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点四十六

2015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点四十六

2015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点四十六
斯密的著作
他的代表作《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于1776年,《国富论》内容浩瀚,集经济理论、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之大成。

这本巨著汇集了从配第以后100多年间经济思想的优秀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使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一)基本思想及结构
1、基本思想:
该书着重论述的是影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1)国民财富即一国生产的人均国民收入量,是由生产性劳动创造出来的。

生产部门的劳动量是财富的源泉。

工农等各行业和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2)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2、结构:
全书分为五篇。

第一篇研究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和劳动生产物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自然秩序。

这一篇从分工开始,进而研究货币,交换价值和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

第二篇着重分析资本的构成、资本积累的条件和资本的用途。

以上两篇基本包括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全部内容。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这一篇是从经济史的角度来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发展的因素。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这一篇是研究经济思想史,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作了分析批判。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论述国家的财政支出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

总之,斯密力图从各方面分析影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二)根本的经济政策原则
自由放任思想
(三)社会历史观与方法论
1、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是一种明显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人性论”和“自然秩序”的立场和世界观。

斯密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自然的、永不改变的。

他认为,人的活动是人的本性(利己心)决定的。

道德上,既有同情心,利他心,又有利己心。

利己是目的,利他是手段。

主观上要利己,客观上则实现了利他。

利己必须以利他为手段才能利己。

经济活动中主要是利己心起作用。

追求个人利益和有代价地帮助他人产生了交换,这使双方都能达到各自利益的满足,这样就开展了社会经济活动。

社会就是基于人性的交换的联合。

他认为,这种人性也是永久和永恒的。

2、方法论的二重性
方法上的二重性决定了经济理论上的二重性。

一方面在其“经济人”的假定下,赞美“看不见的手”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经济现象的描述。

另一方面,又力图从事物内在逻辑上进行本质的探讨。

既有归纳又有演绎;既有历史又有逻辑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