

对不对,关键看你能否“背住”,而不是你背了没背。

我觉得政治的正确学习方法,就是应该“重基础,整框架,多做题”。

重基础,我很推荐红宝书,因为这个就是答案,只是答案被伪装起来的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答案找出来,记住。

红宝书的知识点是最权威和全面的。

但是也确实有同学觉得红宝书东西太多太滥,没有逻辑。

我觉得那是因为大家没有掌握框架的复习方法,另外就是你学政治的时候大脑太懒惰了,还是抱着政治就是“背”的老思想。

如果你能够建立框架的学习方法,然后层层细化知识点,你会发现政治其实很好记,红宝书上的知识点也是逻辑很清晰的。

但是这个确实需要我们下力气来弄。

不过你政治要拿高分,比如80以上,我就建议学红宝书。

说道这里,提醒一下,靠着政治押题班求高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风险极高,反正本人第一年政治的教训是这样的。

整框架。

后边的法学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也是我在凯程老师那里学到最有用的。

框架,就是知识脉络,就是联系和逻辑,人的记忆一定是按照逻辑来的,否则我们很难记忆。

越是枯燥的东西,越是考记忆的东西,就越需要我们整理知识脉络,这样才能记得住,记得快,也记得好。

我听过一些政治老师的课程,也看过很多政治辅导资料,但是政治框架图真正做的好的,我还真没有看到。

网上曾经有一个用思维导图做的政治框架图,做的特别好,但是只有原理和毛中特部分,另外就是好像已经很久了吧。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一下,但是不能全照搬了。

我自己做过完整的,可惜都是手写,就不能和大家分享了。

总之,整框架是特别重要的。

具体怎么整,后边讲北大的法学专业课的时候和大家细说。

多做题。

很多同学学政治只是简单背背,压压题,就上考场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我连续两年做的都是肖秀荣的1000题,去年还参考了高教出的1600。

做题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做:第一,做好前边两个步骤后,再做题。

如果你都不知道知识点是什么,直接做题,基本没有效果。

第二,先做客观题,考前一个月左右再做主观题。

客观题对知识只要求能够辨识,不需要精准记忆。

另外就是要特别重视多选(政治高分的关键)。

如果大家红宝书看得够细,你会发现,其实真题的多选很多就是红宝书的原话(占到一半以上,这个大家可以看最近几年真题对证)。

做错的,一定要标记清楚,搞明白为什么错。

主观题,一定要在后期重视:一个是专题整理,一个是必须写出来。

专题整理,就是把你认为要考的主观题考点,从红宝书上总结“权威”的话整理出来,如果考到这个考点,你就可以“权威”的写出来;写出来,很多同学只背不写,这个肯定不行,因为你不真正写下来,考场上,你写的东西就可能逻辑混乱,表达也不够那么专业化,甚至漏点。

3、专业课。

由于北大的法学考察的是6+1模式,也就是综合卷六科加专业卷一科的考法,专业卷和综合卷各150分。

我的专业卷北大国际经济法有其特殊性(相比较其他北大法学方向),我的分数据说是这几年里最高的(面试的时候导师说的),但是这里不谈了,因为不具有普适性。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另行联系我。

我想重点和大家说说北大法学考研的综合卷。

首先,大家要重视综合卷。

专业卷我见过考140的(刑法专业的),其他专业也有很多120或者130的,但是综合卷120以上的极少,110就是高分了。

还有很多同学,其他三科都不错,但是综合卷不到90,那就直接单科不过线,什么都白费了。

为什么综合卷不容易拿高分?第一,内容多,风格就各异。

六科,8-10本书(有些科目看一本不够,比如宪法和刑诉),要掌握到能答题的程度,自然就难度大了;第二,大家对于自己选的专业肯定会感兴趣一些或者你本科学的基础就好,综合卷肯定就很难做到。

这里就是强调一下,千万不要忽视综合卷,这个比专业卷要更难。

其次,说说怎么学综合卷。

第一年我自己就没有学好综合卷,也确实没什么方法和重点,第二年我是完全按照凯程的思路在走,这也是我今年进步的重点所在。

我总结一下,就是“抓基础,重框架,明思路,会答题”。

抓基础,北大综合卷整体风格是偏向于基础的,特别是宪法,刑法,行政法和民诉。

很多同学认为考北大法学,需要很多高深的理论支撑,其实真不需要,至少综合卷多一半的题目是基础的。

另外一些同学知道基础重要,实际上没有在行动上体现出来。

去年考完了,有个哥们说正当防卫他竟然没有背全构成条件,我就真无语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基础。

那什么叫重视?忽略过程,结果就是说一个基本概念或者理论,你能把它的前因后果,外延内涵,特征意义分条分点能够标准的说出来。

大家不要认为抓基础,就是背背定义。

对不起,文科考试,至少北大法学院考试不是这样的。

所以,要全面掌握,把这个基本知识相关的知识体系都要掌握,这个才叫从行动上重视基础了。

重框架,前边政治提到框架,这个真是太重要了。

框架的好处前边说政治时说过了,这里再重复一下:第一,帮助记忆;第二,答题的时候自然就成逻辑了;第三,多角度(后边具体说这个问题)。

我刚到凯程时老师就讲了框架,但是实际领会和运用框架方法,那是至少两个月后的事情了。

而且是和老师谈了好几次话,才慢慢领悟。

框架这么好,但是这个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个人不断的体会和思考。

怎么做框架,这个真不是一下子可以学会的。

我自己就是个例子。

但是告诉大家一些我自己的体会。

首先,你可以从一个科目的最基本概念开始。

比如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魏振赢版定义),你会发现,整个魏版的民法知识体系就是从财产和人身开始划分的(当然前边加了一个总论)。

一个学科,一定是从最原始和基本的概念开始展开的。

其次,注意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