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 学年 第一学期 《工程结构抗震》 试卷 A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教 师 得 分
一、 填空题(每空1.5分,共24分)
1. 震中是指 ,离震中越近,地震影响越大, 越高。
2. 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即 、 和。
3. 设计特征周期T g 是指 。
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公式i ji j
j ji G F φγα=中,j α的含义是 ,j γ的
含义是 。
5. 动力系数 。
6. 我国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按用途重要性分为 类,其中甲类建筑要求最高。
7.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抗震设计反应谱是综合考虑了 、震级、震中距以及结
构自身的动力特性等因素后得到的。
8. 为达到明显的减震效果,隔震装置及隔震体系必须具备 特性、 特
性、 特性和 特性。
9. 抗震设计时,混凝土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
二、 判断题(错误的打×,正确的打√,每小题2分,共12分)
1. 变形验算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变形验算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结构不至于发生过大的变形,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 )
2. 粉土中的粘粒含量百分率越大,则土层透水性越小,越容易发生液化。
( )
3.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按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且不考虑框架梁对抗震墙的约束,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
则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
( ) 4. 地震烈度的高低仅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有关,与土质条件无关。
( )5. 抗震墙结构的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其中约束边缘构件主要在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层设置。
( )
6. 多层钢结构房屋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作用计算,与混凝土结构一样,可以采用底部剪
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但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当进行调整。
()
三、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震级和烈度有何区别与联系?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
素?
2. 在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构造柱、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3. 简述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
4. 框架结构在那些部位应当加密箍筋?其作用是什么?
四、 计算题(共44分)
1. 某场地的地质钻孔资料如下表所示:
土层底部深度(m)土层厚度d i(m)土层名称剪切波速v s(m/s)
杂填土200
2.5 2.5
粉土 280
4.0 1.5
5.9 1.9 粉砂 310 7.2 1.3 中砂 385 9.7 2.5
砾砂 520 试确定场地类别。
(场地类别按下表划分)(10分)
场地覆盖层厚度(单位:m )
场地类别
等效剪切波速(m/s )
Ⅰ Ⅱ Ⅲ Ⅳ
v se >500
500≥v se >250 <5 ≥5
250≥v se >140 <3 3~50
>50 v se ≤140 <3
3~15 15~80 >80
2.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G 1=434kN ,G 2=440kN ,
G 3=429kN ,G 4=380kN 。
Ⅳ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防烈度为7度(Tg=0.65s ,
08.0max =α,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016.0=λ)。
已知前两阶振型自振周期T 1=0.381s ,
T 2=0.154s ,振型为,{}T
]0.1,781.0,503.0,232.0[1=φ{}T
]0.1,350.0,894.0,604.0[2−−−=φ。
试按前两阶振型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该框架的底层地震剪力标准值。
(16分)
3. 一幢四层钢框架结构,建于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T g =0.45s ,设防烈度7度,12.0max =α,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024.0=λ。
结构质量与刚度较规则,纵向柱距为8m ,已知基本自振周期T 1=1.19s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G2=G3=1800kN ,G4=1200kN 。
用底部剪力法确定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当T 1>1.4T g 时,δn =0.08T 1+0.01;当T 1≤1.4T g 时,δn =0;衰减指数ξ
ξ
γ9.055.005.0+−+
=,阻
尼调整系数ξ
ξ
η7.106.005.012+−+=)(18分)
1
234
图1
2005/2006 学年 第一学期 《工程结构抗震》 试卷 B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教 师 得 分
一、 填空题(每空1.5分,共24分)
1.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即 、 和
;为保证三水准的设防目标,采用 的设计方法。
2. 震中距 。
3. 地震系数指 。
4. 地震基本烈度是指
5. 进行地基土的液化判别时,采用两阶段判别方案,即 和 。
6.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的水平地震作用近似按 分布考虑;采用
隔震技术时,水平地震作用近似按 分布进行计算。
7.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 系指 ;
对刚度和楼层屈服承载力系数ξy 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其薄弱层可取 。
8. 一幢高度为55m 、18层的高层钢结构房屋,在计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时,阻尼
比应取 ,在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时,阻尼比应取 。
9. 为了避免混凝土的脆性破坏先于钢筋的屈服,
框架梁端剪力设计值应按有地震作用组合计算得到的弯矩进行调整的原则称为 原则。
二、 判断题(错误的打×,正确的打√,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从而也只有一个烈度。
( )
2. 地基液化指数越大,土层液化时震害越严重。
( )
3. 现行抗震规范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主要取决于表层土的厚度。
( )
4. 抗震设计时,混凝土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5%。
( )
5. 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则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应取0.10≥γ。
( )
6. 设防烈度为8度区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综合楼,处于II 类场地。
主楼高87m ,裙房为框架
结构,
高度为21m ,在主楼和群房之间设置伸缩缝兼作防震缝,则该缝最小宽度应为110mm 。
( )
三、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震害比坚硬地基上的建筑物震害要严重?
2. 为什么结构隔震技术一般不用于高层建筑和软弱土场地?
3. 影响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与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相比,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有何优点?
四、 计算题(共44分)
1、一座位于设防烈度7度第一组,Ⅳ类场地的办公楼(08.0max =α,T g =0.65s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016.0=λ)
,地上10层,高40m ,钢筋砼框架结构,它的剖面及平面如图。
通过计算,已知横向T 1=1.0秒,每层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2000kN (包括墙、柱、楼面结构的总重),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2000kN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1800kN 。
该楼底层和顶层最大横向水平地震剪力分别为多少?(提示:用底部剪力法计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当T 1>1.4T g 时,δn =0.08T 1-0.02;当T 1≤1.4T g 时,δn =0)(16分)
剖 面
2、某钢筋混凝土烟囱高H =180m ,其抗震设防烈
度为8度、第二组,建于Ⅱ类场地上(max α=0.16,Tg=0.4s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032.0=λ)。
已知:烟囱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第一、第二振型如图所示,烟囱的自振周期T 1=2.75s ,T 2=0.91s 。
要求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烟囱的基底剪力标准值(近似按二个振
型计算)。
(16分)
3、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计算结果显示该结构中的框架柱KZ1有地震组合时的轴压比为6.0=N µ(配箍特征值为13.0=v λ)。
该柱的配筋如图,其纵向钢筋用HRB335,
,箍筋HPB235,,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 。
计算该柱在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是否满足要求(即计算并判断2/300mm N f y =2/210mm N f yv =2/3.14mm N f c =v ρ≥[v ρ])。
(12分) KZ1-6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