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原理
• 通过超生理剂量的T4抑制血清TSH水平,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危险。 目的是一方面供应机体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另一方面抑制肿瘤的复发 。 • TSH抑制治疗的理论基础是TSH与癌细胞表面的TSH受体结合,通过 cAMP信号通路调节甲状腺特异基因(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过氧化 物酶及点转运体等)的表达,也能调节细胞的增值分化。
相关研究
• 李建岳等的研究证实,分化良好的甲癌行患侧叶及峡 部切除后,不服用甲状腺素片或仅服甲状腺素片3060mg/d的患者,术后3-4年内有20%的复发率,20%23.3%有甲低,53.3%~56.7%有高TSH血症;而口服 80~120mg/d及160~200mg/d组患者术后均无高TSH 血症和甲低,且9年内无复发,但15年后均发生甲亢。
附加内容
131I治疗随访停药时间
• 一般认为TSH高于30uIU/ml,DTC才会有良好的摄碘能力 ,这就要求患者停止抑制治疗4~6周。 • 根治术后4周是行131I去除治疗的最佳时间;131I去除治疗 后首次随访,停服甲状腺素时间以3周为宜;如果随访证 实甲状腺去除彻底无转移,以后随访停药时间可以调整 为2周;如果甲状腺去除不彻底或有转移,停药时间以3 周为宜。
相关研究
• Mazzaferri 对无远处转移患者的长达30年的回顾性随 访研究提示:抑制治疗复发率远低于未治疗组(20% 对30%,P<0.01), • Howen 的回顾性研究发现,TSH>4.5mU/L时是患者 死于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而TSH>2mU/L时同样与 肿瘤特异性死亡和复发相关,但TSH在0.1mU/L和 0.4mU/L的患者死亡率与复发率无相关。
目标
ATA观点认为:
目标
ETA也提出了相似的建议但在 用量和随访时间上稍有不同:
附加内容
• 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在儿童霍奇金性淋巴瘤放疗后甲低 的预防中的应用 • 充分抑制治疗组患儿8年甲功残存率为75%±15%,而不 充分抑制治疗组患儿的加工残存率为0%(P=0.009)
附加内容
• 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对患者情感与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 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执行功能、反应速度与注意力有明 显的下降,且与抑郁的程度成负相关。但在斯特鲁测验 和记忆广度试验上与对照组没有差异。
应用
• 甲状腺结节:非毒性甲状 腺肿
消失 8% 明显 减轻 36% 稍有 反应 30% 无反 应 25%
• 甲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 癌
用量
• 补充的甲状腺激素剂量到足以抑制TSH对TRH的反应 时,TSH分泌生理性节奏的波动消失。 • Lamberg的研究发现200-250ug的甲状腺已经能够充 分抑制TSH对TRH的反应。
相关研究
• 长期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把TSH控制在<0.1mU/L的极 低的水平对Ⅲ、Ⅳ期患者的肿瘤死亡率与复发率有重 要的意义,但在低危组患者中,其意义就没有那么明 显了。 • 甲状腺球蛋白与影像学报告正常的低危组患者的血清 TSH水平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抑制治疗有明显 并发症的患者也可以酌情调整TSH的控制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