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题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 记住乳化的原理,会说出几种除油污方法的原理;2. 记住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的性质,并能借此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 记住大部分溶液都具有导电性的性质,并能说出其中的原理,记住部分不导电溶液的名称。
教学重点溶液的部分性质:凝固点、沸点的变化,导电性。
教学难点利用溶液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2.稀硫酸是将硫酸溶于水形成的,且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请分别写出阴阳离子的符号?酒精溶解于水,是以什么形式分解的?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其中显示电性的是哪个?4、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新知导学】: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乳化现象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形成体系)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植物油和汽油,振荡④中加入2-3滴洗涤剂,振荡小组交流:1、两者现象是否相同?原理呢?2、加了乳化剂后形成是溶液吗?为什么?生活中的乳化现象有哪些?活动二、溶液的性质1. 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的,凝固点比纯水的。
2. 下列物质中:一定量的水、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的物质是,能导电的原因是。
不能导电的物质是,不能导电的原因是。
反思:为什么食盐固体不能导电?其它物质导电的原因与溶液导电的原因一样吗?3.讨论(1)为什么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2)为什么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原因是)(4)为什么用湿手触摸电器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溶液的性质:①.②.2、乳化剂和乳化现象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课堂反馈】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教学反思】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将酒精加入水中,得到的是溶液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不能溶解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都是混合物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3.将某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X取三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CuCl2溶液、MgCl2溶液、NH4Cl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
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可能是A.稀盐酸B.石灰水C.NaCl溶液D.NaNO3溶液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除杂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5.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NaNO3、KCl、Na2SO4B.FeCl3、NaOH、KNO3C.CuSO4、CaCl2、KOH D.BaCl2、K2CO3、H2SO46.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反应后Na+和Cl-数目减少D.反应后水分子数目增多7.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在密闭容器中,将a体积的氢气和b体积(b为变值)的氧气混合,并使之化合成水(液态)。
在保持反应前后温度、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加入氧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的体积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B.MP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C.N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3)mLD.氢气的起始体积为a=6mL8.学习化学时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数一定相等9.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D.炒菜时,燃气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10.固体物质A跟盐酸反应生成溶液B,B与氢氧化钾反应得到沉淀C,C加热又转化为A,则A不可能是()A.氧化钠B.氧化铜C.氧化镁D.氧化铁11.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的混合物10g,测得其中氧元素含量为,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的氧气,通电使电火花塞点火让其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
则完全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B.C.D.12.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秆1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t2 ℃丙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变为不饱和溶液B.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明显的是甲C.t2 ℃甲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 ℃降到t1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的多14.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H2CO3═H2O+CO2↑B.Ca(OH)2+2HCl═CaCl2+2H2OC.Fe+CuSO4═FeSO4+CuD.4P+5O22P2O515.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蜡烛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所以点燃所有的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验纯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一定含碳酸根离子二、填空题16.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金属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2)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3)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①_______;②________。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_____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A.溶剂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质量一定变大C.溶液浓度可能变大 D.溶液质量可能不变(4)现有同时含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乙物质,具体的操作是_____。
18.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
(1)硫元素的化合价如图所示。
①硫元素为+6价的原子团的符号___。
②硫元素化合价由0价转化为+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溶液的酸碱度如图所示。
在pH为A的稀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将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若加入一定量pH为B的氢氧化钠溶液,则pH___7(填标号)。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3)金属的活动性如图所示。
①若B为铁,与C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②根据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a.金属A一定能与含C的盐溶液反应b.金属B与稀盐酸反应后,金属B的质量一定减少c.金属C一定不能发生置换反应d.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所用金属A的质量一定小于金属B三、简答题19.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除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外,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
粗盐提纯的部分步骤如下:将粗盐加水溶解,依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_____,为最终获得精盐,在以上操作后还需增加的操作是_____。
20.某户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日去郊外野炊(1)郊外有一条小河,同学们将河水采用___________方法处理,加热煮沸后饮用。
(2)同学们找到一个废弃的鸟窝和一些干树枝,采用钻木取火的方法点燃了树枝,钻木能获得火种的原因是____,在做饭过程中,将树枝架空,能使燃烧更旺,原理是____,野炊结束后熄灭火堆的方法是___。
四、实验题21.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_______ ,b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选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制得氧气用来做下图所示的实验,发现G中铁丝剧烈燃烧,H中铁丝不燃烧,则G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对比装置G和H,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B装置和D装置用__________(填实验用品)连接,并在D装置中盛放______(填名称)试剂,如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端进入(填“①”或“②”)。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
A.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B.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C.锌粒与稀硫酸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5)某同学利用图中的A、F来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甲烷的装置,据此推测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原理应为下列方法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无水乙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 B.常温下碳化铝和水反应C.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 D.将某些有机物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酵五、流程题22.老师要求用规定量的BaCl2溶液与适量的Na2SO4溶液制备BaSO4。
完成操作Ⅰ后。
丁丁发现自己错把Na2CO3溶液当成Na2SO4溶液,而此时BaCl2溶液已完全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