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

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

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把兴趣看作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

心理学的研究也早已证明,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当的因素。

因此,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应关系。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这一特点创设一个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一般在讲课前,应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如讲《看月亮》一课,上课前,可先播放音乐《月亮船》,配乐朗诵儿歌,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晴朗的夜空,有个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在夜空飘荡。

我想生出翅膀,飞到你的身旁,坐上月亮船,飘到遥远的地方。

”音乐结束后,教师问学生:“听完这首儿歌想到了什么?”停了一会儿又说:“的确,明朗的月夜是美好的,诱人的,可你们知道吗?有时候洁白的月亮会变成一个黑影。

这种奇妙的现象就叫——月食。

”通过这一番情境设计,同学们就能情绪饱满,好奇心十足,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课文之中。

创设情境一般可在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练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对学习兴趣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问题过易会使人无所用心,索然无味;问题过难会使人望而却步,失去信心。

作为教师,要指导他们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新知识、纵横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半生不熟”、“高而可攀”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追求知识的热情。

二、抓住题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有些文章的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了文章的线索。

教这些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使学生迅速地把握住作者的思路,这样便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绿色的办公室》一课时,教师可直接针对题目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1为什么这篇文章的题目加了引号?2“绿色的办公室”到底是什么样子?谁在这个“绿色办公室”里工作?学生从审题入手,顺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步步思考,弄清了“绿色的办公室”样子,知道了它不是通常所说的办公室,最终理解了列宁在这个简陋的“办公室”里为俄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和想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辅助手段也进入了语文教学。

辅助手段
以其直观性或感染性强的特点,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已显得陈旧,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教辅手段,使自己的授课锦上添花,把课文中描写的人物、景象,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的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如教《瀑布》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反复朗读,理解字词,然后放瀑布流动的声音的录音。

学生边听瀑布的声音,边听教师的描述:“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接着,用幻灯打出美丽的瀑布全景图,有白云、青山、绿草、潭水,瀑布像一条白色飘带高高地挂在山前。

教师一边让学生观察投放的图像,一边进行描述,使瀑布的雄伟壮丽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想象随着画面图像的展开而展开,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这样,,借助于听觉和视觉,学生不仅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体会到了诗的意境,而且培养了想象力。

四、引导学生质疑、释颖,提高学习主动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要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得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们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很重要的。

在授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质疑、争辩、释疑,学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应提高了。

五、放手让学生自学,使其在自学中形成兴趣
语文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树立起这样一个概念:课堂也应该是学生的,况且当代学生强烈的自信和参与意识,也决定了他们不愿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而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让学生在参与和实际运用中产生兴趣,带着兴趣进一步自学,在自学中步步提高能力。

一是学生看到自己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某一问题时,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自学热情就会空前高涨。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精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课外阅读材料,并指导学生做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促使学生自学,来提高成绩。

六、开展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对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有作用。

为此,我们成立了语文兴趣小组,多次组织与语文游戏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些活动有猜字谜快速说出作品的作者、对对子、成语接龙、拼写游戏、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读绕口令、说笑话、讲学习小故事,等等。

同学们可以分成一个小组闯关,每个小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后,才能继续前进,哪个组先答完所有的题目,就获优胜。

在活动中,同学们情绪激昂,人人奋勇,个个争光。

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总之,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

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各种能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乔楼乡第二初级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