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精选ppt:《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精选ppt:《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人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 以为礼。是谓小康。
曰夏后血,缘姓关姒氏系。
地域关系
——《史记》
大禹治水
公元前2070年,禹即天子位,为什么就 说明我国出现第一个王朝(即国家的出现)?
大禹陵 (位于浙江省会稽山)
问题探究(一)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1以.王天位下世授袭益制。的三含年义之是丧?毕,益让帝禹之子 2启.它,与而禅辟让居制箕的山本之质阳区。别禹是子?启贤,天下
❖ 晋国是姬姓封国②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 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 A、①②③ D、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C
❖ 解析:晋燕为王族,宋与秦为先代贵族的后代。
❖ 据鲁《春秋》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前79年, 诸侯朝齐晋楚者达33次,而朝周王者仅3次。
❖ 在诸侯国,有实力的大夫控制了政权,如齐国 的田氏,晋国的韩赵魏氏等.
(09年北京卷)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
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
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
关的制度是
夏商西周三个王朝心的部分是女以姓、 子姓和姬姓三族的成员。
1、政治组织和亲族组织合一
2、王位世袭
3、神权色彩
4、贵族政治、世卿世禄
❖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 面。
❖ 三代强调礼治,特别是西周,形成了完善的礼 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贵贱,明确等级,维护统 治秩序。
《左传 · 桓公二年》:“古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 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 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解释:天子建诸侯,诸侯立卿大夫,卿立下级 之卿或大夫,大夫立下级大夫,士以其子弟 为隶级,庶人不再分等级而以亲疏为若干等 级之别。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
❖ 以惩处为中心由刑罚制度形成。但礼和刑未融 合为一个体系,各自为用。
❖ 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 ❖ 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 ❖ 即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 接照史籍的记载,夏有“禹刑”,商有“汤
刑”。 ❖ 西周的礼制和刑罚资料均较多. ❖ 礼有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礼; ❖ 刑有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五刑。 ❖ 五刑的具体条目,有3000种之多。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司母戊大方鼎
传国玉玺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戴冠冕的夏禹
茫茫禹帝迹舜,荐划禹于为天九,州为,嗣经。启十七九年道而,帝
民舜有崩寝。庙三,年兽丧毕有,茂禹草辞,。各辟有舜之攸子处商。均
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左朝传禹。》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
分 封
余子
制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宗法制示意图
4、礼乐制度
调整统治阶级内容关系。用礼制来区分贵 贱,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
《礼记》:“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 以示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 之。”周代婚礼,有纳采、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等六道程序。
夏、商、西周制度的沿革
第一单元 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钺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 状像板斧而较大。《诗经》 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即指国家的头等大事在于宗 教祭祀和军事征伐。这些与 本单元的主题以皇权为中心 的中央集权制度联系紧密。
古罗马最高行政长官外出时,有12个 卫士相随,他们手执插有一把战斧的束 棒,棒子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 刑,象征着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束棒” 在古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 斯”。法西斯主义一词就从此发展而来, 意味着专制、独裁。
《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周 因于殷礼”。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中国政治与 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 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之兴 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 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夷与商属于 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
早期国家的特点
3属.它意的焉出。现及是禹历崩史,的虽进授步益还,是益退之佐禹日
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
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史记》
夏 启
公天下
家天下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史实?至此,中国
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王位世袭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私有制 出现的结果,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经济上,诸侯要向周王贡纳各种方物,包括 粮食、土特产品。
军事上,诸侯有义务率领本地的军队,参与 周王的征伐战争。
史料中的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分邦建国”、“分土封侯”、“分诸 侯,建藩卫”、“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
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
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
定会挑我的。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 分封制的特征及价值
❖ 1.分封制激发了人的创造性的历史本质
❖ 2.分封之制延续了原始的民主
❖ 3.分封制造就了统一化的文明进程
❖
-李山《先秦文化史讲义》
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
天子
贵族、统治阶级
诸侯
卿大夫
士
被统治阶级 庶人
楚王问鼎
(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 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 满曰: “……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 也。” 楚王乃归。
——《礼记》
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佑成王图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武王封纣子武庚于殷,同时设三监,分 封鲁齐燕诸国。武王死后,周公摄政,武庚 与三监反,周公平叛后大规模分封。
所谓诸侯,夏商时期谈不到分封,其中 大多数是原本就存在的部落,或称方国,处 于独立半独立状态。到了西周,才开始真正 的分封。
——钱穆《国史大纲》
❖ 周人的分封制却有着自身重要的特征。在几十年短 暂的时间里,一下子就人为地迅速地分出那样多的国 家,犹如撒开一张巨大的血缘关系网,姬姓人群迅速 遍布华夏。它不是像滴在纸上的水那样缓慢地由近及 远地向外洇,而是如同抛手榴弹,抛到哪里,哪里就 炸开一朵花。这是多么大的历史气魄!…我们看到, 周人在建立新的家国社会时,不是抛弃旧有的血缘关 系,而是利用它,在利用中改变它。…周代的许多制 度都源于传统,但是将传统的东西运用得出新见奇, 这本身就是创造,这创造同样可以从旧的东西中造就 出全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同样也可以使社会发生剧烈 的变革。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交纳贡赋
材料四: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诸侯都纷纷
派兵来勤王。
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政治上,诸侯被认为是国王的臣属,有些诸 侯国的国君在中央机构任职。《礼记 ·王 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 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王室衰弱,诸侯势强,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 的矛盾。
主要内容:区分大小宗,实行嫡长子 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
特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政治等级和国家统治,亦即国家组织与宗 法组织相结合,君统和宗统相结合。
❖ 分封制看起来井然有序,但国王对诸侯、诸侯 对士大夫的控制能力较弱。
❖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 “高山为谷,深谷为陵”
❖
----《左传》
❖ 春秋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挟天子以 令诸侯”,争霸中原。社会的变化冲击着政治法 律制度“礼崩乐坏”,旧有的制度体系开始衰落。
❖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材料一:武王分封了三类人:一是神农、黄帝、尧、舜、禹
的后代;二是姜太公等功臣谋士;三是自己的弟弟及其他的亲戚。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材料二:(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服从周王命令,朝觐述职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 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 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 周初1800国,大国百里,次国七十里, 小国五十里。
❖ 閒(间、闲)田:国与国之间未封受 的土地。
如何认识分封制?
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 逐步逼随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 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