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应该充分注意设计过程中的生态主义原则,但另一方面,设计是一个人为的过程,如果以完全顺应自然的过程来生态主义理解而不干涉的话,生态主义的设计就不可能存在。
因而人与自然不应该对立起来,而是作为自然系统的一个因子来看待人类活动。
基于这样的理解,生态主义设计意味着生态过程与人为的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小,使“技术”和“生态”、“人造”和“自然”达到和谐共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渐显示出了朝阳产业的特征。
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经过二十几年蓬勃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己经成为新的增长点,一些省市相继将旅游景观开发列为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
1. 规划设计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以目标、任务分,可以被分为企业园和社会机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公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公园、森林公园、主题公园等)、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旅游景观道路规划设计等;以范围层次分,可以被分为中观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微观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和宏观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1.1 旅游景观规划宏观设计
一般设计宏观旅游景观规划是旅游区域景观设计与规划,其规划范围都是至少数百的平方公里。
区域具有可度量性和地域性,就我国
的实际情况而言,区域可分为二类,一是具有景观内聚力或者特定景观组分的区域景观,如流域景观、滨海景观、森林景观、山地景观规划设计等。
二是以城市(镇)为中心的,在行政区划的区域类似于总体景观设计。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可分为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城乡城镇等不同区域类型。
1.2 旅游景观规划中观设计
一般设计中观旅游景观规划是指场地规划设计。
内容包括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景观大道、城市公园、企业园等规划设计。
这是规划设计旅游景观的主体。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现在我们所做的通常就是指这个层面的规划设计。
对结构、建筑、地形、设施、绿化、给排水等场地规划设计是一种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相互协调联系与景观、周围交通、环境等系统的过程,为了技术与美学上的要求,其包括不同功能在场地内用地的安排,雨水管网系统的组织,水体与地形的改造,动植物的迁移、环境保护,沼泽地保留,以及各类标准和控制、政策性条例的制定。
工作内容包括概念性规划、绘制各类地图、报告文本、分项规划,以及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其他用于审批所需的文件材料。
1.3 旅游景观规划微观设计
一般设计微观旅游景观规划是指小范围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其内容包括街头绿地、街头小游园、旅游景观小品、旅游景点等设计。
2 规划设计基本方法
2.1 规划设计旅游景观的基本原则
规划设计旅游景观有其基本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可以考
虑:
2.1.1 地方原则—为传承文脉而策划
应该人类生活与注重文化的需要上规划设计现代旅游景观,人造的景观永远不会是真正自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应考虑地方文化的延续,还要符合生态原则。
2.1.2 生态原则—为生态平衡而规划
对旅游业带来的环境问题生态思想的发展,大致认识,“人与自然相协调” 都激发我们的观念深入人心,以生态学为基础,对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生态环境重新认识,在规划设计旅游景观中,只有掌握充分,运用并尊重它们的运行规律,才能使环境与我们规划设计的对象充分融合,协调发展。
2.2 规划设计旅游景观基本方法
应该在充分考虑人、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背景下,深刻理解现代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构成环境的机能、结构、相互联系及场所的内涵。
其核心概念是“相互尊重”。
文化与自然的对话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进程伴随时间的不断的反馈与交流;是文化与自然的相互辅助。
赋予土地初级状态的自然进化,以此组成复合模式并且接受文化因素的介入,然后共同进化在新的模式上;也是优化调节旅游地复杂生态系统,处理和承担以综合手段协调人与环境。
2.2.1 基于地方原则的旅游景观文化策划
表现地方文化的最佳载体是文化景观。
对地方文化的表达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形式也是一种体验,需求和显现地方精神的过程
即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
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不在于自然景观的差异对各个旅游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对抗自然的漫长历史进程中而在于当地人民所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差异的建筑文化,简而言之,就是文化景观的差异。
2.2.2 基于生态原则的旅游景观生态规划
与以往单目标的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它从“整体”上看待并将景观作为“资源”,并将有限资源自然界持续平衡与人类需求为目标相联系,宏观尺度上主要把握的资源配置。
生态规划设计旅游景观关注其生态条件相协调、相适应与景观的优化利用,强调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供人类欣赏的美学价值及其长期给人类的效益。
其最终目的是对景观由于原材料开发、工业生产、交通等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要提出消除的合理建议。
生态规划包括首先对旅游区地质地貌、生物水文、空气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微观考虑,然后直接对斑、廊、基三大操作块进行宏观设计。
可用下图表示这种空间形态结构关系。
图1旅游景观生态规划空间形态结构关系
2.2.3 基于艺术原则的旅游景观艺术设计
旅游景观建筑的设计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共融共生,真正做到天然与人工设计相协调,特别是要实现充分生态化的旅游基础设施。
如旅馆的建材对可再生材料可部分地利用,本地加工、生产的植物类食品饭店供应,并与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的文
化特征注意相协调一致,切忌让商业化、城市化的浓重气息损伤各种景观的原有特色和文化内涵,更忌景观污染事件扭曲文化形象的发生。
总之,应该充分注意设计过程中的生态主义原则,但另一方面,设计是一个人为的过程,如果以完全顺应自然的过程来生态主义理解而不干涉的话,生态主义的设计就不可能存在。
因而人与自然不应该对立起来,而是作为自然系统的一个因子来看待人类活动。
基于这样的理解,生态主义设计意味着生态过程与人为的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小,使“技术”和“生态”、“人造”和“自然”达到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刘东云.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J].国外城市规划,1999(02)
[2] 王向荣,林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孙筱祥.风景园林(LANDSCAEPARCHITECTURE)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J].《中国园林》,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