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
及诊治流程
目录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6)
急性左心衰抢救流程 (7)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8)
急性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9)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流程 (10)
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流程 (11)
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流程 (12)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重危病人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咨询班人员。
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全科医、护人员,尤其值班人员必须加强病区巡视,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对病情危重的患者,第一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等,同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协助抢救。
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
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责,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主持者的指示,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者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必须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由专人记录。
5、在抢救病人的同时,通知重症ICU人员协同参与抢救;如有必要,同时紧急通知中心ICU行气管插管准备,同时专人负责通道,将危重患者转至ICU继续实施抢救;如有必要,须联系中心ICU会诊或转至中心ICU 实施抢救。
6、由抢救工作主持者或指定人员,向家属告知患者的病情危重情况,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并作好相应的签字记录。
7、抢救工作期间,报请医务处协调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
室配合,以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
8、特殊情况如高级干部、港、澳、台胞,或已产生纠纷的病例,可由医务处到场协调,必要时设立科室或院抢救小组,选派专人负责治疗或护理,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科室间或院间会诊,共同制定抢救方案。
9、重症医学科每日须留有一至二张床位,以备急、重症病人入院治疗,抢救时使用。
10、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
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11、抢救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抢救实施办法、措施及患者的病情变化详细书写在病历中,各项处置按实际执行时间补充医嘱。
12、危重病人抢救的各项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记录,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全面,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13、抢救结束后,根据病情,及时组织科内讨论,吸取抢救过程的经验教训,并作好相关记录。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1、危重患者,原则上应紧急转入神经内科ICU实施救治。
2、各医疗组要强化每个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病人管理的责任意识,
提高积极主动为急危重症病人服务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对需急诊抢救的患者,坚持先抢救、后记费的原则。
3、认真落实首诊、首问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完善急危重症的救治预案,规范收治管理,及时、规范转诊急危重症病人,提高救治能力。
4、对危重病人积极抢治的同时,随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根据病情需要,及时下达重病通知,认真填写重病通知书,同时向患者家属重点交代目前病情、诊断、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取得患方理解,并签字。
5、医师下班前除做好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重点记录在交班本上,向值班医师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6、危重患者的主管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
上级医师必须查看患者,并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记录在病历中。
对治疗有困难者,应请示科主任进行全科会诊,讨论治疗抢救方案。
7、除危重患者所在医疗组外,全科室医护人员必须给予充分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或拒绝。
8、重大或涉及多科抢救时,除报本科主任外,还应及时上报医务处,下班后或节假日报总值班。
9、医疗组长、护士长、可主任定期和不定期深入病房检查、巡视全科高危病人,指导各医疗组的高危病人管理,发现安全隐患将及时整改,确保管理制度全面贯彻落实。
重点患者视病情向医务处备案。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6
患者出现周围灌注不足和(或)肺水肿征象,考虑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样痰强迫体位紫绀、苍白大汗烦躁少尿
后
紧急评估
有无气道阻塞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神志是否清楚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气管插管
利尿剂 呋塞米,液体潴留量少者20~40mg 静脉推注,重度液体潴留者40~100mg 静脉推注或5~
40mg/h 静脉滴注,持续滴注呋塞米或托拉塞米达到靶剂量比单独大剂量应用更有效 可用双氢克尿塞(25~50mg Bid )或螺内脂(25~50 mgQd );也可加用扩张肾血管药(多
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小剂量联合比单独大剂量应用一种药物更有效、副作用少 扩血管药物(平均血压>70mmHg ) 硝酸甘油,以20µg/min 开始,可逐渐加量至200µg/min 硝普钠,~5µg/(kg ·min ) 酚妥拉明,min 静脉滴注,每隔10分钟调整,最大可增至~2mg/min
正性肌力药物(有外周低灌注的表现或肺水肿者适用,根据平均血压使用)
多巴酚丁胺,2~20µg/(kg ·min )静脉滴注 多巴胺,3~5µg/(kg ·min )静脉滴注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过大或过小均无效,反而有害 米力农,25~75µg/kg ,缓慢静脉注射,继以~µg/(kg ·min )静脉滴注
去甲肾上腺素,~µ
g/(kg ·min )静脉滴注 肾上腺素,1mg 静脉注射,3~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µg/(kg ·min )静脉滴注
去乙酰毛花甙,~静脉缓推或静脉滴注,2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洋地黄(适用于伴有快速心
室率的心房纤顫患者发生的左室收缩性心衰)
其他可以选择的治疗
美托洛尔(5mg 静脉注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静脉注射)
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气雾剂)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如5%NaHCO 3125~250mg 静脉滴注)
寻找病因并进行病因治疗
侵入性人工机械通气只在上述治疗和(或)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无反应时应用 有条件时,对难治性心衰或终末期心衰病人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可能会使用除颤或透析
取坐位,双腿下垂 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建立静脉通道,控制液体入量 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心理安慰和辅导 镇静
吗啡3~5mg 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重复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流程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气管插管
去除可疑过敏原
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快速输入1~4L 等渗液体(如生理盐水)
大流量高浓度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应用抗过敏治疗 —H 1受体阻滞剂 —糖皮质激素等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首次~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可每15~20分钟重复给药。
心跳呼吸停止或者严重者大剂量给予,1~3mg 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无效3分钟后3~5mg 。
仍无效4~10µg/min 静脉滴注
—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 或地塞米松10mg 静脉推注,然后滴注维持 —抗组胺H 1受体药物:苯海拉明25~50mg 或异丙嗪50mg ,静脉或肌肉注射
评估血压是否稳定
低血压者,需快速输入1~2L 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20µg/(kg ·min )静脉滴注 纠正酸中毒(如5%碳酸氢钠125ml 静脉滴注)
评估通气是否充足
进行性声音嘶哑、喘鸣、口咽肿胀者推荐早期气管插管
出现喘鸣音加重、发声困难或失声、喉头水肿、面部及颈部肿胀和低氧血症等气道梗阻表现患者:加强气道保护、吸入沙丁胺醇,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继续给予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5~20mg Qd 或Tid )、 H 1受体阻滞剂:苯海拉明、异丙嗪、赛庚啶(2mg Tid )、西替利嗪(10mgQd )、氯雷他定(10mg Qd ) β-肾上腺素能药:支气管痉挛者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
其他:10%葡萄糖酸钙10~20ml 静脉注射;维生素C 、氨茶碱等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
低血容量性休克诊治流程
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