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临近石林小院
正立面
剖面
侧剖面
背立面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 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 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外立面
楼前冠云峰
鱼化石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立面 冠云楼底层平面 冠云楼上层平面
二: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室内外空间融 为一体。
石林小院: 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 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 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之佳话, 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具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山 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远景山。
冠云峰
瑞云峰
楠木殿前山石
石林小院山石
岫云峰
一:留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面对山石,山石临近水景,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 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
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 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 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 活、别致,具透剔的意境; 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一狭长多变的曲廊一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 的廊子一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一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 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入主空间一豁然开朗。
入口处
入口小院
长廊
漏窗观景
入口平面
豁然开朗
长廊
绿荫
古木交柯
疏与密
一: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 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
还我读书处一层平面 还我读书处二层平面
还我读书处剖面
还我读书处侧剖面
还我读书处立面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 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
二层,单檐歇山造。
远翠阁正立面
远翠阁剖面
远翠阁
假山
清风池馆
濮濠亭
曲溪楼

及古得绠处 五峰仙馆
西楼
叠石群




一:小蓬莱岛似山之余脉延至水中。起到平衡作用,构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山水意境。西部假山由黄石堆砌,采用土石相间,小山用石,大山用土的作法。在南北长、东 西狭窄的地域内,山势北陡南缓,有黄石山涧自山顶向南婉蜒而至溪边,
及古得绠处
石林小院 还我读书处
瑞云峰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冠云楼
冠云峰
林泉耆硕之馆
岫云峰
建 筑 赏 析 篇
涵碧山房: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 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 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 厅,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远翠阁侧剖面
远翠阁剖面
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 名流的游憩之所。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 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 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奇石寿太古”,北“林泉
三:两间
在“女厅”南部天井前的石库门上有砖 额“东山丝竹”四个字。往外是庭院, 里面幽静而优美。最早里面并不是庭院, 是盛家的戏楼。后来全部破坏殆尽,只 得辟为庭院。
林泉耆硕之馆平面
林泉耆硕之馆正立面 林泉耆硕之馆剖面
造 园 风 格 分 析
造园风格分析——山石篇
二:增加了深远感,而且反衬出山下桃花溪的清幽。整个山体迂回曲折,四角分设登山道,皆可 拾级而上到“舒啸亭”,极富层次
明瑟楼
曲廊
闻木樨香轩 堆砌假山
小 蓬 莱 西 望
造园风格分析——建筑篇
空间的对比
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 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 便顿觉豁然开朗。
总面积23300平方米。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 全园的精华所在。
区域分析
祠园古宅区(南部) 湖光山色区(中部) 山石园林区(西部) 古风建筑区(东部) 田园风情区北部)
明瑟楼涵碧山庄
清风池馆
古木交柯
可亭
小蓬莱
濮濠亭
东区景观介绍
曲溪楼
鹤所
五峰仙馆
古典园林解析——留园
目录
一:地理位置及介绍 二:留园分区与道路分析 三:景观介绍与分布位置 四:建筑赏析篇 五:造园风格分析 六:铺地植被门窗分析
留园简介:留园在苏州市榈门外。明嘉靖时太仆徐泰时建东园于此,清嘉庆时为刘恕所居,名寒碧山
庄,又名刘园。咸丰 同治年间,苏州诸园多毁于兵乱,而此园独存,光绪时盛康重修,易名留园。
左侧立面
右侧立面
一层平面
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峰”, 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园主痴石,借用米 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实质只有一间半,刘氏时就有此 名,沿用此今。
外部图
夏季
冬季
剖面解析
涵碧山房实景图
立面图
左侧剖面
右侧剖面
一层平面图
五峰仙馆: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又 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征明停云
馆藏石,属吴大澄书 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内部装饰
外部鸟瞰
外部石景
正立面图
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一:“鸳鸯厅”也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建筑形式。鸳鸯厅有以下 特点:第一,我们从外边看只有一个屋顶,但里面却是两个屋 面;第二,外边看是一间房,里边是两个厅;第三,两边的功 能也不一样,有男厅、女厅之分,和冬厅、夏厅之别。 二:中国社会很讲究男尊女卑。男厅一般建筑华丽,梁架扁 方,且精雕细刻女厅则比较简朴,梁架用圆木,没有什么雕 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