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技术研讨会通知及日程安排各位师生:兹定于2016年3月31日~4月1日由西北大学组织召开“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技术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国内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
研讨会将就能源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开展深入广泛的交流。
欢迎校内外各位师生、同行参会。
会议时间:2016年3月31日~4月1日会议地点: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文化遗产学院一层学术报告厅。
联系人:徐龙,电话:附:1、研讨会日程2、报告人简历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3月30日1、研讨会日程:2、报告人简历:李大鹏高级工程师介绍:中国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专家,中国石化行业碳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煤化工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兼职教授。
先后任职于陕化集团、渭河煤化工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主管化工生产、科技研发及发展规划等工作40余载。
领衔开发了5000吨/天新型超大型流化床气化(KSY)技术、粉煤快速加压热解与焦末制合成气一体化(CCSI)技术和油气煤综合利用项目等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能源化工高端技术的研发和工业化试验,获得石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主要发明人申报专利50余项。
2015年10月,获第七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
-----------------------------------------------------------------------------------------------------------------------张世刚总工程师介绍: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工业催化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现任陕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从事甲醇转化制大宗化学品的催化材料研究和开发工作。
参与完成工业化开发技术项目4个,申报发明专利12件。
-----------------------------------------------------------------------------------------------------------------------孙启文博士简历:孙启文,男,1958年5月4日出生,研究员。
1982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1989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反应工程、甲醇合成和F-T合成的研究。
主持开发成功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与高温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技术,包括费托合成催化剂、费托合成工艺、三相浆态床与固定流化床费托合成反应器及其内件、费托合成产品加氢提质工艺及催化剂等,申请专利60余项,获得40余项授权专利,承担国家863课题5项,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取得国家级科技成果1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60余篇。
主持了国内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工业示范装置的设计、建设及示范运行工作,该装置于2015年8月23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并生产出合格油品。
------------------------------------------------------------------------------------------------------------------------叶茂教授介绍叶茂,1973年2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催化新过程开发与放大研究组组长。
1994年本科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
1997年和2000年在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开展气固两相流测量技术研究。
2000年至2005年先后在荷兰Twente大学和Eindhoven技术大学从事气固两相流以及流化床反应器理论模拟研究。
2006年至2010年在壳牌公司阿姆斯特丹技术中心从事催化裂化(FCC)过程流化床反应工艺研发。
2010年回国到大连化物所工作,主要从事甲醇制烯烃(DMTO)过程流化床反应工艺研发和工业化。
参加了神华包头、宁波禾元等多套DMTO工业装置的投料试车,作为现场工艺负责人参加了DMTO-II工业性试验。
目前负责DMTO-III 和DMTP技术开发,以及甲醇制烯烃工艺的反应工程基础研究。
曾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0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
20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2012年入选辽宁省首批十百千高端引进人才、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
2013年获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4年入选大连市第六批优秀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2015年获英国皇家学会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
----------------------------------------------------------------------------------葛蔚教授介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杰青。
1992和1998年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固、颗粒与散料、多孔介质及纳微多相系统的多尺度模拟。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现任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Associate Editor。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周光召基金会首届"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中国颗粒学会宝洁青年颗粒学奖及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罗正鸿教授介绍:1995年在南昌大学学士学位、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99年)并于2003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
现为上海交大化工学院教授及研究员以及博导,化工系系主任,交大化工学科负责人。
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工及反应器与化工流程工程方面的研发工作。
课题组研究特色为上述反应/反应器的从实验、多尺度模拟直至工业应用的系统工作。
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二级子课题及863课题各1项,若干项企业课题(包括6项资助经费超100万的企业项目)。
至今,以第一及(全部)通讯作者接收发表100余篇SCI论文。
近5年,28篇研究论文全文发表在化学工程学科三大期刊上(8篇AIChE J.,6篇Chem. Eng. Sci.),5篇期刊封面文章,2篇期刊热点文章,1篇期刊高引用文章。
第一申请人申请22项发明专利(12项授权),第一获奖人获5项省部级(含石油化工联合会)二等奖、2项省部级人才奖,科研成果在企业产生一定经济效益。
担任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Reactor Engineering编委并将担任SCI期刊Macromolecule Reaction Engineering顾问及专刊编委。
人才培养方面:已培养了20多名硕士生(9名获国家奖学金,几乎全部获学校学术奖励),已指导完成30多名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
报告题目:多尺度反应器工程:从传递模型到应用(以丙烯聚合反应器为例说明化工模拟在过程与反应器开发与放大中的应用)本次报告汇报报告人主持的课题组十五年多在反应器与工业流程工程方面的开发工作(主要在丙烯聚合反应工程方面)。
首先,简要介绍报告人课题组工作的总体研发思路。
课题组基于反应器中“产品多尺度连贯→反应器多尺度放大模拟→新产品发明及工艺优化→指导工业装置改造”的研发思路,开展“小型反应器中定制新功能化工产品→反应器放大技术开发→新化工产品产业化及工业反应器改造”工作。
其次,重点介绍了报告人课题组提出的反应器多尺度放大模拟方法以及该方面在二类反应的反应器放大与改造中的研发情况,包括聚烯烃反应体系以及煤转化体系。
本报告涉及的主要知识包括,反应器内部的多尺度混合、传递及反应机制(经典的化工“三传一反”知识体系)、各对应反应在微观、介观及宏观尺度上“三传一反”建模知识以及三个尺度上化工传递与反应模型的相互耦合机制。
若时间允许,本报告还将介绍报告人课题组在高分子聚合反应工程方面聚合产品结构与性能同时定制的反应器建模方法。
近期代表性论文(全部通迅作者)及主要科研奖励:(1). AIChE Journal 2015, 61, 4347-435(2). .AIChE Journal 2015, 61, 1941(3). AIChE Journal 2014, 60, 4211(4). AIChE Journal 2013, 59, 4780(5). AIChE Journal 2013, 59, 3019(6). AIChE Journal 2012, 58, 1717(7). AIChE Journal 2011, 57, 3351(8). Macromolecules 2014, 47, 6218(9).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4, 109, 38(10).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3,104, 690(11).罗正鸿*, 王久林, 杨军, 周寅宁, 颜伟城: 功能导向反应器的多尺度连贯与模拟.201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2). 罗正鸿*, 何腾云, 于海江, 徐伟, 关成梅.防污自清洁“氟硅”高分子树脂的可控制备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 2011年度福建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13). 罗正鸿*, 陈东雄, 王庆明, 郑屹, 苏培林, 温少桦, 王炜:工业环管反应器中丙烯均聚体系多尺度结构及其工程模拟.200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4). 罗正鸿*, 曹志凯, 郑屹:“多尺度-多因素”耦合效应的本体聚合反应研究, 2006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5). 罗正鸿*: 2011年度第十八届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16). 罗正鸿: 201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吴峰副教授介绍:男,1978年11月生,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