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法律制度
的 条
刑事责任能力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或 盲人,聋哑人
件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心智正常
案例
被告人,阮某,男,28,原系某公司汽车司机。 阮某曾前后两次潜入某运输公司停车场,盗走33辆 解放牌CA-10B型汽车的制动排气活门(铜质),后 以废铜卖给废品收购人员,共得款413元6角。因他 人检举,被逮捕。 请问,阮某的行为是否犯罪?如果是构成什么罪?
请问:纪某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负刑事 责任的人(或单位)。
一般主体 特殊主体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条件
年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
自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然 人
刑事责任年龄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6周岁
犯
罪
主 体
无刑事责任能力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请问张某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刑法规定的,犯罪活动表现在 外部的各种事实。
案例
2005年6月2日,欧亚学院学生李某同男友冯某步行返 回学校遇到两名劫匪,矮个子劫匪手持匕首,另一劫匪手 持木棒。李某吓得高声呼救,矮个子劫匪挥刀朝李某扑了 过来。李某情急之下一把摸出了随身包中的一把小水果刀, 闭着眼睛朝扑来的劫匪乱挥,致矮个子歹徒死亡。请问, 李某是否要负法律责任?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概述
刑法概念、 特点、基本原则
二、犯罪:
❖犯罪的概念、特点、犯罪构成、排除犯罪事由、 故意犯罪 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
三、刑罚制度:
❖ 刑罚体系、刑罚的裁量、犯罪种类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概述
刑法概念、 特点、基本原则
二、犯罪:
❖犯罪的概念、特点、犯罪构成、排除犯罪事由、 故意犯罪 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认识因素 意志因素
明知必然或可能发生 希望
明知可能发生
放
任
农村人难缠 撞伤不如撞死
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 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 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
被告人,张某晚上经常做梦, 某日,张晚上 又作恶梦,梦见自己与一头恶狼奋力搏斗,作后 竭尽全力扼住狼劲才将其制服。第二天清早醒后, 发现其妻已经死亡,悲痛惊慌中急忙向公安机关 报案。经调查验证,其妻系外力扼住脖子致机械 行窒息死亡,凶手为张某本人。
意志因素
排斥、反对
应该,但没有预见到 排斥、反对
“根据尸检所见,死者额面部、腰背部、臀部可见大面积条片 状擦挫伤,右肩锁关节脱位,左股骨闭合性骨折,结合现场勘查, 符合交通事故损伤特征,以上损伤均不足以致命。” ——药家鑫故
意杀人案一审判决书
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 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三、刑罚制度:
❖ 刑罚体系、刑罚的裁量、犯罪种类
犯罪的概念、特点
犯罪是指违反我国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 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犯罪构成的要件
主体
客
犯
客
罪
观
犯罪 犯 犯罪
方
体
罪
面
主观方面
案例
纪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14岁 生日那天,纪某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 中,纪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 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 5000余元。第二天纪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 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使途中,因操作生疏,将 在车站候车的3人撞到,二死一伤。纪某不仅未停车,反而 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纪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 出,后被抓获。
排除犯罪事由
排除犯罪事由: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 造成一定损害结果,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 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
排除犯罪事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 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 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特殊的正当防卫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 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 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 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的概念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 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行为 。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 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报的心理态度。
面犯 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 观 方
犯罪过失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 到了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犯罪
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认识因素 预见到,但相信能避免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时间
紧急避险 成立的条件
➢(一)起因——实际存在的危险
动物袭击
其他
不法侵害
➢(二)时间—— 危险正在发生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时间
限度
正当防卫 成立的条件
目的
➢(一)起因——实际存在的不法侵害
一般违法 犯罪 进攻性
性质严重 程度激烈 危险性较大
➢(一)起因—实际存在的不法侵害
假想防卫
➢(二)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事前防卫 事后防卫
➢(三)目的——保护合法权益
➢(四)对象——不法侵害人本人
➢(五)限度——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 度造成重大损害
三、刑罚制度:
❖ 刑罚体系、刑罚的裁量、犯罪种类
刑法概念、特点
刑法:关于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犯罪者适用 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基本原则
适用法律平等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概述
刑法概念、 特点、基本原则
二、犯罪:
❖犯罪的概念、特点、犯罪构成、排除犯罪事由、 故意犯罪 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 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案例
2010年10月20日22时许,药家鑫驾车途中,撞上前 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 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 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从随身背包中取出一把尖刀,上 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