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远古帝王世系

中华远古帝王世系

中华远古帝王世系中华儿女又称炎黄子孙,“炎黄”指的就是炎帝和黄帝。

许多人都误以为炎帝和黄帝只是两个人。

其实不然,炎帝和黄帝都是远古时代一个阶段政权的代称。

中国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

近百年来大量的考古数据证明,中国的文明史早在公元前一万年至前九千年时就已经存在了,远不止所谓的上下五千年。

二十世纪末,王大有等一批学者勇敢的投身于中国远古史的研究,他们结合田野考古并从多学科领域对远古史进行了艰苦的考证,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初步理出了中国远古文明的脉络,我们终于看到了恢复中国远古文明历史的一线曙光。

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

又称盘古,混沌氏。

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

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

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

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

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

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

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

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

距今约三万年时,居住在昆仑山上的燧人氏族团因雪线下移,被迫分两路转移。

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为燧人氏苗蛮集团(黑虎支);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为燧人氏伏羲集团(白虎支和牛羊支)。

伏羲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成为各地氏族联盟公认的领袖。

女娲氏与伏羲氏同属于伏羲族团,为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

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形成了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

传78帝,记2717年)。

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

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

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

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前7707—前7653年。

女,风姓。

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

伏羲之妹)—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

女,姓风)—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

女,姓风)—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

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

女,姓风)—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

男,姓风,名挚)—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

女,姓风)—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

女,姓风)—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

男,姓风)—印枪(公元前7403—前7361年。

女,姓风)—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

女,姓风,号大庭氏)—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

女,姓风)—随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

男,姓风)—伏显(公元前7224—前7191年。

女,姓风,号柏皇氏)—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

女,姓风)—郁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

女,姓风)—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

女,姓风)—象团(公元前7085—前7024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象伟(公元前7024—前6990年。

女,姓风,号中央氏)—节触(公元前6990—前6955年。

女,姓风)—伏案(公元前6955—前6931年。

女,姓风)—曲秦(公元前6931—前6896年。

女,姓风)—随秦(公元前6896—前6871年。

女,姓风)—晁安(公元前6871—前6856年。

男,姓风,号伏羲氏)—伏安(公元前6856—前6826年。

女,姓风,号栗陆氏)—起望(公元前6826—前6801年。

女,姓风)—河圭(公元前6801—前6732年。

女,姓风)—圭嬜(公元前6732—前6666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泰望(公元前6666—前6631年。

女,姓风,号骊连氏)—施公(公元前6631—前6598年。

男,姓风)—团良(公元前6598—前6554年。

男,姓风)—冠象(公元前6554—前6515年。

男,姓风)—团伏(公元前6515—前6477年。

男,姓风)—伏义(公元前6477—前6450年。

女,姓风,号赫胥氏)—娍义(公元前6450—前6415年。

女,姓风)—肆杤(公元前6415—前6384年。

女,姓风)—归纹(公元前6384—前6367年。

男,姓风)—伏秧(公元前6367—前6352年。

男,姓风)—团暤(公元前6352—前6323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秦枪(公元前6323—前6288年。

女,姓风,名号尊卢氏)—革池(公元前6288—前6254年。

女,姓风)—枪兰(公元前6254—前6228年。

女,姓风)—三那(公元前6228—前6196年。

女,姓风)—革兰(公元前6196—前6178年。

男,姓风)—赤禅(公元前6178—前6141年。

女,姓风,号祝融氏)—洛枪(公元前6141—前6124年。

男,姓风)—附前(公元前6124—前6110年。

男,姓风)—洛前(公元前6110—前6078年。

男,姓风)—桑味(公元前6078—前6044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伏纪(公元前6044—前6005年。

女,姓风,号混沌氏)—随嬄(公元前6005—前5970年。

女,姓风)—鹏烁(公元前5970—前5923年。

女,姓风)—茜河(公元前5923—前5884年。

女,姓风)—规辛(公元前5884—前5847年。

女,姓风,号昊英氏)—金乌(公元前5847—前5803年。

女,姓风)—掮师(公元前5803—前5763年。

男,姓风)—雪河(公元前5763—前5722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汝信(公元前5722—前5682年。

女,姓风,号有巢氏)—罗秦(公元前5682—前5649年。

男,姓风)—风诰(公元前5649—前5614年。

男,姓风,号葛天氏)—峙龙(公元前5614—前5571年。

女,姓风)—达河(公元前5571—前5539年。

女,姓风)—荷曲(公元前5539—前5496年。

女,姓风,号阴康氏)—达耳(公元前5596—前5451年。

女,姓风)—媒兰(公元前5451—前5417年。

女,姓风)—立路(公元前5417—前5377年。

女,姓风)—因康(公元前5377—前5346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墙烁(公元前5346—前5303年。

女,姓风,号朱襄氏)—泽治(公元前5303—前5274年。

女,姓风)—渭茂(公元前5274—前5241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苍芒(公元前5241—前5209年。

女,姓风,号无怀氏)—节曲(公元前5209—前5175年。

女,姓风)—风和(公元前5175—前5151年。

男,姓风,号伏羲氏)—节氏(公元前5151—前5117年。

男,姓风)—太河(公元前5117—前5073。

男,姓风)—大耀(公元前5073—前5035年。

男,姓风)—节芒(公元前5035—前5008年。

男,姓风)。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

公元前5008年,炎帝氏族向大伏羲氏族发起进攻,有许多部落投降。

伏羲女娲氏政权第七十八任帝风节芒病亡。

炎帝魁隗氏取代伏羲女娲氏政权,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形成了炎帝魁隗氏政权(公元前5008—前4766年。

传6帝,记243年)。

炎帝魁隗(公元前5008—前4951年。

男,姓姜,又名柱,号魁隗氏。

系炎帝魁隗氏政权首任帝)—炎帝炎居(公元前4951—前4918年。

男,姓姜)—炎帝节并(公元前4918—前4876年。

女,姓姜)—炎帝戏器(公元前4876—前4827年。

男,姓姜)—炎帝祝融(公元前4827—前4781年。

男,姓姜)—炎帝共工(公元前4781—前4766年。

男,姓姜)。

神农氏的先祖与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于少典氏。

炎帝神农氏的先祖为伏羲女娲氏,世居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

帝共工15年乙未(前4766),炎帝的另一个支脉,崛起于洛水流域的炎帝神农氏以讨伐叛乱为由,率中原各部落联合西征,击败了魁隗氏族,迫使炎帝魁隗氏政权第六任帝共工让出帝位。

炎帝神农氏取代炎帝魁隗氏政权,建帝都于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形成了炎帝神农氏政权(公元前4766—前4513年。

传8帝,记254年)炎帝神农(公元前4765—前4733年。

姓姜,名神农,又名羭纥,号神农氏。

系炎帝神农氏政权首任帝)—炎帝临魁(公元前4733—前4692年。

男,姓姜,又名雨、大隗)—炎帝姜承(公元前4692—前4655年。

男,姓姜,又名号)—炎帝姜明(公元前4655—前4628年。

男)—炎帝姜宜(公元前4628—前4582年。

男)—炎帝姜来(公元前4582—前4563年。

男)—炎帝姜克(公元前4563—前4539年。

男,又名里、厘、摚椎榆罔(公元前4539—前4513年。

男,姓姜)。

榆罔26年戊申(前4513),轩辕氏大酋长姬芒即位后,逼迫国力衰弱的炎帝神农氏政权第八任帝姜榆罔让出帝位。

秋天,姬芒正式即位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

史皇仓颉氏政权(公元前4637—前4528年。

传五帝,记109年):史皇氏仓颉(公元前4637—前4596年。

男,姓风,号仓帝,其祖为伏羲女娲后裔,其先祖为燧人葊兹氏。

史皇仓颉氏政权的首任帝)—仓颉二世(公元前4596—前4587年)—仓颉三世(公元前4587—前4568年)—仓颉四世(公元前4568—前4546年)—仓颉五世(公元前4546—前4528年)。

炎帝神农氏榆罔12年癸巳(前4582),北方的轩辕氏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史皇仓颉氏政权第五帝仓颉五世被击败,只好率族投降。

旋即去帝号,并按岁向黄帝轩辕氏进贡。

九黎蚩尤氏政权(公元前4584—前4405年。

传七帝,记179年):帝虺(公元前4583—前4556年。

男,姓姜。

九黎蚩尤氏政权首任帝)—帝吼(公元前4556—前4540年。

男,姓姜)—帝蚩尤(公元前4540—前4515年。

男,姓姜)—帝蚩啄(公元前4515—前4493年。

男,姓姜)—帝回虻(公元前4493—前4464年。

男,姓姜)—帝螭(公元前4464—前4435年。

男,姓姜)—帝蚦(公元前4435—前4404年。

男,姓姜)。

帝蚦31年丁酉(前4404)春天,黄帝轩辕氏政权四任帝姬本听说蚩尤族又发展起来,深以为患,决定趁其羽翼未丰迅速出兵剿灭。

九黎蚩尤氏族人在姜蚦的率领下,虽英勇反击,最终惨败被屠。

仅少数幸存者败逃燕山东部的老岭(今河北秦皇岛市青龙县境内),靠密林的掩护得以生存下来。

为逃避黄帝族的追杀,他们隐姓埋名,改族号为墨胎氏。

为了纪念祖宗,他们把流经境内的一条大河称作青龙河,把境内的地名称作青龙、卢龙、黎城(今昌黎),他们的后人还把祖宗当年逃亡的老岭改称为祖山。

自帝蚦末年,蚩尤族人从此在冀州销声匿迹,直至黄帝政权灭亡,他们才敢公开对外宣称自己是炎帝之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