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纲

最新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纲

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纲儿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二〇〇八年七月儿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科学。

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成熟的动态过程,儿科学始终贯穿着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

随着21世纪的来临,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变化,儿科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

随着《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的出版,我们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本大纲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深入透彻的阐述,并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符合我国儿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要导作用是做好儿科教学工作的前提,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启发下,不但要掌握“三基”知识,而且能在运用和继续钻研上得到启发,养成独立学习、观察识别、思维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见习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医生。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教学使用,预防、麻醉、眼视光、妇产、口腔、检验和放射专业等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儿科学教学分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理论大课和教学见习的方式,临床医学专业总学时90学时, 理论授课46学时,临床见习44学时;麻醉、影像、预防、法医、眼视光、妇产科等专业总学时73学时, 理论授课46学时,临床见习27学时;第二阶段为临床毕业实习,在第五学年进行。

儿科学教研室2008.7.29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简要讲解儿科学的特点。

三、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1、2、3节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四、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五、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和指距。

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

牙齿:萌牙时间、顺序二、简要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1、2、3、4、5、6、7节教学时数:1.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儿童保健目的要求: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

二、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

三、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

二、重点阐述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三、一般讲解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1、2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目的要求:一、掌握小儿不同性质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二、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三、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四、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五、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小儿不同性质不同程度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二、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三、简要讲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

四、简要讲解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五、一般讲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3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小儿营养和喂养目的要求:一、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

二、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三、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

介绍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

二、重点讲解辅食添加的原则、种类和时间。

三、一般讲解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

四、一般讲解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中牛乳、羊乳、代乳品的适应症、优缺点、成份与方法。

五、一般讲解幼儿膳食的配制原则、种类和方法。

六、一般讲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1、2、3、4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目的要求:一、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二、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三、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精神症状,骨骼畸变体征、实验室和X线改变。

分期诊断标准和防治。

二、简要讲解维生素D的代谢及其生理作用。

三、一般讲解佝偻病的鉴别诊断和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5节(2)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目的要求:一、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掌握营养不良的防治。

三、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四、了解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主要内容:一、结合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特点。

二、重点讲解营养不良的诊断。

三、简要讲解营养不良的病因,结合病因重点讲述预防措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6节(1)教学时数:1.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诊断与防治。

二、熟悉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三、熟悉本病的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防治,强调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

二、简要讲解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三、简要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诊断标准。

四、一般讲解本病的鉴别诊断。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6节(2)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新生儿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的定义。

二、熟悉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三、熟悉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

四、了解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护理。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新生儿分类及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的定义。

三、简要讲解足月儿和早产儿在外观、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能量和体液代谢、免疫以及体温调节方面的特点。

四、一般讲解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要求。

五、一般讲解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1、2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新生儿窒息目的要求:一、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二、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

三、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防。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复苏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及后遗症。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介绍呼吸管理和监护。

三、简要讲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四、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4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本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与预防。

三、了解本病的预后。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三、一般讲解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四、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与预后。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5节教学方法:自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目的要求:一、掌握新生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二、熟悉本病的辅助检查、治疗及预防。

三、了解新生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二、简要讲解本病的治疗要点,氧疗、PS替代疗法等。

三、简要讲解预防措施。

四、一般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8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新生儿黄疸目的要求:一、掌握黄疸分类: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二、掌握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三、熟悉新生儿溶血病(黄疸)的治疗。

四、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五、了解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鉴别诊断与黄疸实验室检查。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黄疸的分类,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二、重点讲解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三、简要讲述黄疸治疗四、一般讲解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鉴别诊断、黄疸实验室检查。

五、一般讲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9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21-三体综合征目的要求: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特征。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外,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

三、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措施,指出遗传咨询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八章第2节(1)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苯丙酮尿症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

三、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依据,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措施,饮食疗法的原则,指出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四、一般讲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与发病机制。

五、一般讲解预防及开展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八章第3节(1)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目的要求:一、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二、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与预防。

三、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诊断。

二、重点讲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及预防,强调新生儿筛查的意义。

三、一般讲解散发性与地方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一般讲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21-三体综合征、佝偻病、粘多糖病1型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教材章节:第十七章第5节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目的要求:一、掌握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

二、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过筛试验及确诊方法。

二、重点讲解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A缺陷症、胸腺发育不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

三、简要讲解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每类疾病的共同特点。

四、简要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五、一般讲解小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

教材章节:第九章第2节教学方法:讲授支气管哮喘目的要求:一、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复发。

三、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