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学生学号类型网络教育专业土木工程层次本升本指导教师日期2016年9月26日目录摘要 (1)一、绪论 (2)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 (3)1.1生态建筑 (3)1.2节能建筑 (3)2.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国外研究现状 (3)2.1. 生态建筑国外研究现状 (3)2.2国外节能建筑研究发展现状 (5)3.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7)3.1生态建筑国的主要问题 (7)3.2节能建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8)4.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 (8)4.1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相同性 (8)4.2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的不同性 (9)5.我国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未来及发展前景 (13)5.1我国生态建筑的未来及发展前景 (13)5.2 我国节能建筑的未来及发展前景 (13)四、结论 (14)参考文献 (15)附录 (15)致 (16)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和资源日益短缺,人们的生活品位逐渐提高,发展“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市场机遇日趋成熟,“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也随之越来越突出。
阐明了“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从都是节能的建筑、都符合的政策等两个面研究了二者的相同性,同时分析了“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在特征、发展时间、要求、效益等面的不同。
发展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相同性;不同性一、绪论截至20015年我国人口已达136782万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
人均耕地为约0.052亩,约占世界人均耕地的40%。
人均淡水资源是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之一,人均自然资源约占世界平均值的50%,属于自然资源十分稀缺的。
然而,我国的经济建设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如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是美国的4倍,反映了绩效低、资源浪费的现象,随之带来了环境污染,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沿海等地区的住宅、办公楼迅猛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快速上升,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快速挺进。
有了这样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品位不断提高,对建筑的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功能舒适型转变。
但是,大批量的建筑涌现,能源跟不上,造成了能源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
综上所述,倡导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市场机遇已日趋成熟,有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和人们对新观念、新理念的认同。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中,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
发达为此进行了长久的努力,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我国建筑师也必须奋起直追,把生态和节能建筑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从分析研究我国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现状入手,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设法加以比较、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生态、节能建筑的推广工作。
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发展。
1.“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1.1生态建筑中文名称:生态建筑英文名称:ecological building定义: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边的环境体系。
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实现生态健康的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
简介: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1.2节能建筑中文名称:节能建筑英文名称:energy-saving building定义: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
简介: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2.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国外研究现状。
2.1. 生态建筑国外研究现状2.1.1国生态建筑研究发展现状中国的生态建筑已经有很深远的历史,中国的生态建筑大多是从很不发达的地区起源的,或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科学水平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所以那个时代可能只有极少的人认识到该建筑形式的合理性。
它们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技术精髓,不论从结构、构造、还是从与自然结合的角度上看,它们都极好的应用了生态建筑技术。
不论是哪种乡土建筑形式,都有其特点。
例如,窑洞都有平顶式、靠崖式、天井式三种。
每一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各自的适用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
窑洞建筑节约耕地、保护植被、冬暖夏凉、相互之间没有干扰。
随着建筑的发展,中国的生态建筑也随之从乡土派往高技派发展,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生态型的办公建筑,清华大学的设计中心楼就是其中一例,作为清华人学校园中的建筑,整体形象上既要有典雅朴素的文化教育建筑风格,同时又兼有简洁明快的现代企业形象,其室设计也遵循这个原则,小用过分花哨的颜色,不用豪华奢侈的材料,没有仟复杂繁琐的装饰,有的只是构筑物自己本来的样子和他们之间的空间关系,但是创造的却是一个落落大、清爽怡人的环境。
但是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研究却起步较晚,近十年来才开始重视建筑生态化发展。
为此,我国在生态建筑设计理论研究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只是关于生态建筑设计原则、设计理论框架、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或是介绍国外先进生态建筑个案等面。
近些年来陆续出现了部分“生态建筑”的著作或译著。
关于生态建筑的文章在《世界建筑》、《建筑学报》、《建筑师》及部分院校学报也有不断的刊出。
2.1.2国外生态建筑研究发展现状对人类面对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国际建筑界做出的积极回应就是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也是建筑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
生态建筑的核心思想是要使建筑寿命期中对地球、对大自然的伤害尽可能的减少,尽可能的节地、节能,要使废弃物大大减少,能够循环使用的尽量的循环使用。
世界各国已高度重视生态建筑的研究与实践,但各国发展的程度各有不同。
在对生态建筑的研究上,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生态建筑已经历三、四十年的发展,这些都纷纷对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原则和法进行了制订,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生态建筑评估体系,且该系统日趋成熟。
多著名的建筑杂志都纷纷有了“生态建筑”专辑的出版,对生态建筑的设计思路与法进行分析,例如,德国的著名建筑专业杂志《细节》,日本的《建筑与都市》、《新建筑》等,英国的《建筑评论》,以及法国的《技术与建筑》等,对生态建筑的作品都多次作了介绍。
在生态建筑的发展上,欧美等发达,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些的建筑师和理论家们就已经开始像自然结构进行模仿,探索中,比较突出的如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以及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运动等都具有生态建筑的思想。
到了20世纪50年代国外的一些建筑师和理论家开始生态建筑的研究,在结合环境和气候,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在改造传统生态建筑等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例如:法国绿屋顶中学、土耳其One & Ortakoy建筑群。
2.2国外节能建筑研究发展现状2.2.1国节能建筑研究现状及发展据人民日报载,“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中,只有10%—15%能达到制定的强制性节能标准,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的400亿平米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这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重的环境污染,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不用算细账,我国建筑耗能的数字就非常惊人: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使用的钢材、水泥等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两项相加,我们非常短缺、又千辛万苦开采生产的能源,有约一半被建筑消耗了.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高出2—3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市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30.1瓦/平米,执行节能标准后,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6瓦/平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瑞典、丹麦、芬兰等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170亿元.”那么,造成我国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资源、能源浪费的原因是什么呢?2005年2月23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建筑能耗比高、浪费重的原因从宏观上归纳为四个面:(1)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那么在多面用材、用料还是大锅饭状态,例行节约始终强调得不够,建筑的标准面余量也太大;(2)长期以来原居民的供热费用一般由单位包揽,造成我国供热制度的改革起步晚,推行难度较大;(3)所制定的多强制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还比较低,新建建筑大约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我国不少地追求奢华成风,大量应用远距离的高档原料,包括进口原材料,从而造成了建筑能源、建筑材料的浪费.面对能源紧缺,建设部为贯彻、执行《人民国节约能源法》,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推动节能50%新标准的实施,近年来相继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设计节能标准》,并于2005年4月15日发布了《关于新建居住建筑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从政策、法规上保障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政府亦大力倡导建筑节能降耗,市政府出台《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要求新建建筑物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过程中应实行格节能管理,必须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对改建、扩建建筑的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门窗)进行节能改造;市政府以建设建筑节能试点城市为契机,从立法,建立建筑节能设计审查、施工监督、验收备案制度,提高全民建筑节能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建筑节能试点示工程以点带面,加强与国外的研讨交流等面全面推进全市的建筑节能工作;市已拥有节能建筑700万平米,累计节约建筑耗能19.3万吨标准煤,从2005年起执行高于节能标准的65%节能标准,而这一标准目前只有和天津两个城市执行;省根据建设部有关精神,在全省围大力逐步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并主要从建筑物体型系数、屋面、墙体及冷桥处理传热阻值、窗墙面积比及与其对应的传热阻值、遮阳设施、采暖空调设备设置是否合理及符合标准六个面进行重点审查,并且强制性规定:今后开发商新盖住宅节能率必须符合部颁标准,节能不超过50%者,审批时不予通过.2.2.2国外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发展美国政府十分重视节能和环保,采取市场化式,由政府机构做好服务工作,并充分运用市场工具,让公众感受到节能对自身的好处.主要的手段就是制订行业和产品标准、开发和推荐能源新技术,并注重标准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标准指标的合理定位;制定税收、贷款面的优惠政策等等.1998年,得到能源部支持的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创立了以节能为主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从地址规划的可持续性、保护水质和节水、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节约材料和资源、室环境质量等五个面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估.这是目前世界各国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建筑环保评估标准.美国环保局也制定了“能源之星”计划,对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材料授予“能源之星”标志.而加利福尼亚、纽约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州,制定的建筑节能标准则比美国联邦政府标准更为格.欧洲各国也将节能列为政府工作重点,努力培养全民节能意识,构建节能生活式,使民众树立新型的生活观.在瑞典,不少社区每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节能教育活动;在荷兰,到了冬季,一些社团则会挨家挨户地发放关于节能面的常识性知识资料.在西欧和北欧的一些,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非常普遍.这些建筑外表朴实无华,但部构造非常精致,尤其在墙体结构、门窗玻璃、采暖式等面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如将外墙、房顶和地下都裹上10至15厘米厚的保温层,使用中间带惰性气体隔离层的高性能玻璃与密闭窗框,让窗户这一主要的进热与散热源尽可能保温;在窗外加装遮阳设施,夏天阻挡热能“侵入”;采用自然送新风系统,尽量减少开窗机会,节约室能量,从而达到既保证采光明亮、宽敞舒适,又减少能耗、降低运营费用的效果.以瑞典为例,由于其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因此所有建筑物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就是取暖.它占建筑能耗总量的87%.瑞典的建筑一般来说,多采用深色涂料和建材,以求白天尽量多地吸收太阳能.它们多面南背北,门窗多朝南、西向,以让更多地进入室,并且多把门窗设计为落地门窗.在墙体材料使用上,主要采用了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目的是使建筑所吸收的太阳能较容易保存在墙,以避免迅速流失.3.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3.1生态建筑的主要问题3.1.1.生态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生态建设的概念,在国外学术界有多不同的解释,但其核心容是基于对自然环境、使用的建筑、生态、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建筑及其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组合,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室气候条件和建筑自律,并拥有土地、水资源,减少污染、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