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目录开题报告 (1)中文摘要 (6)英文摘要 (7)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9)(一)选题的背景 (9)(二)研究的意义 (9)二新能源介绍 (10)(一)新能源的含义 (10)(二)新能源利用技术 (10)1、太阳能利用技术 (10)2、风力发电技术 (10)3、现代生物质能利用和技术 (10)4、海洋能源开发利用 (11)(三)新能源的现状及问题 (11)1、太阳能产业发展概括 (11)2、风能产业发展概括 (12)3、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概括 (12)三中国与美国新能源发展情况 (13)(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状况 (13)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必然性 (13)2、新能源发展情况概述 (13)(二)美国的新能源发展情况 (15)1、美国新能源发展必要性 (15)2、新能源发展情况概述 (16)(三)中美新能源发展比较 (17)1、相同点分析 (17)2、不同点分析 (17)四中美新能源政策比较 (18)(一)中国新能源政策的现状 (19)的地震、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近年频繁发生,人类的生存坏境持续恶化。

国家发改委徐锭明认为世界能源格局将从现在的“资源禀赋主导”变为“科学技术掌握”,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将替代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决定未来世界的格局。

世界各国均把新能源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资金、政策上不遗余力的投入,气候、清洁能源领域正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者将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主动,失败者则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行,被动地遵从世界经济新的竞争法则,举步艰难。

而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均把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新的支柱产业,但相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新能源经济的发展至今仍不成熟,尚缺乏独立发展的能力,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

而两国在新能源领域有大量的共同诉求和发展中的互补性,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证明了“合则双赢,斗则双输”。

所以通过对比研究应当认识到中美两国政府需认识到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自身新能源发展状况和政策制度的合理性,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推动新能源的制度健全,并通过制度变革来实现新能源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研究的意义中美两国是世界能源消耗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炭排放量最高的两个国家,两国在新能源经济领域变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未来世界能源格局,未来地球气候状况走势。

同时通过对中美新能源的设立背景、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并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进而更加合理的对我国的新能源的推动起到更好的成果。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目的和发展策略,论证了合作的必要性,结合双方的发展现状,研究并寻找最优合作方式。

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一)参考文献1.杨元华.《奥巴马新能源政策透析》[J],《中国远洋航务》,2009(5),P18-20.2.刘琦.《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1),P1-2.3.王廷康,唐晶.《美国能源政策的启示及我国新能源发展对策》[N],《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P7-11.4.曹崴.《美国核能战略的新动向及对中国核电发展的启示》[N],《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5),P75-79.5.金名.《奥巴马启动美国新能源战略》[J],《生态经济》,2009(9),P12-14.6.徐冬青.《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我国的政策取向》[J],《学海》,2009(6),P69-72.7.阿兰 V.尼斯,詹姆斯 L.思维尼.《自然资源与能源经济学手册》(第 3 卷)[M].8.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P56-70.9.道格拉斯 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0.江泽民《.中国能源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P12-25.11.马汝军.《能源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P34-35.12.董继斌.《能源社会学》[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P32-50.13.林珏《.能源价格变动与经济安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9,P2-3.14.周鹤良.《电气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5.于立宏.《能源资源替代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P106-107.16.崔民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P269-293.17.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P100-118.18.冯之浚.《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峰论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P271-283.19.李金铠.《能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P87-94.20.UNEP. Global Trends in sustainable energy investment 2010.21.Renewable Energy P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REN21).Renewable'sGlobalstatus report 2009 update.2009.22.Thompson, The applied theory of energy substitution in production[J]. EnergyEconomics, 2006,28(4):400-420.23.Douglas G. Baird, The Future of Law and Economics.24.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s.(1991).Compilation of selected energy-RelatedLegislation. Electricity,115.25.Description and Technical Explanation of the Conference Agreement of H.R.TITLE XIII . the“Energy Tax Incentives Act of 2005”,Prepared by the Staff of the Joint Committee on Taxation.26.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to promote Non-hydro renewableen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elected Countries. Retrieved February 2005,from http:// /fuel renewable. html.27.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6[R].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06.28.Goldstein S, Joshua, Huang Xiao Ming, Akan Burcu. Energy in the worldeconomy,1950-1992[J].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1997(41):240-260.(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我国发展新能源经济现状及问题研究方面,江泽民在2008分析了能源发展问题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目前的能源形势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及国家在节能减排上的潜力。

“同时,关于发展新能源经济必要性的论证中,Pouf Eric. Mort horst通过分析能源行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说明了新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行业发展导致的生产成本的下降,阐明了新能源在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新能源政策现状方面,薛惠锋、土海宁介绍了《可再生能源法》发展目标、上网制度、差异电力定价、专项资金和费用折旧五种基本制度。

文章重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人大常委会针对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整体规划、市场机制及财税等优惠政策拟补法条中的问题,并重点介绍了2009年人大常委会对《可再生能源法》修改的相关解释和说明。

从新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入手,以法律法规、管理方式、战略方向为入手点,通过分析各国新能源政策形成过程,总结出一套新能源政策的形成机制,提出一套依据产品生产流程制订的政策:在生产前期应该增加融资便利、降低成本、激励研发;在生产过程中应制定规模限制、优化成本、鼓励技术持续进步的政策;在产品进入市场阶段应该规范市场的服务、调控价格、设立准入门槛;在消费阶段应通过税收刺激消费、规范配合制度和价格补贴政策等。

在美国新能源方面,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美国制定的《能源政策法》、《能源独立安全法案》、《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从国家战略、政策目标、制度健全、激励措施、执行方式上解析了美国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整体上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最后从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指出我国需从战略高度在新能源领域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法制体系,提早进入碳交易市场,并占据主动地位。

关于美国碳关税方面,星野泉、崔景华2008年介绍了1975年开始美国颁布的与新能源税收相关的法案,2005年开始的税收改革过程,并详尽地介绍了对传统能源税收上增加和新能源的税收扶持,通过对比指出国内税收优惠体系对待完善,应该加强在新能源投资,增值税优惠等领域的优惠力度,同时提高传统能源的税务负担,考虑引入环境税和碳排放税,在发展中实现税收和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关于碳关税重要性的论证上,美国的阿兰·V尼斯2010年将经济学和能源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空气、水、闲置土地也并非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可耗竭能源最优利用方式的函数论证方法以及能源、环境、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成本、能源价格、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在新的能源环境关系体系下,碳税制度的必要性。

陈清泰、吴琏2010年详尽地介绍了美国新能源从法律法规、参数标准等行政手段和税收、贷款、基金支持等经济手段两个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最后指出美国新能源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从国家高度来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提高全民对新能源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增强可操作性,减少口号;制订一套新能源发展的完整的政策体系;增加前期政府投资力度,推进行业技术、人才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