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电气与危险场所分区
➢ 浇封型(m) 整台设备或其中部分,即可能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 弧、火花或高温部分浇封在浇封剂中,在正常运行和认可 的过载或认可的故障下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 气设备。
➢ 气密型(h) 具有气密外壳的电气设备。该外壳用熔化、挤压或胶粘的 方法进行密封,防止壳外的气体进入壳内,使之与引燃源 隔开。
为1区;
三、 距离贮罐的外壁和顶部3m的范围内划为2区;
四、 当贮罐周围设围堤时,贮罐外壁至围堤,其高度为堤顶高度的范围内划为2
区。
第21页
易燃液体、液化气、压缩气体、低温度液体 装载槽车及槽车注送口处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2.6.2 危险场所分区——爆炸性气体环境 ➢ 爆炸性气体环境
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 规定进行分区: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
第19页
易然物质重于空气,释放源在封闭建筑物内,通风不良且为第二级 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
分区举例
一、 封闭建筑物内和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
二 、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高度为7.5m 的范围内划为2区,但封闭建筑
物的外墙和顶部距2区的界限不得小于3m,如为无孔洞实体墙,则墙外为非危险
第4页
➢ 特殊型(s) 凡在结构上不属于上述基本防爆类型,或上述基本防爆型 的组合,而采取其他特殊措施经充分试验又确实证明具有 防止引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能力的电气设备称为特殊型电 气设备。
➢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按规定条件设计制造,使其外壳能阻止可燃粉尘进入或进 入量不会妨碍设备安全运行,内部堆积的粉尘也不易产生 点燃危险,从而保证使用时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 炸的电气设备。
第2页
➢ 正压型(正压外壳型)(p) 具有正压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正压型电气设备。所谓正压 外壳是指向外壳内通入保护性气体,保持内部保护性气体 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的压力,以阻止外部爆炸性混 合物进入壳内的外壳。
➢ 充油型(油浸型)(o) 将全部部件或可能产生电火花或过热的部分部件浸在油内, 使其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称为充油型电气设备。
如2级:释正放常源运:行在时正,常预运计行会时向,周预围计场不所可释能放释可放燃,性如物果质释的放泵、
压也缩仅机是或偶阀尔门和的短密期封释处放;的含释有放可源 燃。性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
口如多处:级;正释预常放计运源可行:燃时由性,上物不述质可两可能种能泄或释漏三放的种到压级周缩别围机释场或放所阀源中门组的成取密的样封释处放点;源;不。 预可计能会泄释漏放的可法燃兰性、物连质接的件泄或压管阀道、接排头气;孔不或可其能他向开周孔围等场。所
➢ 充砂型(q) 外壳内部充填砂粒材料,使其在规定条件下外壳内产生的 电弧、传播的火焰、壳壁或砂粒材料表面的过热温度均不 能引燃该型设备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称为充砂 型电气设备。
第3页
➢ 无火花型(n)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且一般不 会发生有点燃作用故障的电气设备称为无火花型电气设备。
区;
三、 以释放源为中心,总半径为30m,地坪上的高度为0.6m ,且在2区以外的范
围内划为附加2区
第20页
分区举例 易燃物质重于空气的贮罐
一、 固定 式贮罐,在 罐体内部未 充惰性气体 的液体表面 以上的空间 划为0区.浮 顶式贮罐在 浮顶移动范 围内的空间 划为1区;
二、 以放空口为中心,半径为1.5m 的空间和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
➢ 增安型(e) 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 合物的高温的电气设备,在其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 程度,以避免在正常或规定的过载条件下出现电弧、火花 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电气设备,称为增安型 电气设备。
➢ 本安型(i) 指在规定条件下,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 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
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 环境; ➢ 当易燃物质可能大量释放并扩散到以外时爆炸危险区域的范 围应划分附加2区。
第16页
释放源分级:(连续、1级、2级、多级)
连续级释放源: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 如1:级固释定放顶源的:油在罐正上常部运空行间时和,排预气计口可;能敞周开期的性可或燃偶性尔液释体放容 器的的释液放面源附。近处等
第18页
易燃物质重于空气、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良好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 主要生产装置区
分区举例
一、 封闭建筑物内和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 二 、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高度为7.5m 的范围内划为2区,但封闭建筑 物的外墙和顶部距2区的界限不得小于3m,如为无孔洞实体墙,则墙外为非危险 区; 三、 以释放源为中心,总半径为30m,地坪上的高度为0.6m ,且在2区以外的范 围内划为附加2区
➢ 危险场所分区与防爆电气选择
1 防爆电器类型 2 危险场所分区 爆炸性气体环境
爆炸性粉尘环境 火灾危险性环境 3 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
第1页
2.6 .1 电气设备防爆结构
➢ 隔爆型(d)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外壳 既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也能阻止内 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
释放可燃性物质的取样点等。
第17页
➢ 一般 连续级释放源形成0区危险场所; 1级释放源形成1区危险场所; 2级释放源形成2 区危险场所。
➢ 根据通风调整 通风良好时,可降低危险场所的区域类别。 通风不良时,可提高危险场所的区域类别。 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 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为有效时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 炸危险区域等级。 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 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