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解读-解读-吴海霞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解读-解读-吴海霞
2016年3月16-23日,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全国爱卫办)在北 京举办全国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工作培训班,对新修订的《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技术要点进行宣贯和培训。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全国爱卫办)和中国疾控中心相关 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分 管负责同志,承担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工作的科所负责人及 专业技术人员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3
全球病媒传播疾病三大流行趋势
一. 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
二. 原有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
三. 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强
(WHO World Health Report, 2004) 4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寨卡病毒病:
2007年以来,全球共有59个国家或地区有寨 卡病毒流行的证据: 2015年以来,报告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病例 的国家或地区41个; 有间接证据表明存在本地传播的国家或地区6 个; 曾经证实寨卡病毒传播的国家或地区5个; 出现本地病例、但尚无蚊媒传播疫情的国家 或地区3个。 截至3月21日,我国累计报告输入病例13例, 分别为广东8例、浙江4例、江西1例;输入来 源国分别为委内瑞拉9例、萨摩亚3例、苏里 南1例。
会议形成了初步的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修订稿,包 括鼠、蚊、蝇、蟑、蜱、臭虫6部分,为一个总的方案。
后卫计委考虑方案篇幅太长,容易对下级行政部门造 成压力,建议将方案拆分成2部分:
第一部分名称为《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主要描述方案的组织、实施要求, 简单介绍监测方法、时间、生境等内容,并将抗药性监测也列入监测内容,由国 家卫计委下发;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自2010年我国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以来,年报告发病数 呈逐年加速上升的趋势
2010-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分布图(共20省)
1992-2015年全国报告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数、发病率趋势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其他的蜱传疾病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登革热:
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登革热在中国仍是一种输入性疾病,但存在本地 化趋势。
白纹伊蚊高、中、低适生区分布。注:黄点表示为 自1990至今中国登革热流行或暴发地区;绿点表示 1928-1990年登革热流行或暴发地区
1978年后我国大陆地区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的省份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32
(一)扩大病媒生物监测覆盖面
2005版《监测方案》只针对国家级病媒生物监 测点,国家级监测点设在市级,共计43个市。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面对全国所有市/县, 同时保留和增加国家级监测点。 卫生创建地区必须开展病媒生物监测。
(二)强化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管理和数据利用
明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爱卫办)与疾控中心的职责
17
染病
提纲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出台背景
2015年6月11日,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张勇副局长 带队到中国疾控中心调研病媒生物监控工作。
19
领导高度重视
为落实张勇副局长指示,先后两次派主管所长和媒介生物控制室专家到国家卫计 委疾控局和爱卫工作办崔钢主任、梅杨调研员、王璐副主任等领导当面汇报,并 多次电话交流,媒介生物控制室内部也多次进行讨论,研究细化会议内容、下一步 工作部署。
登革热
1990-2015年我国登革热发病情况
2015和2016年我国登革热逐日及累计发病数 (截至3月10日)
截止到5月5日,我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20例,高于2015年同期的84例和2014年的 48例,登革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黄热病
截止2016年4月28日,我国在本次安哥拉黄热病疫情期间,共报告 11例输入性黄热病确诊病例,均为我国赴安哥拉的商务或务工人 员。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修订说明
2015.12 修订一稿
2015.12.2425
第一次修订 研讨会,修 订二稿
2016.1.13-16 2016.1.12 第二次修订 研讨会,修 订三稿 全国爱卫办、 广东、北京、 山东等反馈 意见和建议, 修订四稿 2016.2.18 第三次修订 研讨会,修 订五稿 2016.3.9 正式发布
我国疟疾: • 总体呈下降趋势 • 中国政府2020消除疟疾的承诺 • 输入性病例防控压力大
高负担地区国家的卫生系统薄弱。
经济负担沉重:疟疾大多在经济落后国家,难以负 担。
传虐蚊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大湄公河地区 5 个国家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 1993~2015年全国报告疟疾发病率趋势
(三)增加病媒生物监测类群
针对原有监测方案中不能很好 监测的媒介伊蚊成蚊,设置了 专门的监测方法,以便应对媒 介伊蚊传播的多种传染病。
增加了蜱、臭虫的监测方法和 内容。
35
(四)增加重要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
针对病媒生物控制中日益严重 的抗药性问题,为科学指导病 媒生物控制,增加了病媒生物 抗药性监测方法和内容。 包括蚊、蝇和蟑螂三大类群
2015年10月23日,国家卫计委召开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王国强副主任 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大病媒生物科学防制工作力度”。
2016年2月29日,国家卫计委李斌主任在全国爱国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
“健全完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
2013-2014,中国CDC传染病所开展了 全国病媒生物机构现状调查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解读
吴海霞 wuhaixia@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提纲
一.我国现有病媒生物监测系统 二.《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简介 三.《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修订说明 四.《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内容 五.全国和各省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安排
2007-2016年全球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分布(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登革热:
传播媒介已扩散至全球超过150个国家;
据估计,每年全球约有3.9亿人感染登革病毒,其中9600万人发病;全球有39亿人 面临登革病毒的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在2015-2030年间每年用于登革热媒介控制的投入5.1亿美元。
2016年5月4日印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发布该 实施方案(中疾控传防发〔2016〕56 号)。
提纲
• 病媒生物监测需求很 迫切,从传染病防控、 2015年12月7日至15日,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疾控中心派出 5个专家组,对山东、 卫生城市(健康城市) 河南、陕西、辽宁、上海、江苏、四川等 8个省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开展调研。 的创建的需求,各地 根据本地实际能力和 需求开展了病媒生物 监测工作,但是没有 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要 求; 调研 • 现有《监测方案》中 监测方法需要调整, 发现 增加与创卫、防控相 监测 结合的监测方法,用 存在 于指导病媒生物控制 问题 工作; • 病媒种类(四害)不 能完全满足疾控工作 需要,如蜱; • 部分疾控中心对与爱
监测方案修订过程
落实国家卫计委王国强副主任在“2015年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视频会议”上的要求,加强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建设,加大全国病媒生 物科学防制工作力度
征询对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修订意见
了解我国当前病媒生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防控建议
2015年12月24-25日 监测方案修订会
2015年12月24-25日 监测方案修订 会
业已控制的传统病媒传播疾病流行范围依然很大。乙脑出现反弹趋 势,血吸虫病时有波动,鼠疫、流行出血热等疫源地有扩大趋势。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年来,无形体、埃里克体、巴尔通体、基
孔肯雅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新病原和新发传染病在我国
相继出现。西尼罗热存在输入风险。
16
我国病媒传播疾病种类多
所属类别 法定报告传 病媒传播疾病 甲类:鼠疫(1种);乙类:肾综合征出血热、流 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 病、疟疾(6种);丙类: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10种) 非法定报告 传染病(11 种) 寒、黑热病、丝虫病(3种)。 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莱姆病、巴尔通体病、 土拉菌病 、埃力克体病、无形体病、恙虫病、基 孔肯雅热、新布尼亚 病毒病等(11种)。
我国各地报道的蜱传疾病 蜱传疾病在中国的分布图
PARASITES & VECTORS, 2013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乙脑:
发病呈下降趋势
时有突发公共事件
流行地区宿主动物仍广泛存在季节性感染 流行风险依然存在
1991~2015年全国报告乙脑发病趋势
乙脑风险区(图片来自美国CDC)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全球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病媒传播疾病占全部传染病的 17% 以上, 每年导致100多万人死亡。
全世界 100 多个国家的 25 亿多人面临感 染登革热的风险。
疟疾每年在全世界导致60多万人死亡, 其中大部分为五岁以下儿童。 恰加斯病、利什曼病和血吸虫病等其它 疾病影响全世界数亿人。
2014年世界卫生日主题:预防病媒传播的疾病。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87/zh/
登革热分布风险图
登革热媒介控制投入目标(2015-2030)
6
Investing to overcome the impact of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Third WHO report on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Feberary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