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中国近史(上册)(精)

中国近现代中国近史(上册)(精)

中国近现代中国近史(上册)
第九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高二历史)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简况(B)
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B)
运动的主要内容、性质(C)
运动的新发展(C)
2.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讲述,使学生得到如下一些认识:
(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空前的
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直接交锋。

(2)民主和科学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所从来没有过的,是很新鲜的,在封建主
义居于统治地位的中国,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以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来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是有进步意义的,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宣传社会
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赋予新文化运动以新的内容。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原因和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用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能力。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不同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
较能力。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运动的新发展。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教具学具〕
课本、实物投影仪、图片(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源培等人照片及其著作;《新青年》杂志书影;李大钊《山中即景》诗作;《列宁在十月》油画;检测题图表等。


〔教学过程〕
诊测:(3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期的历史,讨论:
①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行了那些奋斗和探索?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


②你从中得出那些认识?(经过讨论,得出如下结论,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2分钟)资产阶级的一系列探索都相继失败,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势必要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进行新的斗争,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5分钟)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他们各自的主张的同时,并没有对封建思想给予彻底批判。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为维护其独裁统治,更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封建思想,以禁锢人们的头脑,特别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举例:袁世凯祭孔,大肆上演尊孔丑剧,由此让学生思考:袁世凯所作所为的本意是什么?是复辟封建君主统治。

)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先进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这种局面,他们要求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于是,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刮起一股飓风,猛烈冲击封建思想,这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简况
(指导学生看书117页,概括出以下内容)(5分钟)
1、时间:1915年2、创始人:陈独秀3、标志:创办《新青年》4、主撰稿人:李大钊、鲁迅、胡适等5、指导思想: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6、运动的阵地:北京大学〔将有关图片资料(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照片及《新青年》杂志书影)进行实物投影〕
二、Democracy and Science(民主和科学)(6分钟)
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迅速兴起,一方面是由于这场运动的“健将”们的积极推动和倡导,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设问: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用英语告诉学生:)Becauce it has two new slogons(让学生翻译成中文:因为它有两个新颖的口号。

)然后教师继续提问:What are they?(是什么呢)(用这种不同于历史课常规语言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也用英语回答出:)They are Democracy and Science(民主和科学)。

这是两个既新颖而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口号。

试想,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毫无民主可言,末代王朝覆灭,军阀淫威之下更无民主可讲,中国是何等的需要民主!于是陈独秀请来了“德先生”(Democracy)。

同时,历代专制王朝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搞得旧中国极端愚昧,要开民智,急需科学。

因此,陈独秀也请来了“赛先生”(Science)。

他把民主和科学比喻为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他在《新青年》中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因此,这两个口号的提出,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力地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三、打倒吃人的旧礼教和反对旧文学(8分钟)
什么是旧礼教?鲁迅先生给予了最精彩的解释,即“吃人”!(在这里,让学生
朗诵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有关内容:“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在此深刻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让学生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所以,他号召向封建礼教猛烈开火,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会。

为了不使千百万劳苦大众再度成为封建礼教的盘中之餐,必须打倒旧礼教和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学革命。

首先,胡适提倡使用白话文,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陈独秀更鲜明地举起文学革命大旗,他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明确提出:必须把封建旧文学和“满纸的之乎者也”的老八股彻底打倒,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在文学革命中,成就最突出的是鲁迅,《呐喊》中收入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是白话小说的典范。

文学革命不仅仅是从形式上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而是更突出了新思想、新文学的内容。

〔举例:(用实物投影仪打出李大钊诗作)1918年,李大钊用白话写了一首《山中即景》的短诗:“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

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

”这里没有一个之乎者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赞美了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


四、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性质与作用(4分钟)
由学生总结归纳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从而得出“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它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使广大的爱国者特别是青年进一步探求新思想,探索救亡图存的新道路。

由此看出,新文化运动有其重大贡献。

但作为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又有什么局限呢?(让学生看书118页,分析两个方面的局限。

)即这场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和否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五、运动的新发展(5分钟)
(首先设问:)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有新发展?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联想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大背景是什么?(经过讨论,得出如下结论:)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大背景是激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正酣之时,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

(将油画《列宁在十月》用实物投影仪打出,简要回顾十月革命的爆发极其重大意义。

)这一事件震撼了世界,也震惊了正在苦苦探索的先进的中国人。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新文化运动又有了新的发展。

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人类的前途不是资本主
义而是社会主义。

李大钊首先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1918年,他接连发表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号召中国人民向俄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这个劳工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中国的出路,中国的曙光。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就新在中国出现了搞社会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新在开始在中国宣传社会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新的旗帜,这就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它将召唤五四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新时期的到来。

六、小结(边检测边小结)(7分钟)(在实物投影屏上打出如下表格)
(这里,让全班学生讨论,分别由几个学生在表格上填上相应的内容,同时进行矫正)
附:板书设计
第九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
一、运动的兴起三、打倒吃人的旧礼教和反对旧文学
1、背景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2、简况反对旧道德反对旧文学
二、Democracy and Science(民主和科学)四、运动的新发展
提倡民主提倡科学宣传社会主义
反对专制反对愚昧传播马克思主义
编写人:赵建玲,大兴县黄村二中教师
指导者:大兴进校历史教研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