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发展模式
———范式理论模式
科学发展的特征、规律和内在机理是科学哲学的重要研究范畴。
一般来说,关于科学发展的研究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有科学是怎样发展的、科学发展一般模式是什么、什么是科学知识增长的动因和机制等。
对科学的发展模式问题,无论是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还是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哲学家们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这些模式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性内涵,表明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主动靠拢。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其自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理论缺陷,致使他们没有实现对唯物辩证法的全面理解。
依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对这些模式( 理论)进行分析, 找出其利弊, 有利于我们在现阶段践行科学发展观。
逻辑实证主义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第一个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即认为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如下:感觉经验→归纳→假说→(观察、实验)→科学理论在此过程中,各种科学成果一旦获得经验证实或认可,便将作为真理的一部分而进入科学的范畴。
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许多绝对真命题积累,观察次数愈多、愈广泛、愈深入,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理论就愈普遍、愈正确;科学的发展只是量上的递进、渐进的积累,而没有革命,没有渐进的中断与飞跃。
创立伪证主义的卡尔·波普尔曾言:你可能是正确的,我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我们的批评性讨论不能使我们明确决定谁是正确的,我们仍会希望在讨论后对事物看得更清楚。
我们都可以互相学习,只要我们不忘记真正重要的不是谁正确,而是我们更接近真理。
在此我们重点分析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
1、科学革命模式又称“范式”
范式是科学家集团即科学共同体在某一历史时期所共同持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信念。
这个共同体由于经历了相同的教育训练,相同的业务传授.从事着相同的科学工作,吸收到相同的科学技术文献,探索着相同的科学目标,因而,他们在理解问题的观念上,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培养接班人的方法上就必然形成一种传统,遵循着一套规则,在把握世界的共同的理论框架中活动,在同一种科学信念下研究以致所用的语言、工具、仪器等等都会相同,这就是科学共同体所共同信奉和遵循的“范式”。
①范式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看问题的方式”,包括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信仰和价值标准。
②范式是科学共同体一致接受的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取得的重大学科成就,包括可以进行逻辑和数学演算的符号概括系统。
③范式是科学共同体从事科学活动所遵循的范例。
2、发展模式
库恩认为任何一种常规科学都是一种范式,而科学的发展就是范式的转移和更替的过程。
库恩从自己的范式论出发,提出了他的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互更替过程的模式:前科
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学。
库恩的发展模式克服了传统模式和波普模式的片面性,综合了二者的合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继承和创新的辩证法。
库恩不仅把它看作是认识论上的知识体系,而且看作是知识的社会形式。
因此,库恩的模式,既是一种进化与革命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又是科学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制约科学发展特征的模式,正由于此,所以才能得出既比归纳主义的单纯积累和证伪主义的单纯否定都要合理.进步的模式。
3、范式模式的不足
(1)不理解范式的继承关系;存在多个范式;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
(2)夸大了范式在常规科学中的绝对统治,片面强调常规研究的定向性和收敛性,这就使他的常规科学成了一种盲目的教条主义统治的东西;
(3)过分强调范式的更替决定于科学集团在信念或信仰上的更替,否认范式更替中的连续性,这就使他的科学革命变成了主要受非科学因素支配的,纯粹是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心理跃变的产物;
库恩把范式看成不过是科学共同体共同使用的解难题的工具,不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否认科学能反映真理,因而科学范式的更替也不是靠实践检验,而是强调靠有说服力的宣传说教,靠共同体多数成员的赞成。
这显然不是唯物的,是主观主义的,与他赞同的理论选择的客观标准也是自相矛盾的。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探索科学的发展模式的努力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对此,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 在思想上科学哲学家应彻底抛弃建立科学的发展终极模式的幻想, 建立终极模式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这是因为,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界的发展是无限的, 科学的发展也是没有终极的, 人们的认识只能逐步地逼近绝对真理, 但永远也达不到。
这也是科学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其次, 在方法论上, 应以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的发展模式。
各派别的科学的发展模式都有其优点, 但也要看到其不足, 分析任何科学理论的真理性, 其实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 更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有局限性的, 从而要求人们对其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 以完善和发展它。
再次,在行动上, 判断一种模式的好坏与否, 最终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当然, 这里所谓的检验既可以是证实也可以是证伪。
总之, 我们要把科学的发展看作一个辩证的、联系的发展过程, 即看作一个从有较多错误到有较少错误, 从有较多片面性到有较少片面性的发展过程。
我们应由此吸收和借鉴这些科学哲学家的成果和教训,使科学的发展模式在功能和结构上走向综合化, 不断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