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部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

人力资源部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

联系之后才发生的 3、劳动关系是由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非职业的劳动、
无偿的劳动、义务的劳动所发生的关系都不由劳动法调整。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1
★劳动者有权参加和组织工会,是劳动者一个十
分重要的权利,也是国际劳动公约的规定。正是 在这个意义上: ★ 《工会法》在一些国家被称为《劳动法》的子 法。在我国,《劳动法》与《工会法》的关系是
市场上处于劳动力供方主体的法律地位 2、通过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为劳动力供求双方
通过市场相互选择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上 自由流动提供了法律条件 3、实行统一的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险制度,使劳动力 在使用和流动过程中得到基本保障,同时,也使劳 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不中断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1
◆ 劳动法的 3 个作用(选择、判断)
1、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手段 3、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1
★ 劳动标准的 3 个内容:(选择、判断)
1、最低工资标准 2、最长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3、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
姊妹法的关系。 (选择、判断)
★ 《劳动法》中直接有关工会的条款就有12条,间接的 也有八、九条;(了解)
★ 《 工会法》中涉及劳动方面的规定有23条。代表和维 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既是工会的任务,也是工会的权 利与义务(了解)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பைடு நூலகம்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1
★国际上普遍认为,劳动行为中有三方关系,即政府、工 会、雇主三方。作为劳动行为三方中的一方,《劳动法》 规定,工会组织在劳动行为中的责任是:
保护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物质帮助权、企业 民主管理权等
◆ 我国劳动法的 3 个基本原则(选择、判断)
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4
★ 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 2、平等保护 3、全面保护 4、基本保护
1、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平等协商, 2、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 3、主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4、参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5、帮助劳动者提起诉讼; 6、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1
★组成劳动法的 7 个内容: 1、就业促进制度 2、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4、职业技能开发制度 5、社会保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劳动行政主体和劳动行政相对人的 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是劳动行政相对人按照 劳动行政主体的管理要求实施的行为以及所支配的物和无形 资产。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行为,即订立、 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又如,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的 行为,即用人行为。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基本保护是指对劳动者最低限度的保护,也就是 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5
第五节 劳动法律关系
★ 劳动法律关系的定义: 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
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 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首先,两者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其 次,两者的内容和效力不同。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关于基础知识的讲课进度说明 这次讲课在《劳动法》里把《法律
知识》串进去 请大家准备好《常用法律手册》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劳动法
第一章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1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
★劳动法的定义: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 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6
第六节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什么是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是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
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 理的规则。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1
★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为: 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 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 劳动管理 规定。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程
基础知识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关于基础知识的讲课进度说明
基础知识一共占10分左右
主要重点在《劳动法》、《劳动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三章
这里《劳动法》、《劳动经济学》作为重点讲解。 《人力资源管理》讲解某些部分;
其余的《统计学知识》占1分、《计算机知识》 占1分、《写作知识》占1分, 这三章就说明几个常考的点,不多讲;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3
简单了解一下
1978年12月邓小平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1981年的相关文件《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
业问题的若干决定》 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对公民的劳动权、劳动报酬、劳动保护、
劳动纪律、社会报险都规定基本原则。 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认真执行改革劳动
年1月1日执行 1994年10月8日至12月26日又出台17个配套规章为劳动
法的发展标志。 1998年成立劳动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企业下
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4
第四节 中国劳动法的发展
◆宪法对劳动者保护的 6 个权利有:劳动权、劳动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5
★ 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
位) 2、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力) 3、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5
◆什么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优先保护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当对劳动者 利益的保护与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发生冲 突时,劳动法应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4
◆劳动法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的平等保护 的原则是什么? 平等保护是指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 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具体含义包括2个层次:
条件。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1
★ 劳动标准一般指最低劳动标准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劳动关 系当事人可以约定高于劳动标准的条件, 低于劳动标准的部分无效(选择、判断)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1
★ 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有: 1、确认劳动者为劳动力所有者,使劳动者在劳动力
★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3 个原则(选择、判断)
1、双重价值取向 2、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 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4
◆劳动法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的偏重保护 和优先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偏重保护是指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当事人双 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在劳动关 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者地位的劳动者,也 就是向保护劳动者倾斜。
指向的对象,即劳动力。 ◆什么是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规范调整行政关系
而产生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我国劳动领域 中的一部分行政关系由劳动法调整,从而形 成了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5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什么?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行政主体和劳动行政相对人 双方。劳动行政主体指,劳动行政机关、兼有劳动行政职能 的其他行政机关。另外,经授权具有一定劳动行政职能的机 构,如职业介绍机构等,在代理一定劳动行政职能时,也属 于劳动行政主体。劳动行政相对人,是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中 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一方当事人,主要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 我国劳动法的相关年限: (1949.10-1957)年初步建立时期 (1958-1965)年初步发展时期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3
★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宗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 权益
核心:调整劳动关系 重点:确定劳动标准(选择、判断) ★劳动保障部成立后立法的特点: 1、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出台一系列涉及企 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 2、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日益健全。 3、用以规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执法行为的有关条例和 规定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建设中得到重视。
内 3、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军阀政府制定的劳动法规的有
效时间普遍较短 4、劳动法律和法规中规定的保护标准较低 5、劳动法规的实施效果不理想。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3
★ 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的种类: 1、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 2、北洋军阀政府的劳动立法 3、国民党政府的劳动立法 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劳动立法
1947年德国颁布《家内劳动法》(选择)
04年下人力资源考前培训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劳动法》2
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立法的特点: 1、各国宪法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劳
动立法方面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3、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
劳动立法侧重于改善劳动条件,规定劳动标准, 4、劳动法的适用范围范围不断扩大,劳动法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